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综述】难治性垂体腺瘤的治疗(上):手术、放射治疗

 ICON伽玛刀 2020-07-09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杂志 2019 5月 29日在线发表北京协和医院的Dai Congxin, Liu Xiaohai , Ma Wenbin   Wang Renzhi撰写的综述《难治性垂体腺瘤的治疗。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Pituitary Adenomas.( doi: 10.3389/fendo.2019.00334.)。

难治性垂体腺瘤(Refractory pituitary adenomas)被定义为袭性-侵袭性垂体腺瘤(aggressive-invasive PAs),其特点是Ki-67指数高、生长快、频繁复发、对常规治疗有抵抗性。众所周知,难治性垂体腺瘤PAs管理是困难的,因为目前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是有限的。本综述的目的旨在探讨目前应用的有希望的治疗难治性垂体腺瘤的治疗策略。除泌乳素瘤外,神经外科是一线治疗,但大多数难治性垂体腺瘤往往在初手术后复发或再生长,需要进一步治疗。当手术不能完全切除肿瘤时,探索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疗和再手术然而,难治性垂体腺块通常对这些治疗有抵抗性。替莫唑胺(TMZ)作为一种抢救性salvage)治疗方法,已显示出有希望的治疗效果,目前已应用于所有类型的难治性垂体腺瘤。然而,并非所有难治性垂体腺瘤替莫唑胺(TMZ治疗都应,其中一些垂体腺瘤替莫唑胺(TMZ有抵抗。虽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mTOR抑制剂等靶向治疗也被用于治疗难治性垂体腺瘤,但由于缺乏随机前瞻性试验数据,这些靶向治疗的有效性仍不清楚。癌症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是治疗难治性垂体腺瘤的一种很有前途的策略,但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来评估这种新方法的疗效。总之,早期识别和多学科方法是治疗难治性垂体腺瘤所需的。

引言

大多数垂体腺瘤(PAs)属于良性,表现为缓慢扩张生长然而,大约35%的垂体腺瘤具有侵袭性invasive),其中一些人表现出更具进袭性的临床行为伴有复发率。临床上,一部分袭性-侵袭性垂体腺瘤(aggressive-invasive PAs)具有Ki - 67指数高,快速,频繁复发,对常规治疗有耐药抵抗性的特点,被定义难治性垂体腺瘤refractory PAs。难治性垂体腺瘤的定义包括放射影像学的发现,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征。Trouillas等也进行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证明Ki-67和其他增殖参数可用来定义袭性肿瘤aggressive),这与我们的议相似。该文作者根据肿瘤大小、类型、侵袭性、P53和细胞周期标志物(Ki-67)垂体腺瘤分为5级(1a级:侵袭性1b级:无侵袭性增殖性2a级:侵袭性2b级:侵袭性和增殖性3级:转移性)。经过8年的随访,他们发现侵袭性和增性肿瘤(2b级)的预后较非侵袭性肿瘤差。这些难治性垂体腺瘤往往预后很差,甚至有致命的结。然而,对于如何管理难治性垂体腺瘤患者还没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对于神经外科医生和临床医生来说,难以选择治疗难治性垂体腺瘤的最佳治疗方案。因此,为了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回顾难治性垂体腺瘤的新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难治性垂体腺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难治性垂体腺瘤通常需要使用多模式方法进行治疗管理除了分泌泌乳素腺瘤(PRLomas),应该首先用多巴胺激动剂(DAs)治疗,主要的治疗选通常是手术。大多数难治性垂体腺瘤主要侵和浸润邻近组织,手术通常无法治愈或控制它们然而,手术的治疗目标是最大程度地缩小肿瘤体积,视觉通路减压,最好的可能减少激素的超量分泌,改善临床症状及缓解并发症。在首要的手术,难治的垂体腺瘤早期复发或再生长,需要进一步的外科干预。尽管重复手术很少能达到完全切除。仍然必要减轻压症状。

多巴胺激动剂是泌乳素瘤的首选的治疗方法然而,在一部分泌乳素瘤患者中泌乳素瘤对多巴胺激动剂产生耐药性。

这些耐药泌乳素,推荐经蝶垂体瘤切除术(TSS)手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在回顾研究中,Primeau等分析采用经蝶垂体瘤手术治疗泌乳素瘤患者的预后,发现术后63%的微泌乳素瘤60%无侵袭性泌乳素大瘤,获得缓解,侵袭性泌乳素大缓解。然而,手术缓解后,中位随访36个月(7 - 164个月)。观察到三分之一的泌乳素瘤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复发另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术后87%的微腺瘤患者56%的大腺瘤患者,泌乳素正常

其中13%在10年随访时发生高泌乳素血症复发。

虽然对残留和复发的垂体腺瘤重复经蝶垂体瘤切除术(TSS)效果较差,但手术通过减轻肿块占位效应或腺瘤负来改善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对许多患者仍有益处Vargas485例无功能垂体腺瘤(NFPA)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de 结果表明,第一次手术后,27.2%(127/466)发现有肿瘤持续,127患者进行第二次垂体手术,23.6% (30/127)记录到肿瘤持续,且需要第三次手术2016年由神经外科医生大会the Congress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发表以系统评价循证证据为基础关于残留或复发的无功能垂体腺瘤(NFPAs的指南,重复切除手术并列为对于症状性复发或残留的无功能垂体腺瘤(NFPAs)的III级治疗建议。Mercado报告初始手术存在与复发相关的海绵窦扩张和腺瘤残留。Espinosa De Los Monteros等评估活跃肢端肥大症患者手术再干预的结果,发现只有9%(5/53)的患者达到全的生化治Almeida等评估作者所在医院残余或复发性分泌生长激素垂体腺瘤患者再手术的效果,发现在接受再手术的患者和次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之间疾病控制率并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他们进一步系统地评价29篇论文中取得的161手术和2189次首次手术病例并发现微腺瘤的再次手术和次手术的控制率相似,但手术与大腺瘤(27.5%)和肿瘤侵海绵窦(14.7%)的大体上较低的控制率有很大关系。Mendoza等评价对持续性和复发性库欣病的不同二次干预的长期疗效,并发现66.6%接受手术患者被观察到出现早期缓解,而只有33.3%的患者达到长期的缓解。然而,包括短暂性尿崩症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干预相关的蛛网膜撕裂增加,与手术的时间增加相关。因为报道的复发性库欣病的数量相对较少,且并发症的报道不完全,初次和重复切除之间否存在并发症发射的显著差异存有争议

对于比较显微镜和内镜方法治疗复发或残留垂体腺瘤存在争议。Heringer等进荟萃分析评估重复经蝶垂体瘤切除复发或残留垂体腺瘤,发现一半分泌肿瘤,一半以上为无功能垂体腺瘤 (NFPAs)可以在手术后达到缓解内镜和显微镜方法之间没有区别。然而,Esquenazi等进行另一项荟萃分析比较内窥镜和显微镜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复发和/或残留垂体腺瘤,发现内镜手术带来留复发腺瘤切除率的适度增加Do等回顾分析61例复发或残留垂体腺瘤患者接受经鼻镜手术发现31例51.7%)达到大体全切除,从而表明内窥镜鼻内入路是治疗复发垂体腺瘤的安全有效的入路。另一项Li和同事所做的荟萃分析也表明,内镜手术与垂体腺瘤患者较高的肿瘤切除和较低并发症发生率相关。根据以往的研究和我们的经验,复发性垂体腺瘤内镜手术优于显微手术然而,这些发现需要大规模的前瞻性验证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因此,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同时保留神经功能,是治疗垂体腺瘤达到局部控制和重要结构减压所必需的。

放射治疗

尽管经蝶手术切除(TSS或最大程度肿瘤切除成功,大多数难治性垂体腺瘤会重新生长或复发因此,通常需要其他治疗方法。如果手术和/或药物治疗未能控制肿瘤的生长,放射治疗(RT)是目前的下一个治疗选择。难治性垂体腺瘤患者几种放疗方案。几十年来,常规的射治疗(EBRT)用于治疗垂体腺瘤,显示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然而,外射治疗(EBRT)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垂体功能低下,认知功能障碍与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外射治疗(EBRT)在很大程度上已被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和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所取代。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是在精确定位条件下实施单次高剂量照射。作为辐射照射的新方法,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和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可以将这些并发症降到最低。最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它把正常脑组织辐射曝光率降到最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较外照射治疗(EBRT)成为治疗首选,因为单日治疗的便利性和对肿瘤有更快的效果的潜能。各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包括伽玛刀放射外科(GKRS)、射波刀(CK)质子束放射治疗,可用于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比较外照射治疗(EBRT)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可能有助于指导残留或复发的垂体肿瘤患者决策制定Kong等比较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外照射治疗(EBRT125例垂体腺瘤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虽然在生化缓解或肿瘤生长控制方面没有存在显著的差异,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后生化缓解时间比外照射放疗(EBRT后的短得多(26个月相比 63个月)。

为了更好地理解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对库欣病(CD)的左岩, Mehta等进行的国际多中心回顾性队列分析纳入278例库欣病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发现治疗后10年的总体持久的皮质醇增多症的控制率为64%此外,观察到的放射副反应包括垂体功能减低下(25%)和颅神经病变(3%)。然而,起初皮质醇正常化的患者中有18%出现复发。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复发或残留的肢端肥大症或库欣病患者中,伽玛刀导致的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58.3%。射波刀(CK)是一种无框图像的立体定向装置正在被越来越多地难治性垂体肿瘤的治疗中被采用。回顾研究表明,57.1%持续性或复发性库欣病的患者经射波刀治疗后达到生化缓解,观察到的并发症很少。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也常用于治疗残留或复发的垂体腺瘤Minniti等分析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68例有大的残留或复发的患者的无功能垂体腺瘤(NFPAs)的疗效,发现510年精算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7%91%。然而,新的垂体功能低的发生率在治疗后5时为40%10时为72%Sheehan和同事们的另一项研究提示伽玛刀放射外科(GKRS治疗经蝶切除手术(TSS)失败后的库欣病(CD)患者,63%的患者达到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UFC)正常水平;然而,16%的患者出现新的内分泌不足Losa 对经伽玛刀放射外科(GKRS治疗后垂体腺瘤患者进行另一项回顾性分析,发现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比分泌激素腺瘤患者更容易复发(9.6%相比4.8%)。无功能垂体腺瘤(NFPAs)患者的治疗后10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8.7%,分泌激素的垂体腺瘤患者(93.3%)低得多。复发性垂体腺瘤照射的数据是有限的。评价对于复发垂体腺瘤的照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Verma等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接受再照射结果包括分割放射治疗(RT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结果表明,25的精算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0%和58%。然而,5年的放射视神经损伤的发生率9%,5年的颞叶坏死率为28%,4例(27%)再程放疗后最终发展为垂体癌。

比较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分割立体定向放射外科(FSRT治疗垂体腺瘤和安全性 Li进行荟萃分析,发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分割立体定向放射外科(FSRT治疗在有效性评估方面,如疾病控制率、内分泌治愈率、或如垂体功能低下和视觉障碍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因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分割立体定向放射外科(FSRT治疗垂体腺瘤患者的和安全性方面具有可比性

根据欧洲内分泌学会发起的临床实践指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适用于直径小于3厘米肿瘤,且肿瘤应该至少距离视交叉3-5mm。否则,分割立体定向放射外科(FSRT可能是唯一的选择。此外,避免健康组织的高剂量受照辐射,外照射治疗(EBRT)可能是唯一的选项。外照射治疗(EBRT)是包括鞍上或脑干扩和弥漫性局部浸润解剖不规则的肿瘤的首选治疗。难治性垂体腺瘤不适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因为肿瘤大小(> 3cm)或肿瘤位于视觉通路和脑干附近(<5mm)。考虑避免与放射治疗有关的风险包括垂体功能低下、视神经损伤其他颅神经损伤

综上所述,常规外照射治疗(EBRT)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均显示对残留或复发垂体腺瘤有良好的肿瘤稳定作用tumoristatic effect。在任何一种模式中,放射治疗是治疗这残留肿瘤相对廉价的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