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听评书的乐趣

 皮皮中尉 2019-06-19

本文参加了【我的童年趣事】有奖征文活动


从前的日子很慢,一切的一切,都因为简单而悠闲,都因为淳朴而恬淡。那时没有互联网,不会被万里之外的风吹草动打破宁静扯乱心弦。从前也没有手机,家人围坐,父母长辈是当然的主角,没有人会低头顾盼搅乱平淡。

从前的日子,在记忆中总是暖色调,随时氤氲着亲情的甜蜜,总能沐浴家庭的温暖。那时父母都还年轻,额头上没有皱纹,头发也没有被岁月染白;那时的我还很小,目光懵懂,有使不完的力气去憧憬未来。

记得从前的日子,连电视都还属于稀罕物件,能够彰显家庭文化气息的,恐怕只剩下一台或大或小的收音机。而我的童年记忆,也就总也丢不开收音机的影子,和那影子里抑扬顿挫的评书。于是,听评书,对于一个孩子而言,自然妙不可言。

第一次在广播中听评书,我还是一个小学顽童。当我在院子里和小伙伴们玩得满头大汗、饥肠辘辘时,才循着屋子里飘来的饭菜香味走进了家门。

爸爸正悠闲地靠在椅子上,伴随着收音机中一个慷慨激昂的男声频频点头。那是电台每天中午的评书时间,著名评书艺术家袁阔成正在讲述常山赵子龙在长坂坡的壮举。虽然妈妈已经把饭菜摆上了桌,但爸爸却并不急于动筷子,依旧微闭着眼睛,手指不住地和着评书轻轻敲击桌面。

我静静地坐在爸爸的身边,支起耳朵和他一起听评书。当我听到赵子龙胸前裹着年幼的阿斗,不慎连人带马落进了曹军的陷马坑时,不由地失声惊叫起来!爸爸猛地睁开眼,轻轻拍拍我的头,笑呵呵地朝收音机努一努嘴。爸爸故弄玄虚的表情让我诧异不解。

这时,白衣白马的赵子龙果然名不虚传,这名白袍将军竟然从陷马坑中腾空而起,惊呆了所有的人。只听得他挺枪大喝一声,把曹军曹将吓得瞠目结舌,就在这转瞬之间,一道白光,赵子龙又一次脱险而去。

听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在爸爸微笑的注视下,又是一声不由自主地叫好!常山赵子龙,真英雄也!

从那天起,我和爸爸一样,成了一名标准的评书爱好者。

每天中午12:30,每天坐在饭桌前,我喜欢上了这样别开生面的“双规”时间,在这不长的半个小时中,我为赤壁之战中强虏灰飞烟灭而振奋,为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而郁闷,为定军山下黄忠阵斩夏侯渊而激动,也为五丈原一代名相鞠躬尽瘁而黯然神伤。


在收音机中袁阔成的精彩演绎下,我听完了一部完整的《三国演义》。我听得如痴如醉,不仅陶醉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连评书之前和之后插播的广告都能背得滚瓜烂熟。

《三国演义》播完了,但我的评书世界却越来越广阔。《白眉大侠》、《三侠五义》、《五鼠闹东京》、《书剑恩仇录》、《说岳全传》……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让幼年的我流连忘返。而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这一位又一位艺术风格迥异的评书艺术家则让我不由赞叹。在那个我认字不多、不谙世事的学童时代,就是他们用自己精湛的技艺,让我体会到文字的魅力、艺术的弥足珍贵。

吃午饭时听评书的习惯,使一个刚进入小学的孩童,成长为一个中学生。此时,每天中午陪伴我的评书,是赵维莉播讲的《康熙大帝》。

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在赵维莉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我渐渐对中国历史产生了莫大兴趣。我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靠听觉获取知识,开始试着搜寻原著作品,在那些令我着迷的字里行间寻找历史、文化、理想与情怀。

记得一次老师布置随堂作文,要求我们在半个小时内写出一篇精彩的小故事来。在同学们还握着钢笔冥思苦想之际,我已经在收音机中的赵维莉老师的指引下,仿照《康熙大帝》中的叙述方式,很快写出了一篇有关龟兔赛跑的全新作文来。

看着老师为我标出的全班最高分,我不禁喜上心头。感谢赵维莉老师!感谢我那些听评书的日子!

有一天,我一边津津有味地吃饭,一边津津有味地听康熙皇帝在病榻上向四阿哥胤禛讲授遗愿。在这“九王夺嫡”的乱局即将告终的关键时刻,我不由得停下了筷子,听得入神起来。等我回过神来低头看自己的饭碗,咦?什么时候碗里多了好几块喷香的排骨?此时,我才发现,妈妈已经吃完了饭,正对着我微笑呢!


于是,那弥漫的肉香,还有妈妈欣慰的微笑,连同评书的精彩,都已经深深嵌入了我的成长记忆,嵌入了我的脑海,永远不能忘却……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如今,什么都快,什么都变得简单。想听评书?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想听就能听到。想听哪一位大师的节目?无论白天黑夜,只要在互联网搜索,一定能找到。只是,这种获得的欣喜,只是欣喜,不会再包裹家的味道,也不会伴随爸爸和妈妈的微笑。

我怀念那些听评书的日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