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 药性赋歌诀】

 昊晟堂 2019-06-20

药性赋歌诀

麻黄发汗,最为雄骁;入足太阳之经络,启手太阴之皮毛。

细辛温经而散水,少阴头痛而能疗。

柴胡为少阳之专家,在经主气而在藏主血。

葛根为阳明的药,脾渴可解而胃热能消。

补脾胃而升其阳,须升麻为引。

通阳气而发其表,用葱白兮焉逃。

瓜蒂吐寒饮于胸次,桔梗引药力于至高。

发表吐涌,约此八条。

桂枝上行,虚实两便,血气欲和,汗则自生;荣卫既调,汗亦自止。

大热善走,厥惟附子,能退阴而还阳,可起死而回生。

干姜能去沉寒,性不走而莫比;又引气而入气分,亦引血而归血里。

若欲止呕温中,则生姜可喜;人知其散风寒若彼,谁知其行脾津如此。

茱萸大温,三阴并理;止寒痛于腹心,下逆气于胸里。

蜀椒引肾逆以归经。

巴豆泄糟粕而消癖。

厚朴之除胀消痰,亦因其下气耳。

温热八种,约略尽矣。

至于平补,亦有数端:

能补气,而生土、生金,则生熟异用

能益脾,而发汗、止汗,则苍白殊观

生地补真阴而凉血热。

当归入大厥而散内寒。

甘草功大,止痛于咽,善泻心者,炙之能补;遇势急者,缓之能安。

萎蕤治风湿而兼代参芪。

粳米益脾胃而仍补下元。

健土胜水,饴枣一般,一入气分则不谋而然。

阿胶肺家要药,虚实嗽皆可安痊;苟润燥而止痛,则须食之甘。

半夏止呕,又治寒痰;能燥津液,渴者忌焉。

杏仁下气而润肺。

桃仁破血而缓肝。

甘烂水主伤寒之阴证。

麻子仁润阳明之便难。

鸡黄入阴而补不足。

浆水化滞而解渴烦。

又喜潦水发踪,而无助湿之偏。

若夫茯苓止渴而通小便,更利滞血于腰间;是生津缓脾之妙药,尤助阳除湿之神煎

猪苓去湿而止水逆之吐。

泽泻行水而除淋沥之艰。

滑石去湿热而通阴窍。

通草去肺热而开化源。

五者皆燥利之药,临时在用者之权。

乃若芍药敛血,性味寒酸;白补赤散,腹痛可安。

五味子亦收肺气,宜常服于暑天。

麦冬专入肺经,生津液而行血脉。

天冬兼滋肾气,泄滞血而助其元。

枳实疗痞满而治胸痹,不独为功于下部。

枳壳医血痔而利大便,非徒降气于高巅。

贝母则息嗽止渴,去心腹之结实。

旋覆则软痞治噫,消胸膈之稠黏。

小豆逐水,即排脓而亦用。

乌梅云嗽,以治疣而能兼。

如收敛之诸药,得苦酒而乃全。

且如泻热则宜苦寒,疗疾各有其道:

黄芩泄大肠而入胆部,除热湿以有功。

黄连泄心火而清中焦,入眼科而益妙。

栀仁泄肺火,故得津液之下行。

黄柏泄膀胱,尤为滋肾之圣药

泄胃火则用石膏,热得白虎方效。

知母清无根之肾火,又凉肺金而行水窍。

温疟猖狂,用白头翁

热利下重,秦皮与用。

血分泄药,大黄为宗;酒浸可上,酒洗留中。

芒硝润下而软坚陷胸。

香豉去满,发汗得;得治痢,得治风。

茵陈蒿治疸、治黄,为除热湿之药。

土瓜根去邪、去水,有治瘟疫之功。

栝楼实补肺降痰,止消渴而胸垢可洗。

栝楼根生津解热,消肿毒而月水能通。

连翘主瘀热之在里。

竹叶止喘促之上冲。

葶苈之辛以降气。

梓皮之苦以去虫。

寒泄各用,以发群蒙。

又有破坚下水,大戟甘遂同称。

散湿下行,商陆芫花并利。

蜀漆截疟破血,而其性飞腾,其气升散;能开阴伏之气。

海藻消肿而泄水气。

敛正气、固脱阳则加龙骨

止心痛、软胁肾,则加牡砺

石脂温清,可暖下焦。

代赭甘寒,能镇水逆。

铅丹微冷,是镇惊安吐之良方。

余粮性左敛湿右收涩,为阳明血分之重。

猪肤治客热于少阴。

胆汁治热渴而生脉。

人尿主引火下行。

中裈主阴阳病易。

医圣有百十三方,用药总八十九味,能因药而思方,自神理之可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