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德义论语解读—里仁篇第四(6)

 liuhuirong 2019-06-20

【原文】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①。”

【注释】

①约:俭约,俭朴,简约。 失:过失。 鲜:少。

【语译】

孔子说:“以诺言慎行而行动敏捷。”

【解读】

本章谈俭约。

约,俭约,其含义有六:一、礼仪之约俭。《韩非子?解老》:“礼繁者,实心衰也。”《颜氏家训?治家》:“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二、道德之约俭。《周易?否?象》:“君子以俭德辟(同避)难。”三、情欲之约俭。《荀子?富国》:“天下害生纵欲。”又《正名》:“欲虽不去,求可节也。”不“纵”而“节”,则约俭矣。四、文辞之约俭。《文心雕龙?宗经》:“《春秋》辨理,一字见义。”又《征圣》:“简言以达旨。”五、生活之约俭。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颜回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道德经》:“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二曰俭,俭故能广。”王弼注:“节俭爱费,天下不匮,故能广也。”六曰刑、税之约俭。《孟子?梁惠王》:“省刑罚,薄税敛。”诸如此类,莫不以约俭少失。(引自吴林伯《论语发微》)

【原文】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①。”

【注释】

①讷(nè):说话迟钝,这里指说话谨慎。敏:敏捷。

【语译】

孔子说:“君子要语言迟钝而行动敏捷。”

【解读】

本章继续谈“言”与“行”有关系。

关于言与行的关系,孔子已经说了三则:①“先行其言而后从之。”②“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③“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三句话,粗略一读,意思大致差不多,实际上细加揣摩,意思迥然有异:①句说的是言与行的先后关系,②句说的是言行一致的关系,③句谈的是言与行的快慢速度问题,言与行的速度有敏言而敏行,有讷言而缓行,有讷言而敏行。显然,孔子赞同“讷于言而敏于行”,少说多做。(请参读2.13/4.22)

【原文】

4.25子曰:“德不孤①,必有邻。”

【注释】

①德不孤:有道德的人不孤立。德:有道德的人。

【语译】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定有同路人。”

【解读】

本章谈“德”与邻的关系。

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讲究慎独,慎独扩而大之,即便与邻里相处也须修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德乃有人。”这一则告诉人们修德从对邻里开始做起,“德不孤,必有邻。”“君子义则有常,善则有邻。”(《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原文】

4.26子游曰:“事君数①,斯辱矣②;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①数(shuò):屡次,频繁。  ②斯:代词,那。

【语译】

子游说:“侍奉君主过分烦琐唠叨,反而会自取其辱;与朋友交往过分烦琐唠叨,也会把关系变得生疏。”

【解读】

本章子游谈人际交往的距离。

审美有布洛的距离说,看花,要雾里看花,客观事物之间与主观审美者要有一段距离,唯其有距离,方显其美丽,距离产生美。同样的道理,侍奉君主,交往朋友,也该有一段距离。对待君主过于亲近烦琐,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分亲昵而不保持距离,也会遭受疏远。人与物之间保持距离,是审美的需要;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是关系和谐的需要。中国的距离说,比英国布洛的距离说,可要早许多年,我们诸多美学家从国外搬来审美距离说,殊不知中国早有人际关系距离说,关系距离说在理论上的贡献应大于审美距离说;而且,人际关系距离说,应用到美学距离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另外,保持距离,君臣之间要做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以道事君,不能则止。”朋友之间要做到:“忠告而善导之,不能则止。”(《颜渊篇》)频繁交往,过分亲昵,一定会遭受疏远或羞辱,“君子相交淡如水,小人相交浓如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