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多投资者对现代农业认识不全面,需要冷静

 智能温室 2019-06-19

中国农业的发展,从我们的原始农业到传统的农业,再到现代农业,每一个阶段都在逐步发展。但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热:从原来的产业升级到后面金融资本的关注,到政府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刚开始的口号,到现在越来越具体的实施的一些细则,很火!但是,在那么热的过程当中,有很多跨行转型的投资者,或金融的投资家,对农业认识不是很全面,所以导致了大量的投资资金到了农业这个大坑里面,很多资金进来以后,隔不一段时间,就都不见了。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在这种大的环境和政策引导的情况下,大家都不缺乏投资的热情,来自各行各业的老板也比较多。但是,我们感觉,但是缺乏的是一种冷静,这是非常关键的。冷静就是说: 如何真正的看待农业,农业到底是怎么回事?

总体上,农业做起来是很辛苦的,所有做农业的人自己很清楚,农业风险大,投资也大,周期也长,利润也低,料想不到的事情也多。农业作为一个产业,和不少投资者所熟悉的工业、服务业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

市场波动大:农业的市场波动大而且不好预测,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撞大运,我国近些年屡屡出现的“蒜你狠”、“姜你军”就是这样的。

自然风险高:农业的风险真的不好控! 全国每年遭受自然灾害的农作物面积大约占1/6,主要的包括旱灾、洪涝、冰雹、霜冻、病虫害等,防不胜防,赚一两年钱,一次自然灾害可能就没有了。比如,春季一场倒春寒可能导致核桃、苹果、花椒等经济树木花芽冻死,直接影响当年的产量,严重的可导致绝收。

再比如,一次冰雹,可以让本来能卖三块钱一斤的苹果一夜间伤痕累累,最后只能以几毛钱的价格处理给果汁厂。由于农业保险的不盈利性,各大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目前农业保险的覆盖度还很有限,天灾的风险只能农民自己扛。风险面前哪有利润可言!

人工成本高:场地、草料、人工、资金等成本高企,其中最重要的一块是人工成本。大家可以看看再看市场上那些节节攀升的农产品价格,基本有一条规律: 凡是能够工业化的、机械化的,就涨得慢甚至比较便宜;凡是无法工业化、机械化的,肯定比较贵,而且一年贵似一年 。 原因是什么?国内的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过去我们经常嘲笑发达国家水比奶贵,菜比肉贵,如今在中国也差不多了。

物流仓储损耗大:农产品区别于工业产品的最大特征,是鲜活性。 保鲜储藏不仅技术上困难,而且成本上居高不下,最后的储藏环节损失不是一个小数字。即使粮食这样的耐藏型农产品,储藏环节的损失也在8%-10%,更不要说生鲜农产品了。

和农民的沟通: 比起朝九晚五服从制度化管理的工人来讲,和农民的沟通,和农民的管理,应该是要相对复杂得多,不少从其他行业跨行过来的投资者应该深有体会。当然,这里头也有不少的经验和技巧,不过总体来说一句话,肯定比跟工人的沟通难。

再有一个,就是观念的毛病: 不少投入到农业领域的投资者,尤其是做农文旅、一二三产融合项目的投资者,本来名义上是投资农业,但实施起来往往脱离了农业根本,只考虑休闲不重视生产:不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结果造成收益渠道单一,缺乏产业的支撑,发展后劲。从旅游上来的收入,波动性较大,不足以支撑园区的健康发展,不能形成农业与休闲互动的优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