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肺癌直播间”POST ASCO专场在ASCO会后的第一时间邀请到周彩存教授、卢铀教授、宋启斌教授等众多知名大咖为大家带来一手资讯,与各位专家同道一起碰撞思维的火花。本期内容邀您一同回顾专家们的唇枪舌战、深入剖析肺癌靶向治疗新进展。若图文观看不过瘾,文末还有直播回看链接,可查看完整视频。肺癌ALK通路治疗 阿来替尼 真实世界阿来替尼序贯克唑替尼的一线治疗ALK+NSCLC的研究结果报道 克唑替尼作为一代ALK-TKI在2012年就已经替代铂类治疗成为ALK+一线治疗标准,PFS=10.9个月。阿来替尼作为二代的ALK抑制剂,在一线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得到了34.8个月的PFS,在序贯克唑替尼治疗失败的患者中得到了8.9个月的 PFS。 日本作为阿来替尼最早上市的一个国家,阿来替尼一线治疗真实世界OS结果将给大家带来更多启示。研究共入组840例患者,一线克唑替尼对比一线阿来替尼真实世界研究OS结果。 真实世界一线治疗PFS结果,阿来替尼达到40.11个月,克唑替尼9.13个月。阿来替尼一线治疗对比克唑替尼一线治疗,OS结果有显著差异,克唑替尼OS 53.62个月,阿来替尼OS未达到(95%CI,HR 0.549 「0.414-0.441」,P<0.0001)。 真实世界研究PFS结果 真实世界研究OS结果 总结:
布加替尼 III期,ALTA-1L临床研究 :布加替尼 vs. 克唑替尼亚裔/非亚裔数据回顾性分析 ALTA-1L研究(ALK in Lung Cancer Trial of brigAtinibin 1st Line)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Ⅲ期研究,旨在比较布加替尼与克唑替尼用于未经ALK抑制剂治疗的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结:
II期临床研究,布加替尼序贯二代ALK抑制剂疗效结果 BRIGALK 研究-Brigatinib序贯其他ALK抑制剂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血液DNA检测 二代ALK抑制剂治疗后血液ALK突变纵向比较 研究收集了103个血液样本,来自81个患者,所有样本中ALK 点突变发生率为64%,血液样本与组织样本检测结果类似(66% vs 63%),其中二代ALK抑制剂治疗进展后更需要基因检测,因其发生G1202R突变的几率更高,而劳拉替尼耐药后相比于二代ALK抑制剂更多的,2个及3个以上的多点突变。 ALK突变NSCLC序贯治疗过程中,需要再检测或血液活检动态监测发现后续耐药突变,帮助后续治疗。 (讲者:苏春霞教授) 互动讨论 1. 越来越多的ALK-TKI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您对于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布加替尼3种TKI序贯治疗会采用哪种方法?怎样排兵布阵? 2. 您认为在ALK通路治疗的全程管理中,NGS/液态活检的价值是什么?您会怎样应用? 周彩存:布加替尼未来能否进入一线治疗,将取决于其PFS,若布加替尼PFS>60个月,则进入一线可能较大,这是因为阿来替尼一线耐药后,布加替尼仍有效,相反,布加替尼一线耐药后,阿来替尼则无效,也期望今年医保谈判,阿来替尼能获益更多患者。 宋启斌:ALK-TKI的排兵布阵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是PFS,阿来替尼一线治疗的PFS为34.8个月,遥遥领先其他ALK-TKI;第二是耐药机制,ALK耐药机制有四种分别为点突变、扩增、转化为小细胞肺癌、其他机制,一代ALK-TKI中30%为点突变、二代50%~70为点突变、三代更多为复合突变,当耐药突变集中在某几个基因位点时有利于后续药物选择,因此阿来替尼和布加替尼应作为优选;第三个是副作用的发生率,包括肝损伤等。在ALK通路的全程管理中,NGS/液态活检的价值也是从耐药机制考量,一代ALK-TKI只有30%的患者发生点突变,且有无突变对于患者的ORR及PFS无明显改善,所以行NGS/液体活检意义不大;而二代、三代ALK-TKI一线治疗耐药后的突变位点差异较大,NGS/液体活检的意义大。 程颖教授团队:从疗效来说,不同ALK-TKI差异显著,阿来替尼34.8个月的PFS显著高于克唑替尼及塞瑞替尼,创造了单药一线治疗PFS最长的记录,日本真实世界数据也提示二代ALK-TKI阿来替尼OS优于一代克唑替尼。目前,布加替尼的PFS尚未达到,一年PFS率是克唑替尼的1.5倍,劳拉替尼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 肺癌EGFR通路治疗 ![]() EGFR通路单药治疗进展 TAK-788 TAK-788是一种口服在研EGFR/HER2抑制剂,其 I/II研究TAK-788对 EGFR 20外显子插入的NSCL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TAK-788相关研究结果 总结:
HER3抗体偶联体药物U3-1402 约57-67%的EGFR突变NSCLC患者携带一定程度的HER3蛋白表达,为此日本第一三共制药研发了HER3抗体偶联体药物U3-1402。 U3-1402相关研究背景 截至2019年2月25日,纳入了23例NSCLC患者,所有的患者均为IV期,19例检测了肿瘤组织的HER3表达,阳性率100%。 23例患者接受了U3-1402四个剂量水平(3.2,4.8,5.6,6.4 mg/kg)的治疗,有16例可供评估,所有患者的肿瘤缩小,肿瘤控制率100%,有三例患者有效时间已经超过9个月,中位无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时间仍不成熟。 不良反应方面:绝大多数不良反应为1-2级,只有3例与治疗药物有关的3-4级不良反应,1例3级恶心,2例4级血小板下降(均为6.4mg/kg剂量),没有患者因不良反应死亡。
EGFR通路联合治疗进展 RELAY:厄洛替尼联合雷莫卢单抗在初治EGFR突变转移性NSCLC中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全球三期临床研究。 Relay研究是NSCLC一线治疗的III期RCT研究,入组了EGFR敏感突变(19del,L858R)的患者,但是排除了脑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厄洛替尼单药组,主要研究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PFS。 结果显示,联合组和单药组的PFS分别为19.4个月和12.4个月,P<0.0001。在数值上比之前的联合治疗研究更具有优势。 RELAY研究相关结果 研究还观察了耐药后T790M突变的发生率,联合组 VS 单药组是43% VS 47%,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因此联合治疗并不影响治疗耐药后三代TKI的使用。19del和L858R的患者,在联合组的PFS均为19个月以上。 T790M突变率 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高血压、皮炎、腹泻和肝功能异常等。导致终止治疗的SAE占2.26%,单药组是1.78%,没有出现预期之外的不良反应,提示联合治疗安全性良好。 安全性相关结果 总结:
吉非替尼对比吉非替尼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治疗晚期未经治疗的EGFR突变NSCLC,一项随机临床III期研究 吉非替尼联合化疗III期研究相关结果 总结:
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的Ⅱ期临床研究 在2016年8月到2018年5月期间,本研究共入组49例患者,其中包括35例患者确诊存在CNS转移。 数据截止至2019年4月15日,入组的49例患者均可以进行疗效评估,总反应率(ORR)为80%(PR 39例,SD 9例,1例NE),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8.4个月。 (讲者:彭敏教授) 互动讨论 1.单药 VS 联合模式:对于EGFR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您比较偏向哪种模式? 2. EGFR TKI 一线联合的应用前景和优势? 周彩存:初始治疗阶段,患者若为鳞腺混合癌/肿瘤负荷大,EGFR-TKI单药治疗效果欠佳,则需采用两药或三药联合治疗的模式;治疗过程中,若患者疗效评估为SD或SD伴缓慢增大,又或者ctDNA持续升高,则也可考虑联合治疗。 卢铀:EGFR单药应用的几个节点——治疗1月、3月、6月的疗效评估需特别关注,若疗效评估欠佳,则需考虑联合治疗模式。联合应用的前景和优势主要是针对早期进展的EGFR阳性患者。 苏春霞:今年ASCO给予了我们许多新的启示,其中A+T模式对于含有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及腹腔积液,甚至脑转移的患者,都能起到良好的抗肿瘤效果,毒副反应耐受良好,同时A+T模式耐药发生T790M突变的几率与以往EGFR单药治疗接近,后续序贯三代EGFR-TKI治疗也毫无问题。总而言之,单药还是联合模式的应用应该根据患者基线水平、经济状况、药物可及性及毒副反应综合考量。 ![]() 肺癌罕见靶点治疗 ![]() 肺癌罕见靶点治疗新进展 KRASG12C抑制剂AMG 510在晚期实体瘤I期研究 AMG 510:新型、首创、小分子KRASG12C抑制剂。作用机制:特异地、不可逆地将KARS锁定在非活跃的GDP结合状态。当前I期研究评估了局部晚期或转移性KRASG12C阳性实体瘤患者AMG510的安全性、抗肿瘤活性和药代动力学。 AMG 510在晚期实体瘤I期研究结果 总结:
Repotrectinib治疗晚期ROS1融合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初步临床活性(TRIDENT-1研究) Repotrectinib(TPX-0005)是一种抑制ROS1、TRK和ALK活性的广谱新一代TKI。它能够克服多种对其它TKI产生抗性的基因突变,杀死携带ROS1或NTRK基因融合的多种肿瘤细胞,因而有潜力治疗ROS1阳性的NSCLC。 一线治疗:研究发现,对于未接受过TKI治疗的ROS1阳性NSCLC患者,repotrectinib达到的总缓解率(ORR)为82%,160mg剂量达到83%,并且在颅内有效率方面高达100%。 一线治疗相关数据 二线治疗:对于既往接受过ROS1抑制剂治疗的ROS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Lorlatinib的有效率只有27%,而Repotrectinib的有效率可达到39%,如果患者既往只接受一线治疗,且使用repotrectinib的剂量大于160 mg/天,他们的ORR提高到55%;如果患者既往只接受过克唑替尼一线治疗,有效率可高达57%。 二线治疗相关数据 Tepotinib治疗MET14外显子突变的NSCLC的II期临床试验 Tepotinib是一种高选择性MET抑制剂,在这项正在进行的单臂、II期临床期研究中,通过LBx或肿瘤/组织活检(TBx)鉴定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METex14突变(NCT02864992)。 研究设计 截至目前,已入组85例患者(55例经LBx检测的患者和52例经TBx检测的患者)。数据截止时(2018年10月16日),在35例可评估的LBx患者中(基线后评估或因任何原因终止的患者≥2例),IRC的ORR为51.4%,INV为63.9%。在41例可评估的TBx患者中,IRC的ORR为41.5%,INV的ORR为58.5%。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和治疗线数的ORR如表所示。 研究相关数据 在69例患者中,≥10%患者出现任何等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无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或死亡事件发生。 安全性结果 BLU-667治疗RET融合晚期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BLU-667为选择性的RET靶向药,此次ASCO摘要收录了ARROW试验的更新数据。共纳入了79例RET融合患者,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2,其中39%患者有脑转移。 在可评估疗效的48例患者中,ORR为58%,DCR为96%。疗效与既往治疗方案及RET融合亚型无关。颅内疗效方面也看到了脑转移灶的缩小。安全性良好。 BLU-667相关研究结果 对于RET融合,BLU-667是个近年新兴的靶向药,疗效令人满意,期待后期数据。 总结:
(讲者:张衍教授) 互动讨论 1. 对于KRAS、MET等罕见靶点阳性患者是否真正进入精准治疗时代?您是否会临床上常规检测? 2. 如何看待罕见靶点药物在Pan-tumor上的应用前景?NGS检测对于未来罕见靶点阳性患者的作用? 卢铀:肺癌的基因分型越来越清晰,已经可将肺癌分成若干个不同的亚型精准治疗。在罕见靶点药物中开展III期研究的可能性较小,更可能因其高效性获得“孤儿药”的审批。而罕见靶点药物在pan-tumor的应用前景,以ALK突变为例,ALK融合突变不仅仅局限于肺癌,但只有在肺癌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所以不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是不一致的,为KRAS突变靶向药能否从肺癌中推广至其他癌种,现言之尚早,但值得期待。 马丽霞:KRAS、MET等罕见靶点进入精准治疗时代还需等待,虽然目前药物ORR数据皆达到了50%以上,疗效持久,但罕见靶点的驱动机制尚为完全明确,未来药物的选择和人群的选择,还需大样本研究验证,同时罕见靶点药物在Pan-tumor中也能尽快的筛选肿瘤人群,细化相关用药原则。未来靶点药物走入临床后,多靶点的基因检测将会成为常规检测,为临床实践和后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