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洞宾的几段精彩文字赏析

 睡觉人图书馆 2019-06-20

《涵三语录》是吕洞宾的弟子们记载吕祖说过的话。据说吕洞宾得道之后,经常以各种方式留下诗篇或者语言文字启示后人,《涵三语录》便是其中之一。

整个语录便是吕洞宾的一个文集,里面讲了许多关于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事的道理。

小编在读了涵三语录之后,感到里面有许多文段写得非常精彩,在这里选出几段来与大家分享。

吕洞宾的几段精彩文字赏析

一、吕洞宾说如何静心。

“声静不如身静,身静不如心静。心静则万声俱忘,心静则万籁俱寂。

若心不静,即使其身趺坐终日,众声不闻,而此心已入万声中,莫能得片刻清静矣。

故修道之士,先要修心。修心入手,正不在静室,于群动之际,方能勉强作功夫,可以验吾心动静。

若修心者,不从众动处下手,一味向静处寻求,苟遇动时,则此心从前静境,却不知不觉失去。

况人生哪有静日,正好于纷纭扰攘之中,默为静拟。

至于日用饮食,只可随缘度过,又勿着意经营,以致分乱道心可也。”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吕祖认为修道之人,先要修心。修心的人在静室求静,还不算是成功。能在闹中取静,才算是真正的功夫。

同时他认为,对于修道之人来说,日用饮食只需要随缘度过就可以了,不能着意经营,以免纷乱道心。

吕洞宾的几段精彩文字赏析

二、多做善事,但不能贪图善报。

“作善由心,作不善亦由心。心之为善,勿动果报;心之为不善,亦勿动果报。

盖作果报,是作不善之根。如人行一善,或十善百善,私心计日:“天其有以报我乎?’如其不报,则以为作善无庸矣,而作善之心辍。

如人行一不善,或十不善、百不善,私心亦计之日:‘天将有以报我乎?'如其无报,则以为作不善无伤矣,而悔过之心辍。凡人欲为善,无以善为善。见以为善,其心必不善。所为善者,只在一心。”

这段话中,吕祖认为学道之人应该多做善事,但是做善事不能贪图善报,如果为了得到善报才去做善事,本身就是一种不善。如果有人哪天做了善事,没有得到善报,便因此停止了行善,是不对的。同理,如果做恶事当时没有得到恶报,便继续做恶,那也是不对的。大概吕祖也认为因果报应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吧!

吕洞宾的几段精彩文字赏析

三、修道之人与芸芸众生的区别。

“吾道以清静虚无为本,以长生不死为急,以济人利物为心,以逍遥自在为欲。

彼深山穷谷中,尽多慕此之人,惜乎未遇真师指点,徒虚岁月。

下此则浊界众生,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汨没于欲海之中,颠倒于爱河之内,明明畏死求生,忽忽贪财忘命。

放着一条正觉法门,而不知入,观着一条方便捷径,而不知行。真可讶也,真可悯也。”

在吕洞宾看来,许多隐居的修道之人没有得到真师的指点,非常可惜。芸芸众生沉溺于爱欲,整天争名夺利,甚至贪财忘命,而不去追求长生不死的大道,这件事情让他感到惊讶,也因此对众生充满了悲悯。

吕洞宾的几段精彩文字赏析

四、吕洞宾的时空观。

“人生天地间,不过一蜉蝣耳。匪独凡人然,即往古来今,为仙为佛,亦无不然。

然生也有涯,而神无涯,以吾生视天地,吾生一蜉蝣;以吾神视天地,天地亦一蜉蝣。

噫!我视此蜉蝣,一日一生死,一日一变化,合之千万年,皆此一生死,皆此一变化。

吕洞宾的几段精彩文字赏析

人知蜉蝣生,不知蜉蝣死,人见蜉蝣死,不知蜉蝣化。我视此蜉蝣,天地同终始。”

在这段话中,与其他文人墨客一样,吕洞宾也认为,无论是凡人的生命,还是仙佛的生命,在天地之间都像蜉蝣一样短暂。

但不同的是,吕洞宾同时认为,仙佛的“神”(大概是元神吧)是不灭的,用“神”去看天地,天地也会有毁灭的一天,因此天地也不过是宇宙中的蜉蝣而已。

吕洞宾的几段精彩文字赏析

好了,读了吕洞宾的这几段话,不知你又有什么感想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