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爸,我们为什么不能做朋友?

 老王abcd 2019-06-19

“我已经有2年没有跟我爸聊过电话了。”

在一次朋友聚会的场合里,我脱口而出,面无表情。其实这已经是我的常态了,而且在一帮年轻人里,这句话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毕竟我知道,他们也比我好不到哪去。

上一次与父亲同桌,是什么时候?图/unsplash

前几天父亲节,对,其实我是知道的。可是当天,我妈发信息过来跟我说:“孩子,你爸有点闷闷不乐,要不打个电话过去?”

其实没什么很具体的矛盾,我只是在工作和恋爱的选择上,跟我爸期待的方向完全相反了。他一怒之下说,有本事你就别叫我爸。两父子就更没什么话说了。

我啥都没遗传我爸,除了这股拧死的倔强性子。

对于我妈,母亲节我挺轻松地给妈买了按摩椅。但父亲节这天,我纠结了老半天,才挤出了几个字发微信给我爸:爸,父亲节快乐。

过了没多久,我收到爸的回信——嗯,谢谢。就这简单三个字,我猜到了。内心想:这才是“亲爸”。

我想这也是中国式父子的通病吧。身边的朋友也都告诉我,日常生活里尽量不和父亲独处,一独处就陷入无言和尴尬。

儿时无比依赖,后来相处只剩无奈。图/unsplash

去年5月,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0名受访者进行调查,52.9%的受访者表示与父母有心结,62.0%的受访者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心理问题不够关注。

父辈与子辈之间,总隔着一块透明的玻璃,看似近在眼前,却又难以靠近,不知不觉,就成了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大部分的人,似乎都没法逃过这样的代际困境。

有时候总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父亲,想起那个困扰多年却从未出口的问题——“爸,我们为什么不能做朋友呢?”

爸,你什么时候能夸夸我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父亲”总不是个轻松的话题。

每个人的童年都不尽相同,但多少都会有这样的父亲印象:候鸟式归家,总见不到人,见到了也是默默板着面孔;就连小的时候,父亲都很少拥抱亲吻我们,很少主动关心我们。我们更多对父亲说的话也许是:爸,我妈呢?

中国的父亲们,似乎都很难与子女做朋友。图/unsplash

直到我们上学了,习惯把父爱比作山。我们懂得了山的遥远和粗线条,就像爸爸的身躯一样浩瀚厚重。

但不懂的是,父亲从来没有夸过我们。就算考试成绩拿了一百分,在学校表现相当优秀,我们习惯妈妈说你真棒,但爸爸总是能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严厉地说到:别骄傲,再接再厉。那是为数不多他不会严厉批评我们的时候。

终究这是中国式父亲的一个特有方式,刀子嘴豆腐心,表面就是学不会软下来夸奖。但是,有人欺负自己,父亲总是第一个能依靠的人,尽管他还是一脸严肃地说:别哭,哭有什么用。

长大成人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和选择权的时候,开始受不了父亲习惯的打压式教育,看不惯他事事要面子要威严,看不惯他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们。

也许,父亲也是孤独的。图/unsplash

主持人马丁在《父与子的战争》这场演讲中说:“中国式父亲的最大问题不在于打骂,最大问题是三个字:不认同。”

他的父亲习惯打压、审判、预设儿子的未来,恰恰碰到一个非常有自尊心的儿子马丁,偏偏要跟父亲对着干。

就跟电影《老炮儿》的六爷和晓波那样,他们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子,老子看不惯儿子,儿子不服老子。

就连有着长辈最爱的优雅知性形象的主持人董卿,也曾被父女关系困扰。从小父亲对她的严厉程度超过一般人的想象,不能照镜子,也不让妈妈给买新衣服,还不允许参加任何文体活动。这种高压式的控制,且不说是不是有助于董卿的成功,但她多年后承认,这种沉重的父爱,让她很长时间饱受着自卑和焦虑的折磨。

这种隐忍又严厉的中国式父子,已经成了一种常态。不仅父子很难认可孩子,连我们,从小到大都羞于表达这么一句深藏在内心的问题:爸,你什么时候能夸夸我?

中国式父子,别到老了才懂

每次看到影视剧中那些开明完美的父亲,总会不由心生羡慕,是啊,什么时候我们的父亲才能和我们成为朋友?理想和现实总是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现实中的中国式父爱,可能要等到我们年纪渐长的时候,尤其是身为人父人母的时候,才能渐渐懂得它的份量。

就像作家麦家在《人生海海》那本书的回忆那样,每一次父子的互动,都是他与过去的对话。每一个关乎父子的场景,都是他对父亲的忏悔。

“爱人是一种能力,有些人天生就肌肉萎缩。”我们的宿命,就像麦家书里的每一对迫不及待想逃离,又注定会迫不及待想回归的人。

回首时,他已经老了。图/unsplash

曾经写出打动无数人的《山丘》的李宗盛,去年推出的《新写的旧歌》就是写给已逝的父亲的。已经步入花甲之年的李宗盛,岁月让他看透了许多从前看不明白的事情,也思念生前缺乏好好沟通的父亲。他的歌里是这么唱的——

“不怕你晓得/那个以前的小李,曾经有多傻呢/先是担心,自己没出息/然后费尽心机想有惊喜/等到好像终于活明白了/已来不及”

很多网友都说:忽然听懂了李宗盛,听不懂是庆幸,听懂了才是人生。

中国式父子情,正应了那句“初闻不识曲中意,听懂已是曲中人。”许多人花了一生都读不懂,父亲这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也只有等到儿女长大成人了,才能忧父母所想,才会在自己和子女的倔强中,体会到什么是血脉相连的深情。

而在德云少班主郭麒麟的记忆当中,父亲郭德纲一直是非常严厉,甚至还有点不近人情的。有好几次,他因为演出效果不理想,受到父亲严厉的责骂,于他而言,处在父亲光环下的人生并不容易。

 

在严父的教导下,郭麒麟找到了自己的路。图/《祖宗十九代》

但他并没有选择背离这条轨道。从小在相声传统曲艺的耳濡目染下,他懂得父亲身上“为父为师”的角色重任,也懂得投注在自己身上的殷切期待。面对大众的质疑,他毫不避讳自己是”沾了父亲的光”,也能成熟坦然地将传承相声的重任担起,并开始逐渐探索出一条属于“郭麒麟”的演艺之路。

这是更成熟的中国式父子培养模式,并不需要特意经营,血浓于水的父子情,一个眼神就能体会。

但也有很多父子,可能花上一辈子的时间,都学不会理解彼此,更别提像朋友一样沟通了。

因此,别等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才发现一切已经来不及。深沉如山的父爱,兴许难以言表,但用礼物和行动来表达,或许最适合不过了。

就在父亲节当天,郭麒麟送给父亲一款由高端白酒品牌水井坊推出的“水井坊·井台珍藏”。这款“颜值超高”、吉庆祥瑞、适宜礼赠的产品让郭麒麟“一见钟情”,成为他的父亲节礼物榜单首选。

“水井坊·井台珍藏”是一款蕴含中国神话之美,饱含祥瑞之意,可以用“艺术品”来形容的系列产品。井台珍藏从中国古老的非遗技艺“蜀锦”和“大漆”中汲取灵感,将自古作为皇家御用的龙凤图腾绘制于外盒和瓶身上,“龙”寓意尊贵地位,是神兽之首,也是九五之尊;而“凤”则寓意百鸟之王,具有非凡气质和高贵品味。龙凤图腾栩栩如生,大气灵动,让人一见倾心。

人类一开始对瑞兽的崇拜,就来源于对族群祖先、保护神的一种追崇与敬畏之意。水井坊·井台珍藏蕴含的祥瑞寓意,不仅富有悠久历史文化传承,更能代表子辈对父辈的感恩和祝福。

中国式父子情之深,都化在酒里。送上这样一份极富厚重敬意,饱含吉庆祥瑞之意的水井坊·井台珍藏,才能聊表作为子辈这么多年来的感恩之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