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诗歌是怎样流传到现代的?

 gs老张 2019-06-19

周公的礼乐制度创造和传承了诗歌

汉籍《国语》记载

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瞽献曲、史献书

师箴、瞍赋、朦诵

毛亨 · 毛诗序

说的是“周公礼乐制度”的程序

即公卿列士把写好的“诗”献至太史馆

太使抄录后把抄录件送大司乐谱曲

再由太师审阅后交盲师配器

最后由近视乐师作配乐诗朗诵

汉籍《国浯》之误

首先作者不可能知道什么是“诗”

因而把“礼乐制度”的流程搞乱了

必须是先走太使抄录这一程序

然后走大司乐谱曲笫二道程序

思三百 · 一言蔽之思无邪

自然,《国语》作者不可能知道

在《诗经》时代还未造出“诗”字

应当是“思”字的同音字讹

古人没考古学支持

没有甲骨文学支持

没有金文学支持

没有历史地理学支持

更没有《夏商周断代工程》

古人读不懂国学(周学)经典很正常

不正常的是当代的专家教授

当然

汉文人更不可能清楚《诗经》的原始体裁

《诗经》不是中国笫一部诗歌总集

而是中国第一部书信总集(《楚辞》是笫二部)

所谓“周公制礼作乐”

就是“邮件公示制度”

即公卿列士的书信必须首先送达太史馆

太使抄录后原件差信使送达收信人

而抄录件一步一步的走“礼乐程序”

唱红歌的源头就是《思经》

当书信谱上曲变成歌时

最容易记住

也最容易传播传承

自然,绝大多数人对作词作曲者不感兴趣

孔子讲诗

孔子论思、讲思

从不讲作词家

因为他和他的学生都知道作者是谁

在《孔子论诗》中

孔子对《魏风》只字未提

原本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即魏国封侯建国时孔子已过逝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