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踝关节不稳定与距骨骨软骨损伤

 有时空望孤云高 2019-06-20

一、概述

“脚踝软骨损伤”实际是一大类疾病,最为常见的是距骨软骨损伤,多数患者有明确足踝部外伤病史,如踝关节扭伤史,即“脚脖子扭伤”,几个月前甚至几十年前发生过一次脚踝外伤,更有严重者可有脚踝部反复扭伤病史。距骨软骨损伤患者主要表现为踝关节疼痛、肿胀,多数患者会感觉到脚踝深部疼痛,踩地负重行走后疼痛加重,而且是越走越痛,休息片刻后或第二天起床后疼痛可明显改善。当然也有一部分患者并没有脚踝外伤病史,但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距骨骨软骨损伤,那么这部分病人可能存在下肢内翻或者外翻畸形、也可能存在遗传、代谢性疾病等,也有一部分病人是找不到原因的。 踝关节是一个非常匹配的关节,正常情况下踝关节周围有许多韧带“包裹”,对踝关节稳定踝关节有重要作用。但当踝关节扭伤后,踝关节周围韧带会发生撕裂。通常情况下,经过休息、石膏固定等正规治疗,踝关节扭伤可自愈,不留后遗症。但是有少数患者踝关节扭伤后可发展为踝关节慢性不稳定,主要表现为踝关节习惯性扭伤,这时就不可大意,要警惕并及时去医院治疗了,因为反复踝关节扭伤可导致距骨软骨损伤。关节软骨表面非常光滑,一方面能减少关节活动时两骨间的摩擦,另一方面可缓冲运动时产生的震动。因此关节软骨对于维持关节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但软骨很“娇气”,一旦损伤,修复非常缓慢。 因此,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症状比较轻的保守治疗,包括护踝固定、本体感受器以及腓骨肌肌力锻炼等。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随着现代医学技术与理念的不断提高,踝关节慢性不稳定的手术治疗也从传统大切口手术改进到现在的经皮微创重建手术,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采用更小皮肤切口,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更快。 对于已经发生距骨软骨损伤的患者也不必过于紧张,只要经过正规的临床治疗,疼痛症状是可以逐渐缓解的。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没有疼痛不适症状的距骨软骨损伤,一般无需治疗,定期复查踝关节核磁共振就可以了。对于有疼痛症状的距骨软骨损伤,症状较轻患者可先采用保守治疗,包括休息、支具固定、功能锻炼等;经保守治疗疗效不明显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根据软骨病灶大小、位置,可选择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或自体骨软骨移植术。

二、术后康复

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术、距骨软骨损伤术后康复过程注意事项 1.术后第2周,可以开始穿着OPED踝关节真空支具行走。 2.支具要穿4~6周。 3.术后第6周可以开始穿着踝关节支具锻炼。 4.物理治疗对踝关节功能恢复很重要。 5.术后3~4月之内不允许跑步、球类等剧烈运动。 术后具体康复指导 1.术后第1天: 石膏绷带固定。 下肢抬高、口服止痛药镇痛。 术后可能会有足部麻木感,这很正常。 绷带可能会有少量渗血,术后第二天打开伤口,换药,而后每隔三到四天回当地医院换药。 术后四到五天出院,出院时将石膏换成可拆卸的踝关节支具固定。 患肢严禁负重活动。 术后第14天左右到门诊复查,换药,查看伤口情况,伤口愈合良好后可洗澡。 2.术后第2-4周: 继续使用可拆卸踝关节支具固定踝关节于中立位,即90度。 开始穿踝关节支具下下地负重行走,注意将踝关节支具固定于90度位。每次行走时间及行走距离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以自己可以耐受、适应为佳。下地行走锻炼后,可能出现足踝部肿胀不适,请您不用过于担心,继续坚持锻炼后,通常情况下肿胀可逐渐缓解。 休息时下肢注意抬高、消肿。 继续非负重下活动踝关节,包括踝关节画圈及上下活动。可辅助一些物理治疗,如热水泡脚同时活动踝关节防止术后僵硬。 3.术后第4~6周: 穿踝关节支具,允许踝关节支具上下活动,继续练习下床走路。 继续先前非负重下活动踝关节,包括踝关节画圈及上下活动。可辅助一些物理治疗,如热水泡脚同时活动踝关节防止术后僵硬。 若患肢仍有肿胀,可继续在休息时抬高下肢、消肿。 4.术后第6周: 门诊复查,根据情况可开始穿普通鞋走路。每次行走时间及行走距离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以自己可以耐受、适应为佳。 继续先前非负重下活动踝关节,包括踝关节画圈及上下活动。可辅助一些物理治疗,如热水泡脚同时活动踝关节防止术后僵硬。 若患肢仍有肿胀,可继续在休息时抬高下肢、消肿。 开始睁眼单足站立,平衡练习。而后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开始闭目双足、单足平衡功能练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