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摄影的诀窍之一就是——实者虚之,虚者实之

 泉山听雪 2019-06-19

虚实关系是摄影艺术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形成与摄影者采用不同摄影器材以及不同摄距、主体与背景的关系等各种要素密切相关。在摄影创作中充分利用虚实关系,是摄影者突出主体、营造空间关系的重要手段。

在摄影创作中注意对虚实画面形成规律的了解,研究虚实关系的产生规 律,对提高摄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影响画面虚实关系的主要因素是镜头焦距、光圈,还有拍摄时摄影者与主体之间的距离(摄距),以及“虚”与“实”表现对象各自的相对间距等。

除了视觉效果上的虚与实,借鉴国粹之一国画中的留白,在摄影构图中的同样可以利用留白来营造画面中的虚与实的意境美。

下面,好机友摄影就针对视觉虚实与留白所营造的“虚实”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视觉感受的“虚”与实

1.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选择镜头焦距对虚实关系的影响比较显著,通常是镜头焦距越长,虚实效果就越明显。一般来说使用标准镜头或广角镜头 时较难形成明显的虚实关系,在常规摄距下拍摄,至少要使用相当于中焦距以上的镜头拍摄,这样才可能形成较为明显的虚实关系。

如今摄影者大都使用APS-C规格的数码单反相机,在使用传统镜头时,焦距会相应延长1.5倍左右,原来200mm的长焦就成了相当于300mm的效果,这对营造虚实效果是有利的。

因为焦距长,景深相应缩短,无论是对前景还是远景的控制,都可获得一定的虚实对比效果。

不同的焦距除了可以控制不同的景深外,对于畸变以及透视关系均有影响,感兴趣的摄友请阅读:焦距难道就是拍近拍远?其实关于焦距的学问还真不少

2.镜头光圈选择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背景也就越模糊。

在构图完成之后,通过控制光圈,就可以在不改变构图的情况下营造不同程度的虚化效果。在控制虚实的所有方法中,控制光圈可以说是最实用,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

虽然大光圈可以营造虚化效果,但如果您追求极致画质,建议不要使用最大光圈进行拍摄。否则画面边缘的图像质量会稍有下降。

3.焦点选择对虚实关系的影响

镜头到主体对焦点的距离,对虚实效果的影响相当显著,一般来说,无论 使用什么焦距的镜头,凡是镜头至对焦点摄距越近,背景距主体的距离越 远,背景的虚化就越明显。

同样的道理,如果拍摄时焦点选在远处,而近景距镜头距离越近,近景的虚化也越明显。如果对焦点和近景远景都处于“无限远”,无论你使用什么镜头拍摄,无论是前景还是远景,几乎都不会有什么虚化差别,这规律对焦距较短的镜头而言,尤其如此。

因此要极端虚化某些对象时,可以有意将镜头靠近前景拍摄,同时尽可能采用最大光圈,这样做将焦距、摄距以及光圈等诸要素全部利用,背景和前景就将得到较为明显的虚化。

因此只要构图或摄距允许,使用便携式数码相机或类单反相机时应尽量选择最近的焦点,以确保背景得到足够虚化。

4.微距摄影时的虚实控制

微距摄影要在相当近的摄距内拍摄, 摄影者使用大都依靠不同焦距的微距镜头完成拍摄(尽管便携式数码相机也有微距摄影模式,但几乎无法控制虚实关系,与真正的微距摄影无法相比),焦点选择余地比较小。

要控制虚实关系,主要依靠两点:一个是摄距,另一个是光圈。

欲强化虚实关系,就得尽可能靠近被摄对象,同时将焦点选在被摄对象前端,焦点越近,背景就越虚化。

如果要弱化虚实关系,让画面各要素都保持相对较高的清晰度,可适当延长摄距,选择处于相对平面中的对象作焦点,这样整个画面都显得比较实。

此外光圈大小也控制虚实程度,光圈越大,虚化越明显;光圈越小,虚化越不明显。

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选择最小光圈确保主体的清晰范围。

5.最大程度地虚化背景拍摄

摄影实践中,为了突出主体,常常需要最大程度地虚化背景,这也是摄影实

践中突出主体的重要技巧之一。

要尽可能最大程度地虚化背景,应该将四种手段综合运用。

1.相机尽可能靠近被摄对象,摄距越近,背景就越容易得到有效虚化。

2尽量采用较长的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短,虚化效果越明显,无论是便携式数码相机、类单反数码相机还是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道理都相同;

3.尽量采用最大光圈,光圈越大,景深(清晰范围)越小,前后景就越模糊,而不至影响主体的表现。

4.背景与主体的空间距离要大,两者距离越远,背景也虚化得越彻底(这也是一般摄影教科书上未能提醒的重要内容)。

就上述四点而言,效果最明显的应是摄距,其次为镜头焦距,再次为光圈大小和主体与背景的间距。

在这里提到了“景深”的概念,好机友摄影曾推文进行详细讲解,感兴趣的摄友请阅读:6大方面详解景深,让你不再有任何疑惑!

如果能将四者结合运用,合理匹配那效果无疑最为明显。问题是光圈越大的镜头价格也越贵,如最大光圈F2.8的镜头,其价格往往是光圈F4镜头价格的2~3倍,两者即使在同等条件下拍摄,虚化效果也会有明显差异。

因此对一般摄影者来说,在拍摄时主要还是提倡充分利用选择焦点,控制摄距,调整主体与背景的间距等达到虚化背景突出主体的目的,这才是更加符合实际的做法。

二.国画空白(虚与实)在摄影构图中的应用

除了画面的实与虚,得宜于中国传统的国画,我们把留白也可以称为“虚”,而主体则为“实”。

在国画中,“黑”者实也,体现着笔墨视觉形象,也是摄影画面中主体景物的清晰再现。

“白”者虚也,是摄影画面中主体景物所传达的意境的拓展和延伸。“黑”与“白”,“虚”与“实”呈现出的主体景物与背景虚、实的对比为互补关系。

国画中“惜墨如金”就是画意摄影的“珍惜快门”,这种比喻深切体会到了摄影构图中景物负载千斤,应该艺术地表现处理空白(虚与实)的关系。当主体景物通过快门留在图像传感器之中,就和背景形成了“黑”与“白”,“虚”与“实”的整体视觉画面共存的关系。

所以在拍摄之前要“胸有成竹”,对画面整体有一个完整的设计和把握,对置黑布白以及其位置、大小、形状、色调等形成一个较为具体的腹稿。

“黑”承载的是摄影家的艺术功力与技巧,“白” 承载了摄影家全部的艺术精神与意境。只有知其白方能守其黑。“白”最能体现摄影家的艺术 修养和艺术境界。

在摄影构图中“画面空白”指没有具体形象的部位,既有“亮的、白的”空白,也有“暗的、黑的”空白。

烟、云、水、雾、天因其近乎白色的影调,通常也被看作画面空白部位。画面空白亦指无物阻挡之空间。凡是没有具体形状且无法描述的景物都可以理解为“画面空白”。

由于各种摄影技法运用的原因,空白在画面上只能形成单一的色调来衬托主要的实体对象,但其能沟通画面上各对象之间的有机联系,是组织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

空白在画面上的作用能使画面章法(构图布局)清楚,位置分明,气脉通畅,具有主观感情色彩。通过下面五点可以具体阐述“画面空白”在摄影构图中的应用。

1.利用白(虚)突出主体

第一,摄影构图中留有一定的空白是突出主体景物的需要。若使主体景物清晰醒目,具有视觉的冲击力,就要在它的周围留有一定的空白。

人们对主体景物的欣赏是需要空间的。拍摄人物时要避免头部、身体与树木、房屋、路灯及其它 物体重叠,避免将主体人物置于一堆杂乱的背景之中,应该将主体人物安排在单一色调的背景所形成的空自处,在其周围留有一定空白,使主体 人物集中、简炼、突出,这也是艺术造型的一般规律。

2.利用白(虚)营造意境

第二,摄影构图中的空白有助于营造画面的意境。画面若被主体景物塞得很满,没有空白, 就会给观者一种压抑的感觉。

反之,画面上空白留得恰当,使观者的视觉有回旋的余地,感觉有无尽的遐想。“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空白得当会使画面生动活泼,空灵俊秀。

空白处常常洋溢着作者的感情、观众的思绪,作品的意境也能得 到升华。画面的空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主体景物的外在延伸。正所谓空白虚处不空,与主体景物实处的互相映衬,才形成无尽的联想和情调,才能创造出无限的意境。

3.利用白(虚)串联画面

第三,摄影构图中的空白是画面上组织各个对象之间呼应、穿插、对比关系的基本条件。画面上不同的空间安排,能体现不同的辩证关系。

呼应、穿插、对比使景物之间都会显出一定相同或不同的方向性,具有阴阳、正反关系。在一定距离内物体之间会构成其形状、线条、色块的相同、重叠、重复和对比等关系,所以仔细观察景物的方向性,合理地安排画面空白距离,就能充分组织经营好其相互的关系。

4.利用白(虚)营造空间感

第四,摄影构图中的空白留取与主体景物的运动有关。画面中运动着的主体景物(人物、动物)视线的前方,都要留有一定的空白之处,使这些主体景物在画面中有拓展的空间余地,观者的心理上也会感觉通畅,从而加深对这些主体景物的感受。

这也符合人们一般审美规律的心理需求。

5.注意白(虚)的比例

第五,摄影构图中的空白与主体景物所占的面积大小,要合乎一定的比例大小关系,要避免画面上的空白面积之间以及与主体景物面积之间相等、对称。

否则,会使观者感觉画面构图显得呆板平庸,缺乏空灵之生气。从中国画的空间构图上看,空白在摄影构图中还起到了分割画面的作用,有了空白,才有上、下、左、右的空间关系,空白往往是一幅画中的关键。

空白架构了画面的结构空间和远近关系。 宋代画家郭熙在《山水训》中提出国画构图的“三远”法论,即“高远,平远,深远。”

“三远”法论与现代摄影构图中的“近景、中景、远景”创作观点是相一致的,而表现“三远”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画面的空白穿插,从而体现出摄影画面纵、深的空间关系。

摄影构图中的空白(虚与实)应用来自艺术的取舍,是对画面景物的精心经营。“今日相逢落叶前,洞庭秋水远连天”;“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取两三枝。”

只有对空白(虚与实)布陈精心地选择、大胆地取舍、高度地概括,才能使画面构图中的空白以少胜多。才能不断地提高摄影创作水平,达到无尽的艺术效果。

而无论是视觉感官上的虚,还是借鉴国画中留白所造成的虚实意境,只要合理应用在摄影中,就能够拍出精彩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