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转化学困生从激发学习兴趣开始
2019-06-20 | 阅:  转:  |  分享 
  
转化学困生从激发学习兴趣开始

孤山子镇明德小学刘炳鑫

我在教育一线工作十年有余,一直都在农村学校,对于转变学困生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呢?本人就这个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一,改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

学生厌学品德,主要原因是品德学科过于枯燥,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增强学生对学习品德的学习兴趣,就必须采取更好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课堂上的艺术语言,引导学生热爱品德知识。在教学中要避免填鸭式教学,应采取启发诱导方式。讲课中适当添加进一些有趣的品德故事,提高讲课人员的语言艺术,充分运用肢体语言的作用,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另外还要经常向学生讲清品德在自然科学中作为工具的重要地位,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社会生产活动,科学技术发展,在整个人类活动中都离不开品德。可以举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品德的必要性。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实际上也就是一种人际关系。对待学生要像对待朋友一样,要和学生交朋友。每个学生能把老师当成朋友了,才能开启心灵的大门,师生间要建立起互信的感情关系。特别是绝对不能歧视学困生,教师有耐心,更要有爱心,要乐于诲人不倦。学困生只有感受到教师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对待自己,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感情上的安慰和思想上的启迪,才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在这种融洽的感情基础上建立师生关系,就能极大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使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要多发觉学困生的优点,对学困生多给以鼓励,让他们认识到,只要努力学习一定会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哪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都要给以表扬。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注意语言艺术,批评学生时不要使用过激的语言。批评中要含有鼓励的味道,尽力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及时发现学困生的长处,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尽量减轻学困生的精神压力,让他看到希望。使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其自信心与进取心,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注意发现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加以肯定。

、建立同学间互帮互学机制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间的感情,号召同学间不要歧视学困生,对学困生实行帮拉带,可以组成“一帮一”学习小组,在品德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困生来说会有一定难度,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应当在班级里选出一部分品德成绩比较好的,成立辅导小组。有针对性的选择学困生实行“一帮一”的课外辅导,给予学困生充分的帮助。安排一个辅导员带一两个学困生,是为了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至于因为学习成绩上不去而失去信心。在作业练习中,辅导员同学每日可以对他的辅导对象的作业进行初步检查,发现有做错或不会做的情况时,要耐心地去讲解,帮助他了解解题思路与方法,达到领会后,再让其独立去完成。为更好地提高辅导员同学的积极性,我们还应该经常培训辅导员,以提高辅导员的辅导水平,并定期评选“优秀辅导员”,适当颁发一些荣誉奖品,以鼓励辅导员认真做好辅导工作。

、充分利用家庭作用,实行家校沟通,形成合力

我们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经常与家长沟通,取得学生家长配合,作为我们搞好学生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经常进行学生家庭走访和召开学校家长会,把学生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和对他们的表扬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转告给家长,在家长的配合下促进学生的上进心,同时也让家长分享到子女成功,并再次鼓励子女,使学生感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爱护,使他们相信“我也是很棒的”,从而将这种自信转化为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总之,我们要正确对待学困生,必须以多鼓励少批评,重点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作为教师我们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我们要抓住学困生的特点,努力挖掘内在潜力,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通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指导,进行耐心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打开学困生的心扉,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缩小成绩差异的目的。转化学困生、提高学困生对品德学科的学习兴趣,必须是一个常抓不懈,有耐心有毅力的过程。教师要结合实际把转化学困生的各种策略落实到实际之中,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耐心、细心地引导培养,对学困生充满热情,充满爱心,永不言弃,那么我坚信学困生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

献花(0)
+1
(本文系刘炳鑫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