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中国诗歌报》纸刊选稿基地 中国诗歌报四川工作室编辑部 指导:海底月 副总编:英子 主编:带刺的玫瑰 副主编:雨荷,九歌 群管编辑:平凡之路 美篇编辑:王景秀 带刺的玫瑰 诗评顾问:蒋江华 诗评指导:带刺的玫瑰 诗评组长:九歌 诗评作品:精华选评(11首) 诗评人员:带刺的玫瑰,蒋江华 雨荷,姜联军,婉清,yuny, 强儿 端午 文/李秀珍(四川都江堰) 煮一锅尘封的汤 在离骚里沸腾 高扬起衣不遮体的理想 鸣咽的风 划开汨罗江的血口 诠释民族的辉煌 孤独问天 举过头顶 穿破苍穹指向远方 汨罗江畔 一曲离骚煮酒叙旧 咆哮了千年的落日苍茫 【yuny浅析】 品读詩作《端午》,禁不住让人热血沸腾。诗人以空灵动人的语言,满怀激情,专拾爱国诗人屈原的不朽诗篇《离骚》落笔。读来获益颇多! 诗句开篇,“煮一锅尘封的汤,在离骚里沸腾,高扬起衣不遮体的理想”,爱国诗人屈原仰天长叹、忧国忧民的身影隆重登场,将读者带进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詩集《离骚》的意境里。“苍穹、民族、千年、苍茫”等意象,在动词“高扬、沸腾、穿破、咆哮”等烘托下,读者仿佛看见,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斗精神,这是何等的荡气回肠?! 詩句虽然没直接描写端午节的习俗,却“似是无声胜有声”,她沁润进读者的心田。感谢诗人以一颗赤诚的心,抒写出这溢满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的詩作。为诗人点赞! 父亲 文/董秀岚(内蒙古) 寂静 山村 进入香甜梦乡 父亲的影子虚幻 从记忆中穿越而行 在黑色夜空 翻阅似曾相识的书箱 寻遍记忆 也未找到尘世的扉页 身影越来越清晰 唤不醒熟睡的昨天 他在午夜院落中 从我身边走过 不曾相识 任我怎么呼唤 也不回头 无力而又苍白的眼神 在静夜中回来而又离去 【蒋江华赏析】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思念之情,往往形于梦寐。这么一件人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小事,在诗人笔下,却能够深入浅出地写成了一场无缘的邂逅,虽令人惋惜不已,却能看出其父子(女)感情至深。 开头作者以“寂静 山村”这样一个很和谐、温馨的场景,带我们一起“进入香甜梦乡”,一起看一部伦理生活电影—— 那“父亲的影子”是“虚幻”的,我们只能“从记忆中”看他“穿越而行”。看他“在黑色夜空/翻阅似曾相识的书箱”,去“寻遍”当时的“记忆”,可是“也未找到尘世的扉页”,此时我们虽然看到他的“身影越来越清晰”,可怎么也没办法帮他,只能让“唤不醒熟睡的昨天”这样白白流逝。 后来“他在午夜院落中/从我身边走过”,我们多想和他相认,可结果却是“不曾相识”,真是令人着急,即使“任我怎么呼唤/也不回头”。只留下那“无力而又苍白的眼神/在静夜中回来而又离去”,让人心酸而催人泪下。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真意切,画面感强,真是父亲节到来之际的一份大礼,值得点赞! 端午 文/蔡官富 (浙江) 弧线的终点,树起 一个镇河的惊叹号 华夏的江河,从此 有了骨感的力度 龙舟划一的桨声里 嘹亮着《九歌》的号角 粽叶,裹着忧国忧民的情 解开,满是《离骚》的原香 菖蒲召魂 召的是国魂 《天问》之疑 直击天地之义 千年的浩渺 掩不住太岳的苍劲 三闾大夫不屈的魂 就在国人的心头住着 【带刺的玫瑰读诗】 端午,这个传统的节日起源于上古年间的战国时期,为纪念楚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民间节日,2009年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产物,同时又被我国定为法定的节日。对于端午这样的题材写作可以说很难出彩,写的人太多,很多时候千篇一律,几乎是看不到亮点。 而太阳老师这首小诗构思巧妙,用词严谨,以独特的方式,既形象生动又含蓄的表达了国人对屈原的深深怀念,从视角上就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虚实交错,以不同的修辞方式从各个版面写出了端午情怀,意向新颖,比喻逐次渐进,使文章主题突出细节措辞有致,有创意,尤其结尾部分,/千年的浩渺/掩不住太岳的苍劲/三闾大夫不屈的魂/就在国人的心头住着/更是出彩,让诗意大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应,不失为一首好诗。 满天飞絮 文/邓飞(四川) 旧棉絮翻新 弹匠 用弹弓 把襁褓中的记忆 弹得满天翻飞 母亲的体热 温暖了呱呱哭啼 晚霞映红的天空下 风吹柳动 婀娜的舞姿 可是年轻时的母亲 满天飘飞的柳絮啊 带去我浓浓的思念之情 父亲给了我坚强 铮铮铁骨 在寒冬挺立 母亲给了我柔情 温暖了世间的冷漠 就如同满天飞絮 落地生根 【yuny浅析】 美 詩《满天飞絮》,选材别具一格。诗人以“飞絮”为詩眼,运用拟人的修辞,轻声吟唱“飞絮”带给人间的温暖,勾勒出她如诗、似画的唯美意境。 且看,日常生活中的 “旧棉絮翻新”,似儿时记忆中的“飞絮”,母亲的体热,温暖了襁褓中的“我”;夕阳下的晚霞,杨柳依依。如漫天飘飞的“飞絮”,捎去“我”对慈母的思恋之情;人说,父爱如山。而母亲的柔情,丝丝入心,像“飞絮”温暖世间冷漠,并落地生根! 诗句语言生动,想象丰富,读来琅琅上口。为传递正能量的一佳作! 聆听,夏的声音 文/姜淑云(长春) 跳跃的音符 牵着绿色的涟漪 还有鸟的鸣啼 温馨着春天走过的足迹 聆听,夏的声音 蓬勃盎然 大自然的呼吸 疯长在苍翠里 一滴雨的缠绵 一扇窗的痴迷 流淌在心底 呵护着生命的孕育 那红,那绿 还有耳畔的低语 揉捏着醉意 慨叹人间的缤纷甜蜜 【婉清评诗】作品用生动的言语,抓住夏的特征,让人如身临其境,感受到绿的浓,夏的激情。作者的内心是充满热情向往的,从“跳动的音符”到“绿的涟漪” “一滴水的缠绵”到“痴恋的窗口”这些拟人的抒写,延伸了语言的张力,也给读者拙开了美好的暇想,使夏的风情在诗歌中完美升华。从红到绿,是自然的转换,也是花的凋零,果实的成长。作者巧妙的运用“生命的孕育” 使由红到绿的兑变,也饱含着一种甜蜜收获。 满天飞絮 文/霜叶红榆(黑龙江) 满天飞絮 如冬季的雪 担任了晚春的信使 一封封夏的邀请函 空中曼舞的音符 一朵朵绽放的花 不安于枝头的束缚 心中荡漾着蓝色的梦想 挣脱了捆绑的枷锁 轻如空气 似有似无 看得见 抓得着 用一双隐形的翅膀 没有指定的方向 自由飞翔 【苇璁评诗】 这是一首寓意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小诗。读来感觉特贴切舒缓,又略带丝丝愁绪。 诗歌一开头,作者便将飞絮比作雪,给全诗奠定了一种基调。或是纯洁,或是高雅,又或是短暂与飘忽无着。雪,作为春的使者,怎么又成了夏的邀请函,一直没有明白。是不是片片雪花要历经四季的洗礼,才能凸现他的存在。我想是吧,留给读者充足的空间去思考品味。 之前就读出丝丝愁绪。是一种怎样的枷锁与束缚,让他失去自由,又是一种怎样的勇气去挣脱,去翻飞,去翻转,去飞翔。我想,这一定是春的妩媚,夏的热烈,秋的深邃,冬的涵养,才给予他那么大的动力去历经四季。可是,要知道,如片片雪花的飞絮,在游历中是多么的卑微。 我想,那一定是蓝色的梦想在默默的支撑着。 雨途 文/沉淀 (荷兰) 曾经居住的城市里 天空在不停地飘着雨滴 清澈透明的你 早已把这个世界 爱到骨子里 活在物欲纵横的世界里 行尸走肉的身躯 从不想人从何处来 最终归向何处去 雨滴敲打着郁闷的心 清洗着人心中的 污垢和不平 雨滴的归途 从天空中来 最后将归回土地 生命本是天上仙 自我修行的每一个瞬间 离世俗越来越远 心却渐渐回归到 自己的世界 【yuny浅析】 品读詩作《雨途》,犹如走进纷纷扬扬的世界,静观尘世里的喧嚣,不断进行灵魂的洗礼。诗句时隐时现着禅意。 詩作运用拟人的修辞,以“雨途”意喻人生的漫漫征程。那清澈透明的“雨滴”,荡涤着尘世的“污垢”,纯洁着人们的心灵,它充满爱意;那“雨滴”的“本真归途,自我修行”,尽管崎岖漫长,却“拯救”着“我”的灵魂,怒放的生命更加多彩多姿! 诗句饱含哲理,内涵深邃。寄托了诗人渴望世间美好,人心纯洁、善良的心境! 端午 文/明月清风 端午节的思念 撩动了悲伤的云天 汨罗江的波浪 在华夏儿女的心中激荡 一个清醒的灵魂 满怀爱国热忱 那忧国忧民的情怀 托起了端午的千年忧伤 那不屈的报国精神 唤发了江底石头的光芒 那无畏无惧的英勇 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两千多年的每一个端午 无数条龙舟 承载着《离骚》竟渡 无数片艾叶诉说离愁 万里粽香飘飘 沿汨罗江畔四逸 温馨着神州的每一个家园 【雨荷读诗】这首端午节的小诗,开门见山,写出了两千多年前,屈原投江自尽,华夏儿女在五月端午这天对他的怀念…… 这首诗关联性强,从开句到结束,都前后呼应,告诉大家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豪杰,那不屈的报国精神,留传至今。诗人以倒续的写作方式,给读者一种深刻的影响,在此,我为这首诗点赞。 生活是一首诗 文/那片树叶 (河北) 我没有诗意 我要从唐宋那里借一首 再掺上点家乡的味道 让灵魂住到里面 和它耳鬓厮磨 生活的点点滴滴 都是好素材 或许,我将拥有一本 自己的诗集 【yuny浅析】 走进小詩《生活是一首诗》,可谓走进诗人丰富的内心,走进浩瀚的诗词世界。 诗句开篇,“我没有诗意”落笔幽默,欲擒故纵,以反语的修辞,吸引读者眼球;诗人比拟的应用,上溯“唐诗宋词”,近至当今如歌岁月,那沸腾生活的点点滴滴,期许“让灵魂住到里面”;结尾,“或许,我将拥有一本自己的詩集”,诗人酷爱写詩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那装帧精美的詩集,仿佛就在眼前。 詩作构思巧妙,语言恬淡素雅,且寄托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家乡、酷爱詩行的心境。不禁让人心生感概,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 雨途 文/九歌 (山东) 在路上 低飞的云,不懂天空的晴朗 阴郁,一场雨情绪失控 打湿无伞的行人 落下的哀怨 每一滴的疑惑,都透着冷意 无奈,惟寻找一丝灯火 给自己些许抚慰 初夏时节 浅色的目光,看不透云深处 是否,暗谋着一场洪流 摧毁意志的围城 走过雨途 一路的脚步打磨得更加铿锵 沉淀在心底忧伤的泪滴 阳光下熠熠生辉 【姜联军赏析】 人在旅途,困难多多;人在雨途,困难尤其多多。人生不易,佛家派菩萨救苦救难,度己度人;道家劝人舍弃俗世,成道成仙;唯儒家入世,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享受困难,将困难化为人生历程的构成部分。 九歌老师的小诗《雨途》,就给读者朋友们展示了人们面对困难,化解困难,享受困难的历程。“在路上/低飞的云/不懂天空的晴朗/阴郁/一场雨情绪失控/打湿无伞的行人”。人生旅途,拟人化的云,不向天空的晴朗出发,却把阴郁、雨湿、难受洒落给无伞无助的行人,人们被动地面对困难。 进一步,困难肆无忌惮,“落下的哀怨/每一滴的疑惑/都透着冷意/无奈/惟寻找一丝灯火/给自己些许抚慰”。如雨滴般的困难,滴滴都藏着冷意,毫不客气,无奈无助的行人,趋光趋暖,向光明,发本能,求自救,克服种种困难。 更进一步,困难升级,“初夏时节/浅色的目光/看不透云深处/是否/暗谋着一场洪流/摧毁意志的围城”。时间加长,困难加重,由雨滴般的密集小困难,密谋汇集升级成洪水般的困难,妄图摧毁人们的意志,摧毁人们团结起来而战胜困难的众志成城。 然而,最后的胜利属于走过阴雨重围的坚定不屈的人们。“一路的脚步打磨得更加铿锵/沉淀在心底忧伤的泪滴/阳光下熠熠生辉”。不管被动还是主动,困难使人们的精神升华,使行进的脚步越来越坚定铿锵。曾经的无助、无奈和被动,曾经的艰难、忧伤和泪水,最后,都蜕变演化为风雨历程后的美丽彩虹,变成了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奖牌和美好回忆。 该诗用前三段铺陈,极尽困难重重之泰山压迫,最后用尾段作结,亮出对立之形象,对比之强烈,效果之明显,回味之无穷,可见作者写作功力之深厚,其余风采,不作赘述,仅此。 聆听,夏的声音 文/雄鹰(黑龙江) 顺着时光,寻找 金属与水流撞击的声音 六月的天空 并不荒凉 故事在浅水区 游动。青蛙吐出暗喻 夜的窗口 有梦浮动 身体里的 半亩田,绽放夏的颜色 夜晚的风,送来 星星的笑声 一盏灯,照亮 老屋。孤独的影子 折叠着 记忆里的响声 【带刺的玫瑰读诗】读过雄鹰老师不少诗歌,他娴熟的技巧与诗歌融为一体,总能从中找到感兴趣的片章,感触最深的是他的诗歌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欣赏价值,这首“聆听,夏的声音”,前两段用意象铺垫,诗意很好,时光,金属,流水声等名词和动词的应运形成反差,展开故事的情节,第三节延续着前两段的情节继续用意项哄托主题,末段全盘托出,时光蹉跎,所有的美好都只能在梦里回味,而那个孤独的影子折叠着岁月里的响声,让人联想多多,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这个孤独的影子可以是父母,至亲,至爱,或者自己,这就是高手的巧妙之处。 原创作品来稿20行以内,作品优秀,不涉及政治和宗教,随3至5首作品并照片投至邮箱zgsgb2@126.com 文责自负,拒绝抄袭剽窃和一稿多投。如发生任何纠纷,与本平台没有任何关联。 |
|
来自: WENxinHANmo > 《现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