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说诗人气质》

 叶天来 2019-06-20
   刚在微信读了一篇《说诗人气质》的文章,它对于我来说感悟良多,为此写下今日这篇博文。
 
  说到诗人的气质,我自认有,是天生的。然而总结过往的经历,甚觉有这诗人的气质并不好受,总是受人白眼,遭人憎恨。
 
  有诗人的气质是一回事,能否成为诗人又是另一回事,因要成为诗人要考虑很多方面,不是你有诗人的气质就能成为诗人。至于哪些方面,那就一言难尽了,最起码如下文《说诗人气质》所说的:具有“热情、灵气、高雅、光明磊落、不媚俗、不失人格与尊严、刚直不阿”的性格。我从小已喜爱诗歌,读中外之诗歌,崇拜诗人,也写下难以算得清的诗篇,至于是否算是名诗人,不知道,也无所谓,让人们去说吧。
 
  诗人很清高,骄傲,经常自我陶醉,飘飘然,却心态健全,人生快乐。除了好的一面外,当诗人是很受罪的,因诗人总会有心不由已,旁若无人的时候,而这时他的思想感情总是飘浮于现实之外,因此往往容易受到外来攻击。 
 
  说回我自己,那就读读我的第一个博客所写的语录及格言吧,或许从中看出我多多少少具有诗人之气质,是好或坏,下回分解。
 
  人们来了又去了,而我不断往前流。

  我从小就喜爱并引用大音乐家舒曼的名言:我在世间,犹如伴着低音提的小提琴上之E弦。

  最喜爱我崇拜的普希金的诗句:我怎能没有内心的激动懦弱的温柔。

  我在2006年的第一个博客的开言词就是这样写道:

这家伙一身正气,却不为俗世所容。

这世间有人爱他,更有人恨他。

读《说诗人气质》

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 但丁

读《说诗人气质》

  这是我工作时的名片上印有契柯夫名言: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读《说诗人气质》


 附《说诗人气质》 马斗全

   每见有文章赞誉我们国家是怎样的一个诗的国度,有“诗国”的美称,但在现实生活中,已没有多少人真正喜欢读诗了。“诗人”的称号同“作家”一样,已不再是桂冠,诗人的经济收入则比作家要糟得多,所以如今已没有什么人看得起诗人了,愿意做诗人的人更是少而又少。但人们在口头上却仍往往对诗和诗人表示好感,“诗人的才华”、“富于诗意”、“诗意般地……”等语,即是证明。“附庸风雅”的批评,其实也是对诗人和诗的褒奖。常见的话是称赞某人风度翩翩或气度不凡,“像个诗人”,最高的赞誉则是说某人具有“诗人气质”。

由此使人想到诗人气质。

  老诗人刘逸生先生对后辈诗人谈诗时,强调说:诗人的气质十分重要。这应是老先生的终生感悟和切身经验。但对于“气质”的具体理解,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或大家有着明确而基本一致的看法。

  复旦大学关于诗的一次活动中,有人郑重提出:诗人气质就是享受生命、享受人生。听了教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光明日报》曾有文章说:诗人气质主要表现为诗情,而诗情的核心为诗心。这诠释显然不得要领,至少教人听不明白。《作家文摘》曾有文章谈某人的“诗人气质”,将诗人气质当作了能在讲话中引用古人诗句或背诵唐诗,更是不知气质为何物。常用的《现代汉语词典》,将“气质”一词解释为“风格;气度”,当是认为气质主要指人的风格、风度、气概、气魄等。台湾的《中文大辞典》解释为“特殊气象”,意思应是一样的。

  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看不起诗人,不愿意如诗人那样穷,但却希望具有诗人气质,有着美的仪表。看来大多数人对诗人气质的理解,与辞典所解释的“气度”、“气象”还是较为接近的。

  这样的理解和解释,似乎欠准确和欠全面。其实,所谓气质,乃精神世界之外化,主要指精神。据本人感觉,刘逸生老先生所说的气质即主要指精神。读过不少谈及诗人气质的文章,似乎也都主要就精神而言。所以本人以为,诗人气质,除风度、气象外,还主要指精神,或将“风度”、“气象”主要理解为精神。也就是说,既指显于外的仪态,更指蕴于内的精神。古人评论诗人时,多用到“襟抱”、“胸次”等词,也是主要就精神、识见、思想等而言。还有,前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和“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名言,似乎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另外,只要我们具体分析某个人的诗人气质,就可以发现,气质主要是就精神而言的。当代诗人中,李汝伦先生是位极富诗人气质的人,其实他的形体瘦得几乎可以被风吹倒,也并不讲究衣着,大是令人倾倒处,全在于他身上的那种“气”。同李汝伦一样瘦的,是自称不会温柔的曹长河。北京有诗词组织搞函授,收费后却将批改的活儿“层层转包”,曹长河不但绝不肯依样倒手也赚一次钱,而是虎着脸,对上门来送“好事”者说:“从哪里来,还哪里去!”虽有些让人难堪,诗人气质却甚可爱。有位周济夫,中年诗人,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长江轮上,只见他凭栏无语凝望,旁若无人,一任思情奔涌,挥笔即有好诗成,给人一种深沉和超凡脱俗之感。但从其衣着和外貌看,实乃芸芸众生中极普通的一个,并无什么引人注目处。他的诗人气质,似乎正来自极普通的形象,所谓“每从朴实见风流”是也。

  每个诗人的气质,又各有不同。总的来说,诗人气质应包括热情、灵气、高雅、光明磊落、不媚俗、不失人格与尊严、刚直不阿等等。陶渊明不肯向乡里小人折腰而去种豆南山下,李白的豪气与傲骨,张祜的千首诗轻万户侯,苏东坡的超然,龚自珍的飞扬,甚至苏曼殊读拜伦诗时的歌哭等,都属诗人气质的表现。陈寅恪所追求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敢于坚持己见和拒权贵于门外,更是诗人气质。这些精神或曰性格,显然比具有不凡的仪表更难得,更令人爱,自然也就不易多见。这也是有些人虽会作诗可称之为诗人但却不一定具有诗人气质的原因所在。

  如此看诗人气质,则这种气质,有时是会“害人”的。不媚俗,自然就得不到别人能得到的东西;刚直不阿,则意味着还要失去许多本属于自己的东西,甚至招来杀身之祸。是气质实与人的利益乃至命运相关。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无须赘举。

   可见具有诗人气质,并非易事,远非谈谈气质问题那样轻松。凡诗人和有此奢望的人,都应该首先从“内”培养或塑造自己的气质,同时还要有以种种牺牲作代价的勇气。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多了,文坛和社会的“气象”就会好一些。《南窗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