分享

王维最深情的一首诗,千百年来被人误解,将错就错反成绝世佳作!

 文化点心铺 2019-06-18

相思之情,人皆有之!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作为中国人,我们一般不太习惯外国人那样热烈奔放直来直去。我们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比较独特,含蓄,富于智慧。

我们习惯于把内心的感情藏起来,不轻易流露。即使流露出来,也只是“临去秋波那一转”,浅浅的淡淡的,耐人寻味,充满的诗意的芬芳。中国人的感情是需要对方用心才能体会出来的。

毫无疑问,这种独特的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中华文化大树上开出来的一朵奇葩,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小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诗中,他用一颗小小的红豆来曲折地传达自己对友人的相思,唯美动人。然而,千百年来,这首诗被人们误解为一首爱情诗,传唱至今。

相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事实上,它是一首思慕友人的诗作,是写给友人的,而不是写给情人的。此外,诗中的“红豆"生长在岭南一带,就是今天的广东海南等地,北方没有。王维是山西人,写这首诗的时候,他正在长安做官。他的家乡不产红豆,作者本人也从未去过南方,所以作者见到的应该只是红豆籽而已,并不是红豆树。

这首诗应该是王维写给一位南方友人的。因为南方生长红豆,作者就问友人:春天来了,红豆树应该发芽了吧?作者这样问非常自然,也是中国人特有的表达方式。因为在中国文化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或者特产,就是此地的文化象征,二者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这就是中国的乡土文化。

我们知道作者写诗寄给友人不是随意而为的行为,他是因为思念友人才写此诗来传达感情的。但是作者却不想明说,于是作者接着说道:等到红豆成熟的时候,我希望你一定要多采一些红豆回去,因为我此刻很想念此物。

在这里,作者说他思念红豆,其实是说他思念友人。这层意思,想必读到此事诗的友人肯定一看就会明白的。但作者却不明说,而是拐弯抹角地来表达,就显得含蓄隽永,深刻感人。像这样的智慧除了中国人之外,还有哪个民族有呢?

《相思》言语简单,却意蕴悠长。为何本是思念友人的诗会成为人们歌颂爱情的诗呢?说到底,还是《相思》这首诗含蓄优美的表达方式切合了中国人含蓄的性格,深刻地刻画出了中国人心灵深处某种共同的情绪。

我想,不管是歌颂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只要是“相思之情”已经发生,都会在我们心中唤起刻骨铭心的感受和经久不息的思念,那么相思成为爱情的颂歌,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所以,将错就错地把这首诗理解成男女爱情诗,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因为这个错误,这首诗反而成了一首爱情的绝世佳作。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