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与拉筋拍打是绝配,冬病夏治正当时!

 文汇秋雨书馆 2019-06-20

2018年三伏天艾灸时间

伏前灸:2018年7月07日

初伏灸:2018年7月17日

中伏灸:2018年7月27日

末伏灸:2018年8月16日

伏后灸:2018年8月26日

明天就要进入中伏的第一天了,上海拍拉群继续进行火热的晒背活动,如果错过初伏晒背的朋友,这次可不要再错过了哦。一年一次的三伏天,向天借阳气,排出体内的寒湿气!不能参加晒背活动的朋友,比如京城连续几天大雨,没有太阳,大家可加强艾灸,拉筋,拍打。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艾灸!

三伏天艾灸的6大好处

解暑,祛湿,祛寒,降火

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这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在中医里调理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寒邪不祛,炎症不愈。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

无论天气多么炎热,身心却是舒畅无比

艾灸可以充盈元气阳气。元气充足的表现是:夏不怕热,不喜欢吹冷风、吃冷饮之类。冬不怕寒冷,精力旺盛,耐力很强,耐痛,抗压力、打击力强,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特征(拉筋拍打也有此功效)。这种感觉可能是其他调理、保健、补品等短期内不易体会到的。所以说,古大德医家常用“神奇”比喻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预防空调病

大家知道,人是恒温动物,人的体温要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夏季,自然界阳气正足,温度、湿度都比较高,人体为了调节环境温度,就需要适时开合汗毛孔,将体内多余的湿热排出体外。但是,现在我们人为地制造出了一种人工环境:空调。

当我们从炎炎烈日的环境下,突然进入到温度很低的室内,就会使本来正常排泄汗水的汗毛孔突然关闭。这种关闭由于来得很突然,在关闭的过程中,会造成两个后果:第一,将冷空气一同闭在了体内;第二,导致本来正常的排汗功能中断。

大家都知道,排汗是人体的一种排毒过程。在夏季,借助于外界的阳气,人体本来是要将体内的各种寒湿毒排出体外。但空调的介入,打乱了这个过程。不仅排毒不彻底,反而是将外界的寒也一起带入到了体内,因此,这个阶段的人,很容易得空调病。这种病,就是在夏季得的风寒感冒。

由于寒闭在体内,症状是:浑身肌肉痛,关节痛,头痛,无汗,食欲不振,甚至浑身发冷、发烧。其实,到了发烧这个阶段,已经说明人体开始调动体内的力量,去排出寒邪,是人体自保的一种本能反映。

艾灸足三里

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推一把,换言之,就是发汗。在无空调的环境下,通过拉筋,拍打,艾灸等发汗,将不正常关闭的汗毛也再次打开,排出体内的寒湿。只要人体恢复正常出汗了,体温就会降下来,浑身上下不适的感觉也就慢慢消失了。此时,千万不要一发烧就输液,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多大好处的。

祛病愈病速度快,是清除病根的大好时机

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修心养性的收效时机

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心胸逐渐开阔,病痛逐渐解除,智慧越来越多。所以,三伏天艾灸既能祛病、又能强健身心,真正意义的修心养性。

延年益寿

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扶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

哪些病症最适宜三伏天做艾灸调理?

在 “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是调理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冻疮、手足发凉、女子宫寒、以及脾胃虚寒的好时机。

艾灸神阙

我们实践过拉筋拍打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以上这些病症,对于拉筋拍打来说,那都是小菜一碟。但是拉筋拍打里的“痛药”,很多人一开始难以接受,如何将艾灸与拉筋拍打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大家可以进行尝试。

我们实践的结果是:拉筋拍打前,先艾灸相关部位30-60分钟,可以减轻疼痛,令出痧排毒更快;拉筋拍打后,对疼痛或者出痧部位进行艾灸30-60分钟,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及加速化痧,补充能量。对于体质虚弱的朋友,不便长时间拉筋拍打的,可以增加艾灸的时间,升阳效果平稳。

艾灸中脘

艾灸文化博大精深,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深入学习。结合自愈法的理念,我们推荐大道至简的艾灸法,忘记病名,重点艾灸几个穴位:中脘,神阙,命门,关元,八髎,足三里,阿是穴(痛点)。每次30-60分钟,灸的过程中,以温热,不感觉到发烫为宜。艾灸心法:尽量手持艾条,专注,放松,和身体对话。坚持一段时间,相信拉筋拍打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艾灸关元

艾灸命门

真艾,不要将就!

方元健康企业店铺

来自终南山的野生艾草,带给您纯天然的能量,点点滴滴都是爱!

真艾,就选方元健康!

长按二维码即可进入

三伏天艾灸的注意事项

1. 三伏天进行艾灸的时候要注意身体保暖。尽管三伏天天气很炎热,但是艾灸的时候仍然要避免着凉,特别是要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的情况下,避免穿堂风吹。

比如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所以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空气对流不能太强,宜在较为密闭的环境中进行艾灸。夏天也是,不可吹电扇不可开空调。但要保持空气流通和做好排烟设施。

2. 三伏天进行艾灸的时候要注意,很多部位不可随意进行。比如,一般面部不能进行艾灸以免烫伤;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化脓灸法以免化脓后不易愈合;重要脏腑部位、大血管处等位置不可直接艾灸等等。

3. 三伏天艾灸后注意正确护理。比如注意局部的清洁干爽,特别是在艾灸之后,如果是出现了操作不当引起的局部烫伤,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疮弄破,如果已经破溃要及时继续消炎处理。

4. 另外,三伏天进行艾灸后要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忌食生冷油腻的食物。并且原则上艾灸后毛孔张开,不宜马上用冷水洗手或洗澡,一般情况下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另外,也不宜马上同房。

5.三伏天进行艾灸的时候要注意灸量的控制。如果是直接艾灸应该选择小炷或中炷;间接灸则用中炷或大炷。另外还可以根据年龄、体质强弱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灸量。另外,初次艾灸的人,一定要学会循序渐进逐渐适应热度,逐渐增添灸量,不要一下子上得太多,身体会吃不消,显得太燥。

6. 三伏天进行艾灸的时候要注意选择正确、合理的体位。一般以舒适、自然,全身能够放松的体位为宜。如果是体弱年老的人三伏天进行艾灸要避免选择瘢痕灸以及天灸,避免因为疼痛晕厥。

关于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这四个字,相信我们都不会陌生。什么是冬病?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为什么要夏治?冬病夏治的原理是什么?

什么是冬病?

冬病就是在冬季易发作、常发作的疾病或不适症状。大多表现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骨关节等系统。

具体来说,“冬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长袖睡衣、穿袜子。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阳气旺盛,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尤其是“三伏天”,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肌肤腠理开泄,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

此时调理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的效果。

冬病患者阳气不足,冬季不利排寒;夏季阳气生发,毛孔张开利于排寒;冬病夏防,百病由寒起,寒在夏季生。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将冬病在夏季根除及预防。

冬病为什么要夏治?

因为冬病患者体质偏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象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

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但若是阳气衰弱,里面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

再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去暑冷饮,然后整日在空调房间里工作,那真是陈寒未去,又添新寒。

要记住,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运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冬病夏治的原理

1. 冬天的病,病根在阳气不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不足百病生,孩子比成人更容易生病,就是因为天生阳气稚嫩,不充沛,不健旺。阳气不足,就没有办法抵抗外邪,就容易生病。

所以有慢性病,反反复复生病,比如有过敏性疾病的孩子,大都是体虚,正气不足。冬主阴,一些虚寒性疾病到了冬季就容易发作。虽然发作的季节是在秋冬,但病因是由于阳气弱,体质差。

而温阳补气的契机,在长夏。长夏:中医认为,一年不是有四季,而是有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行学说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中医学中配之以肝、心、脾、肺、肾五脏,时节中配之以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素问》曰:“脾主长夏”、“长夏胜冬”。长夏多指夏季最后一个月,即农历六月。也可以理解为进入伏天开始至立秋。自古至今,说法不一样,但实质略同。

2. 大自然中的一切阳气都来自太阳散发的热量,随着季节做升、浮、降、沉的循环。春生、夏浮、长夏长、秋收、冬藏,到了长夏,就进入盛极之阳,是一年中大自然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也就是说,这个季节里,天地提供了人体补充阳气最有利的环境。

此时,万物升阳,阳气蒸腾浮越在天空,人体的阳气也都跑到体表,发散外越,体内的阳气就空虚了。容器空了才能往内注入新的能量,就是说,此时,人体自身也提供了填充阳气的空间。

3. “伏”,即长夏,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候。这个时候,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在这个阶段,温补填充阳气最为高效。那么,用灸的热力,在相应的穴位上,打开人身穴道的门户,充盈阳气,最为事半功倍。三伏灸,提供了填充阳气最好的时机和方法。

总的来说,环境、内因、方法都到位了。在天地阳气最为旺盛,人体阳气最为空虚的时候,打开穴道,温阳补气,就能保证秋天有充足的阳气敛降,冬天有足够的阳气潜藏。人体内有了充足的阳气,实现了阴平阳秘,就会不生病,或使原有的病减轻甚至痊愈。这就是冬病夏治的原理,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而三伏天艾灸是冬病夏治最典型的手法。

附录

三伏天时间为什么每年不一样?

夏至不仅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还决定着当年伏天的长度。三伏天是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个庚日叫做中伏(10天,也有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10天),随后季节变化开始进入秋季。

伏是隐藏的意思,据《史记》文字记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中国古代创立的农历是用天干、地支排列年、月、日的,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组成,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组成。

作为每年最热的日子,三伏天什么时候来并没有固定时间,而是在每年的小暑和大暑之间,前人在根据我国阴历阳历气候规律对三伏天的到来有了大致的算法,以干支纪日法“确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按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头伏”的第1天,第4个“庚日”定为“中伏”第一天;从“立秋”开始算起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的始日,第2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骨正筋柔,气血自流

 

喜悦|拉筋|拍打|自愈|健康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