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衡山路

 街心舞苑 2019-06-20

衡山路,东北自桃江路接宝庆路,西南至华山路和肇嘉浜路交会处,全长2046米。这条街道曾是上海法租界的主要干道之一,辟筑于1914年,当时叫横山路。1922年,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功赫赫的法国将领贝当而易名贝当路。1943年易名为衡山路。

衡山路的两侧,法国梧桐甚是茂密,每隔十步路左右就会相遇一棵梧桐树,这些百年法国梧桐有着粗壮低矮的树干和茂盛的巨型树冠,它们将整条衡山路淹没在树荫下,仿佛都是森林。衡山路上的460棵梧桐树掩映着两千多栋住宅,且不说那些美不胜收的花园别墅,就连那些历史久远的老公寓至今仍然在岁月变迁中保持着自己独有的姿态。

当它叫贝当路的时候,这里是法租界的高级花园住宅和运动娱乐的场所。对居住在上海的法国人来说,这里是他们歌舞升平打网球的地方,也是他们复制法国生活的居住地。因此,他们将贝当路称之为“东方的香榭丽舍”。

衡山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演变为上海主要的酒吧街。那些老房子被纷纷改造成咖啡馆、酒吧。不过,现在酒吧街的美名不再。直到2014年秋天,位于衡山路天平路的“衡山坊”将十几幢老房子修茸一新开设了画廊、酒吧、咖啡馆等时尚店铺后挽回了一些人气。只是,无论时尚情调如何改变,衡山路上美丽的历史建筑依旧在那里散发出悠远的诗意。

当道路两边的法国梧桐树冠撑起了穹顶,当树叶编织起深绿色的帷幔时,时间的隧道就开始了慢行。静静地站在衡山路与乌鲁木齐南路的十字路口,红墙砖瓦的国际礼拜堂掩映在树荫下,几乎看不见教堂建筑的外貌特征。年轻时曾经在教堂里面跟着大家一起唱过赞美诗,教堂内部的富丽堂皇自是不会忘记。我决定在附近寻找一幢高楼眺望这座1925年由美国侨民集资建造的教堂和1922年建立的美童公学的建筑。

沿着乌鲁木齐南路往南走,在与永嘉路的交汇处,一幢高楼拔地而起。我登上高楼的顶层,一眼就看见茫茫楼宇中凸显而出的国际礼拜堂和美童公学。漫漫岁月,它们完好地安立在衡山路上,它们是那么美,美得古老而泛着岁月的光泽。

礼拜堂的红色屋面,斜坡陡峭,大窗,烟囱,教堂是仿哥特式的。它几乎是简约的,透着灵气和肃穆。在百年梧桐树的包围下,它显得低调而婉约,似圣音飘荡在五线谱上。

往北看,红墙砖瓦的美童公学教学楼的边上,一座五层水塔遗世独立地站在那里,它的周围是一小块荒地。水塔像是被遗弃的孤儿,又像是孤芳自赏的样子。这座水塔出乎我的意料,它更像教堂的钟楼。这是站在高处才得以看见的令人惊喜的建筑。

1941年,日本人将美童公学用作沪南宪兵司令部,曾经关押过中国的进步人士和地下党员。抗战胜利后,美侨收回了学校。现在这里是船舶研究所。另外,现在的乌南幼儿园曾经是美童公学的所属范围。

镜头前凝视每一栋老房子,那些连成片的,规整的屋顶总有震撼的感觉。殖民时期的建筑裹夹着的异域感时时提醒着人们这里的历史。哪怕只是欣赏建筑,哪怕只是为了欣赏殖民风情,这里是必须来的地方。

在衡山路、建国西路、宛平路、广元路的交汇处。衡山路的两侧,一边是徐家汇公园,一边是衡山公园(贝当公园)。徐家汇公园里的人流不断,尤其是在那座被上海人称为“百代小红楼”的建筑的门口,围起的露天餐厅坐满了用餐的人们。

每年的梧桐吐出嫩芽时,心里对春的盼望已经不那么惊喜了,不像料峭春寒时节的白玉兰肆意开放时那么动心,那么盼望。阳光下悠然咀嚼美味的人们愿意融入春天的嫩绿里去,愿意将自己的身心放进小红楼的过去时光里浸泡一下。

百代小红楼不仅是一幢婀娜多姿的建于1921年的法式建筑,也曾经是百代唱片的办公楼,现在的餐厅及中国唱片历史发展的博物馆。

1934年4月,聂耳曾担任百代音乐部主任。这一年在衡山路,他创作出了《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歌》、《金蛇狂舞》以及《翠湖春晓》等著名歌曲、乐曲。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的前身《义勇军进行曲》也在这一年诞生。这里也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黎锦光、冼星海、周璇、李香兰、白光等人都是在这里留下了绝美的声音。

在小红楼的对面,衡山路700号,原贝当公寓。公寓1924年建成,砖混结构,浅绿色,现代派风格,细部装饰具有装饰艺术派风格特征,主立面呈对称式构图,中间凸起的弧形窗贯通至七层的楼顶,每扇窗户下是白色的花纹浮雕。初见它,你不会感觉它有何引人入胜处,可是,当你推门而入,门厅两侧白色墙壁上的贝当公寓模型浮雕凸显着它当年的底气。上楼到六层楼梯井的绝美才会惊艳了你的眼睛。这当然是贝当公寓始终被人记住的主要原因。

楼梯井为半弧形,在六楼往井底看,一圈圈往下层层缩减的半弧形楼梯充满了音符般的韵律,白色基调楼梯扶手墙和深褐色的木制扶手旋转旋转,一圈圈地缩小,像极了音符飞舞着下沉。然后,你大可旋转着下楼,柔美的音乐在你的耳畔忽隐忽现。时光留下的美妙在楼底便嘎然而止了。可是,你不要匆忙离开。请你抬起头,在井底往上看,层层螺旋的白色竖线层层往上缩小伸向穹顶,像极了白色蝴蝶旋转地飞舞。

贝当公寓是飘满音符的建筑,所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有些建筑是不能只看外部样貌的平凡而忽视它,必须结合当年的历史、审美观和设计者的个人品味来综合评判,而评判建筑的价值从来都是众口难调的事情。对于我们而言,看到美,看见历史,有回味,有启发,有愉悦,那就足够了。

衡山路534号的毕卡第公寓建于1934年,钢筋混凝土公寓住宅。中间十六层,两侧逐步跌落至十三层、十二层、十层,形体特征呈装饰艺术派风格。公寓由法商上海万国储蓄会下属的中国建业地产公司投资建造。 20 世纪50 年仍为居民住宅,20世纪60年代改衡山饭店。 这座当年给外国富人居住的公寓共有88套房间。它们的居住者不乏外国大班和犹太富商。楼底华美的大堂曾是法国人、德国人、比利时人偶尔绅士般点头微笑的地方。

这座气势壮大的建筑面对着衡山公园和徐家汇公园。八十多年来,它气定神闲地看着面前发生的沧桑和变迁,它看见了橡胶厂和唱片厂被拆除的一刻;只有留下的小红楼和橡胶厂的高耸烟囱不离不弃地陪伴着它。不过,毕卡第公寓最贴近的伙伴是凯文公寓。它们是隔着衡山路相望了八十多年的伙伴。它们甚至连外墙的颜色都那么相像,就像一位大哥牵着小弟弟的手在绿树林中遥望天空。

凯文公寓矗立在衡山路与建国西路的交叉口上(衡山路525号),建于1933年,总高9 层,中间高,两边跌落,凹凸有致的立面和铸铁花纹的阳台栏杆显示着它装饰主义风格的特征。凯文公寓的楼梯也是非常独特的。楼梯的棕色扶手栏杆有微微的弧形,似波浪微卷,层层向上。倘若,你在九楼俯视楼梯井,你会感觉深不可测和方型的造型极有特点。你会不禁想起贝当公寓的楼梯井。你会想,旋转而下的楼梯明明是弧形的,而看见的却是层层往下的方型。想必,这就是独具匠心了吧。

据说,十月革命后来上海避难的俄国公主奥尔加曾经住在这里。世事沧桑,人去物留,当年的俄国公主早已不知去了哪里,而凯文公寓依然安然不动地矗立在衡山路的蓝天之下。那场政权的交替换来了又一次新的变化。1997年,凯文公寓被改建成酒店式公寓,底层以沿街商铺取代了原有的锅炉房与水泵房,并开设了凯文咖啡餐厅和理发店。

衡山路311号-331号,乔治公寓(集雅公寓)建于1942年。当初,设计按照业主的要求,专供简单家庭和单身独居住户。公寓造型简洁,其风格流行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公寓虽然并不起眼,但它是我国著名建筑师范文照继1941年完成美琪大戏院后的项目,也是他在上海的最后一件作品。范文照的早期作品多为西方复古式样,后受西方现代装饰艺术派的影响,作品有了转向,这所公寓是其代表作之一。

乔治公寓的边上就是西湖公寓,原名华盛顿公寓。西湖公寓位于衡山路303号,位于高安路的交叉路口,建筑平面沿街作V形布置。转角处是主楼。它的外墙是湖绿色涂料并有微微的拉毛,这种颜色的外墙,除了贝当公寓,就只有它了。不过,最近正在将外立面的湖绿色改为桔色。它的窗下有一整块的白色浮雕,花纹圆润,线条简洁明快。几个入口的门框都有形似竖琴的立体白色石条状的装饰,这个类似竖琴的装饰在主楼中心的顶上也是如出一辙,上下呼应着,和谐的美。西湖公寓可以说是法租界高级地段的核心,至今仍然是一座标志性的建筑。    

在西湖公寓转弯便是高安路。在高安路与康平路的交界处,阿麦伦公寓低调地散发出诗一般的气息。从稍远处观望它,体量不大,纯粹的现代派建筑,转角处的圆弧设计正是当年流行的设计。

民国时期的繁荣步出了很多优秀的设计师,受当时信息的制约,我们至今只知道某某洋行设计,而并不知道真正主导设计的人是谁?而且,有些优秀历史建筑挂牌时会写错一些信息,然后,很多历史变得莫衷一是。

衡山路上有很多的公寓,倘若,你拥有足够的时间或是决心,你不妨走进深巷做一次细心的探索,那将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