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伏天时间 2019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2019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 末伏:2019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2日(农历七月廿二) 一、2019年三伏天养生三提示 1、预防中暑 三伏天高温高湿,人体基础代谢增加,水分缺失容易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引起中暑、晕厥。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容易加重身体负担,导致疾病复发,应该随时做好防暑工作。还有在三伏天高温作业的工人不要长时间在户外活动,适当午睡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出门在外可以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2、及时补水 夏季气温炎热,人体水分会随汗液排出流失过快,人体缺水容易口干舌燥、疲劳嗜睡、影响心情,所以要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尤其是儿童的免疫功能发育还不完善,体温中枢的调节能力要比成人差,对三伏天的湿热通常很难适应,更要多注意。在学校时要尽量减少户外体育活动,运动后应适当喝一些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 3、充足睡眠 俗话说:“春困夏乏秋打盹冬眠,睡不醒的冬三月。”夏天天气炎热,还伴随雨水,身体受“暑湿”侵袭容易犯困。所以,为了保证有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在三伏天特别要注意休息,不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更要提高睡眠质量。白天可以适当午睡,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全身不舒服反而更加困倦。 二、2019年夏季养生七大项 1、调节心情 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夏季气温炎热,暑气重,人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神清气静,切忌暴躁愤怒,多参与一些娱乐活动,充实自己的内心,保持心情愉悦。另外家居居室也宜清凉通风,夏天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家具的摆设不宜过多过乱,整齐舒适的环境也会使人心静神安。 2、适当运动 夏季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适当出汗也可以排解体内热量,但是运动量不宜过大、也不能过于剧烈运动,应以温和运动以少许出汗为宜,以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损伤心经。可以选择慢跑、瑜伽、太极拳、自然养生操等动静相兼,刚柔相济的养心运动,静心聚神,对身心健康都特别有利。 3、饮食清补 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须及时补充。可以多吃时令水果,比如:西瓜、桃子、哈密瓜、葡萄、雪梨、菠萝、樱桃等生津止渴的水果;蔬菜方面可以多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瓜类蔬菜除南瓜属温性外,其余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等都是凉性蔬菜,也可以多吃番茄、芹菜、生菜、菠菜等有助于保护心脑血管的蔬菜。 4、适当补充营养 夏天虽然应该饮食清淡,但是也是要适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比如维生素和蛋白质。因为夏季人体汗液分泌旺盛,每日从汗液中会损失较多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1、B2,缺乏这些维生素使人身体倦怠、抵抗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而且这些都是身体必不可缺的物质,适当补充更有利健康。可以多吃些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梨等新鲜果蔬补充维生素;多吃鱼类、瘦肉、蛋、奶和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补充蛋白质。 5、不宜过量饮酒 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容易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等疾病,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对健康更是不利。 6、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 现在人们大多数在室内办公,普遍都会使用空调降温。长时间在空调房里或对着电风扇,会出现头疼、头晕、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建议不要长时间在低温空调下滞留;另外夏季开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温差最好以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防止感冒和消化道疾病。 7、在外做好防晒 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以免晒伤皮肤。 总的来说,夏季养生应当循序渐进,不管是运动、饮食、食补等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比如有些体质较弱的人,就可以适当运动,以食补为辅;而有的人为了清热降火,过量饮用凉茶,吃凉性食物,对体质偏寒的人来说这反而是对身体有害,一切都应该循序渐进,慢慢调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