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楷书的三个基本原则

 rongma 2019-06-19

汉字的结构有法可依,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法则,对于学习起来就会有很大的方便之处。总的来说,大部分的汉字都符合如下三个原则:

1.上收下放

2.左手右放

3.内收外放

这三个法则大概能够概括90%左右的汉字,我们按照这三个法则去学习写字会感觉到容易很多,下面我就逐一对这三个法则做以解释。

很多的汉字,上半部分往往并不会放的特别开,而下半部分则不同。比如说木头的“木”字,这个字组成部分很简单,只有一横一竖一撇一捺,而由于横到竖之间的距离很长,所以就有足够的空间让撇捺放开。所以,我们就要把撇捺完全的放开。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音乐家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姜夔在他的著作《续书谱》里面说:“撇捺如手足”,就很形象的比喻了撇捺在一个字的结构之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实际可以有更形象的比喻来形容这个”木”字。他的横就像一个舞女舒展的两臂一样,而撇和捺则是她旋转起来的优雅的长裙,竖就是她挺拔的身材,如此一来,我们就会写这个字了。

这个字有很多亲戚,都是类似的写法,比如说,禾苗的禾,武术的术,本来的本,都是如此。所以我们学习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会做到延伸拓展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才可以把字学得明白。

刚才我们说,汉字里大约有90%左右的字,都符合这三收三放的原则,那么凡事都有例外,有一些字就不是上收下放,比如说,圣贤的贤。这个字,由于上面是两个部首,而下面只有一个部首,所以我们不可能把上面写的小,而下面写的大,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汉字要做到适宜为主,无论你怎么写,都要把每一个部首放开,有自己的位置。同时要有长幼、主次之分,该大的地方要大,该小的地方要小,所以说,圣贤的贤这个字,就不可以做到上收下放。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最后的两笔撇和捺还是要有一些力度的。

下面我来说一下左收右放,什么是左收右放?我们随便举一个例子就很明显,比如说,吃饭的吃这个字。这个是,左边只有一个口,而右侧是一个乞讨的乞。单从字形大小来看,口字非常的小,所以说,他就不应该写得太大。不仅如此,这个部首,还要尽量向左上角安排,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整个字的视觉平衡。同理可证,如果一个字的右侧的部首比较小的话,就要向下安排。这样的目的,也是为了满足视觉平衡,因为我们汉字比较倾向于以右侧落实为主。

以上两个原则,实际可以用两个形象的比喻来记住,第1个,上收下放,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就是我们的胳膊永远没有腿长,除非你是长臂猿。第2个,左收右放,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就是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右手都比左手有劲。学习写字,可以不用太难。

下面我来说一下第三个原则,这个原则叫做内收外放,举一个例子,空闲的闲这个字,外面是个门,里面是一个木,为了考虑到字形的和谐和留白,我们不可能把木字写的特别大,占满空间。类似的字还有建造的建这一类字也要突出长捺的作用,所以,上面的部首一定要缩起来好给捺留出施展的空间。如果还需要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的话,我们可以这么说,你穿的坎肩儿肯定没有外套长,同时由于没有领子和袖子,这样你穿起外套也不会觉得紧。

对于一些低年龄的孩子来说,学习写字,更多的意味着学习做人,而且学习的过程不可以过于枯燥,因为这样孩子会很快失去兴趣。而对一些年龄偏大的孩子和成人来说,学习写字,更多的是为了修心正身。把字写好了,不仅仅是表面的现象,更多的是我们可以学会容人抑己,修身养性,写字是一个非常简易实用的长寿秘诀。

三收三放这几个原则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之中有意识的去学习和领会,在这三个总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对汉字结构进行深一步的学习,这样取得进步就会变得容易不少,当然,最终的结果,还需要看个人的努力。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言论永远是苍白无力的,只有真正用手写出来才是真本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