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越自己 抵达未来 试驾体验全新一代广汽丰田雷凌

 全能的苏苏 2019-06-19
91在线免费

全新一代雷凌在上市后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在上市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它的订单已经超过一万辆。由于采用全新的TNGA平台架构,全新一代雷凌在制造的过程中需要替换以往绝大多数的零件,可谓脱胎换骨的全新车型。而这次试驾体验的车型为全新雷凌双擎(参数|图片),那么,新车开起来到底如何呢?

全新换代雷凌跟上一代相比看似改进并不大,但只要仔细观察,还是可以看到新车在设计风格上的转变,那就是层次感和锋芒感更足。TNGA对造型设计最大的影响便是重心下沉,全新雷凌自然也不例外,其重心较老款车型降低了25mm,这不仅让车辆看起来更具运动风格,同时也更有助于其操控性和空气动力学性能的提升。

全新换代雷凌的前脸线条更加复杂,有明显的层级落差,大灯的样式和前格栅的造型更加锐利,这凸显了丰田年轻化的决心。另外,在车身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640/1780/1455mm,轴距2700mm;也就是说新车除了高度下降之外,车身长度和宽度均有所增加,视觉上无疑更加扁平低矮、更有速度感。

尾部虽然没有采用贯穿式尾灯的设计,但是丰田用了一条黑色的贯穿线连接起来,让整车尾部视觉上更加宽阔。尾部内凹的设计更显肌肉感。

归根结底,消费者日趋年轻化是丰田设计转变的原动力。笔者认为,全新换代雷凌(参数|图片)的前脸和尾部设计已经可以吸引不少年轻消费者的目光。

全新换代雷凌的内饰设计变得更人性化了,中控屏采用悬浮式设计,不像内嵌式中控屏那样需要低头看屏幕。

经过重新设计后,全新换代雷凌车内的细节做得更加精细。这一点是值得表扬的,但不必赘述,因为更大的亮点在后头。

全新换代雷凌为中国市场研发了一个科技版,在科技版身上,可以实现12.1英寸的中控屏、7英寸的TFT仪表盘和10.8英寸的HUD抬头显示三屏联动。在同级来说,绝对属于超高配置。

全新换代雷凌的亮点之一就是准L2级自动驾驶配置的下放。除了11.58万的入门级车型,其余所有车型都配备了DRCC动态雷达巡航控制系统、LTA车道循迹辅助系统、AHB自动调节远光灯系统和PCS预碰撞安全系统。

通过车头的毫米波探头实现DRCC动态雷达巡航控制系统和通过内后视镜前的摄像机实现LTA车道循迹辅助系统,DRCC可以实现30-180km/h区间的巡航,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动驾驶。在道路良好的高速上,这套系统可以车主省下不少心。

当然,这是准L2级别的自动驾驶,关键时刻驾驶员还是要接管车辆,所以这个系统只允许驾驶员离开方向盘大概15秒左右,随后就会警示驾驶员。

全新换代雷凌的另一个亮点就是PCS预碰撞安全系统,这个系统已经可以实现日间行人、自行车和夜间行人的识别。

这套新的动力系统最大的变化在于,能量控制单元、电池组以及电机的体积都变得了更加的小。老款的雷凌双擎中,电池组是排布在后备厢的位置的,因此占据了后备厢一部分空间。而全新一代雷凌双擎在保持了系统综合功率一致的同时,把电池组的体积缩小放在座椅的下方,节省了后备厢的空间,双擎的后备厢空间与燃油版达到了一致。

全新换代雷凌基于TNGA的C平台打造,车身的高度、重心下降了25mm。而这是动力系统小型化的第二个优点。全新换代雷凌的动力系统看上去跟上一代的数值很相似,实际上,经过小型化之后,这套动力系统的安装点更低,使得车身重心得以下降。

车身重心的下降带来的就是操控和舒适性的提升。车身重心下降可以让车辆在转弯的时候侧倾减少,侧倾减少可以减少车辆左右负载的变化,提升轮胎的抓地力。这是对操控的提升。侧倾减少,车内的乘客在过弯的时候就不会左右摇摆。这是对舒适性的提升。

得益于TNGA架构下的C平台,全新换代雷凌后悬挂采用了双叉臂独立悬挂。这套后双叉臂独立悬挂的优点非常多。

1.特殊双叉臂结构,体积小,让车内空间更大。

2.可以实现机械式后轮随向转动

3.紧急制动时前束增大,缩短制动距离。

全新换代雷凌在隔音滤震上,下了一番狠功夫。前轮的塔顶采用了分离输入式的支座设计,螺旋弹簧和减振筒分别与支座连接。分离输入式的支座橡胶面积更大,缓冲效果更好。

除了滤震之外,全新换代雷凌在隔音方面也做了大幅度的升级。前围隔音棉(发动机与车舱之间)实现全覆盖,车顶隔音棉面积覆盖60%,车底隔音棉面积覆盖90%,发动机采用液压悬置。以上林林总总的改进让全新换代雷凌的高级感更加强。

全新一代雷凌在动力、舒适性、操控方面有了质的提升,让这台曾经的家用买菜车也有了很强的驾驶乐趣,这种全面的脱胎换骨对于换代车型来说非常难得,对于雷凌来说更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