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帮君王打下江山的功臣们,结局却都不怎么好,是为什么呢?

 李志萍0683 2019-06-19

“可以共患难,不能共享福”,不只在朋友间、亲友间、夫妻间是这样,在古代帝王与功臣之间,更是这样。

那些当权者一旦坐稳江山、可以指点天下时,就爱把曾经为他们赴汤蹈火、出生入死的功臣杀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功臣,这时候,早已不再是当权者眼中的盟友、伙伴,相反,而是变成了威胁,变成了不安定因素。

这些不安定因素,只要活着,就怎么着都不行。如果老老实实、称病退朝,就会有小人说,看,他一定是在私下密谋造反,这消息散布出去,肯定搅得当权者心神不宁;可是,如果他们继续视天下为己任,积极进谏,就会得罪人,形成对立面、反对派,或者,时间长了,这些功臣们难免会跟当权者的意见不合,此时的当权者可不比当年,他们可是掌握着生杀大权,动不动就会找个理由,搬走功臣们的脑袋。

总之,这些不安定因素的存在,对当权者就是个威胁。下面,举几个例子看。

韩信:知进不知退

韩信辅佐刘邦,打过的仗,可以说是无一败绩,他真是在战场上有如神助,刘邦在战场上,真是几乎全都依靠他了。这样一位功臣,刘邦怎么也得心存感激、好好对待吧?

可悲的是,刘邦对韩信是心存感激了,但好好对待是不可能了,因为有人说韩信要造反。韩信一辈子在叱咤风云的沙场上纵横风光,最终,却在女人的卧室里被束缚住手脚、蒙面被打死。

如果当初,刘邦执掌天下后,韩信能迅速退出,不张不扬,没事不跟刘邦探讨什么“陛下带兵不过十万”“臣多多益善耳”之类的跟皇帝争高下的话,及时戳破说他要造反的言论,很可能就不会落得这个下场。

相比之下,萧何就很聪明。其实,萧何也是一个有权力欲望的人,刘邦也猜忌过他。为了打消刘邦的顾虑,萧何一反常态,通过各种贪来获得当权者的信任,破坏自己之前的威望,放弃什么理想、名誉,自毁名声,却赢得信任,保住老命。

文种:留恋权力 终被赐死

越王勾践,为了兴复越国,吃过吴王夫差的屎,当过他的走狗,年年为其进贡,各种表忠心。这些忍一时之辱,有些是文种帮他想出来的,当时纯为活命和活越国。

文种还为勾践设定灭吴的9大招术,说这9招威力很大,当年商汤、周文王、齐桓公、秦穆公都是靠这9术称王称霸的,让勾践一定要守口如瓶,用心掌握,把个勾践忽悠的团团转。

这9招,大部分都是投吴王所好,比如吴王喜欢大兴土木,就给他送名山良木;吴王喜欢美女,就遍寻美女加以训练,送给他西施和郑旦;故意增加吴王的谏臣势力,让吴王怀疑然后杀掉自己的臣子……

最后,果然,吴国被打败了。文种却还没来得及享受几天功臣的滋味,就被勾践怀疑图谋不轨,跑去赐给他一把剑,对文种说,“文种呀,当初你教寡人灭吴9术,寡人只用了3术就把吴灭了,剩下的还在你那里,没有用上,不如,你去为我的先王先去试一下吧!”

就这么着,文种后悔也来不及了,自刎而死。

相比之下,范蠡就动作快多了,急流勇退。他很清楚勾践的为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与乐。他当时还写信给文种想一起走,结果,文种犹犹豫豫,错过了最佳时机。范蠡带着西施,做起生意来,成为一代富商,一不小心,还成了我国儒商的鼻祖。

年羹尧:功高盖主 嚣张跋扈

年羹尧,年大将军,帮雍正坐镇西部,屡立战功,是雍正坚实的臂膀。

但坏就坏在,年羹尧性格有点张扬,不够安分,自恃功高,妄自尊大,最后肆无忌惮了都。

比如结党营私这种事,他很张扬地培植自己势力,一有肥差美差,就安排自己的人,其他人明明有意见,也只能忍气吞声。

比如他弹劾直隶巡抚赵之垣,说他庸人一个、没有能力,转而举荐他自己的人李维钧。被弹劾而丢官的赵之垣,也很通世务,立马投靠到年羹尧门下,先后送上价值不菲的珠宝。年羹尧满意了,转年,又在雍正面前力保赵之垣,让他又做上了官。这些做法,跟和珅有一比。

这些事,多多少少,雍正不可能不知道。只不过还没威胁到自己时,雍正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虽然自己已经很讨厌这个自视甚高的功臣,但总不能背上杀戮功臣的罪名,他要等年羹尧闹得不成样子时,再出来主持正义。

终于,当内外官员纷纷开始揭发年羹尧当罪状,足足有92款大罪,这么多,不杀也得杀了,雍正还假装开恩,让年羹尧在狱中自裁。

很多时候,即使立过大功,也要记得,时刻夹起尾巴做人。

做人不易,且行且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