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鹿茸——以阳之名

 369蓝田书院 2019-06-20


鹿茸——以阳之名

康美药业  洪晓婷

吃鹿茸能金枪不倒吗?

提起鹿茸,很多人马上有热血翻涌之感,仿佛阳热之气扑面而来,心跳欲增、耳垂欲热、面颊欲红、鼻血欲下。壮阳,几乎是鹿茸的代名词,是鹿茸最为人所知的标签。

鹿茸温燥之性,补阳之性,确实强于许多同类中药。但补阳界的第一把交椅,却不是鹿茸。

中药四大名补,补阴、补气、补血的代表,可能有不同的争议,例如黄芪和人参谁坐补气的头把交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补阳的第一位,绝不会是鹿茸,而是便宜得多得多的附子。

你以为吃了鹿茸,晚上真的能大展雄风、金枪不倒?那你大概误会了中药“壮肾阳”的意思。附子没有这样神效,鹿茸也不行。

如果想要得到这样的效果,那种蓝色小药丸会棒得多。现代科学的神奇,确实是让人惊叹的!但有了那神奇的小药丸,男同胞们就敢日日纵情、夜夜笙歌吗?未必。

用“勃起”来理解中医的“壮阳”实在太狭隘了!如果非要这么钻牛角尖,那么即使运用精当、如有神助的药方,也只能帮助“你行”,你想“不行也得行”,中药做不到。

吃鹿茸真的会流鼻血吗?

有人吃辣椒还流鼻血呢!

所以并不是人人都能吃鹿茸的,吃辣椒要流鼻血的人就不能随便吃。

鹿茸是大温大热大燥之品,火力壮、冬天多穿少穿无所谓的人,别拿鹿茸吃着玩;平时吃点煎炸烧烤就上火的人,尽量不要吃。

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如果不怕冷、不疲劳、不萎软,不腰酸背痛腿抽筋,不耳聋耳鸣脑袋晕,不尿频起夜尿清长,不阳痿宫寒性冷淡,那也没什么必要吃鹿茸。

要真觉得还不够强、不够壮,有进补的需求,要是对自身“体质”没有一定认知,还是建议去瞧瞧中医大夫,问问是不是阳虚、该不该吃鹿茸、吃鹿茸该配点什么,才是正途。

不然,吃鹿茸是真可能流鼻血的!(总有些人吹嘘中药没有副作用,明摆着瞎说的事,这样的江湖郎中可不能信他!)

吃鹿茸真能壮阳吗?

不然呢?《中国药典》给鹿茸的第一个功能主治就是“壮肾阳”。

只是你认为的壮阳,和中医所说的壮阳,不完全是一回事。

有一位年过半百的女性企业高管,体检除了窦性心动过缓没发现什么问题,但是平素怕冷,开会时间一长就打瞌睡,每回睡醒感觉寒气从腿部背面一直蔓延到腰背,挣扎很久才能慢慢缓解。由此她开始自己研究中医。

她自己的常用药膳方就是鹿茸红参炖汤,也不过秤,鹿茸随手抓一把,远远超过《中国药典》1-2克的剂量。什么叫上火?她从来没有体验过,分享的感受就是鹿茸炖汤挺好喝。

加上其他断断续续的调理,一年之后,这位女士背面冷感完全消失,脸色变得光润,精气神也变好了。

什么是壮阳?这就是!

这位女士的症状完全符合中医“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一派阴寒内盛的征象,当然要壮肾阳、益精血,再加上红参补元气。

据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人体阳气须得随着四季更迭、黑夜白昼、活动静息,非常自如地出入身体内外,在外则护卫机体少受病邪侵袭,在内则温固脏腑才能生机无穷。

少阴病,说起来就是阳气入里的机制出了问题,所以脏腑缺少阳气温暖。温里壮阳,便是一个有效的法门。

由此可见,中医“壮阳”的含义比“勃起”要丰富、深远得多。壮阳也不是男性的专属。

甚至,“勃起障碍”也不一定是阳虚。例如六味地黄丸,很多人都知道它补肾,但它偏偏不是壮肾阳的,而是滋肾阴。

所以不管“真不行”还是“想更行”,千万别一头扎进盲目壮阳的怪圈,该壮阳还是滋阴,要吃鹿茸还是吃熟地,先费点功夫辨辨证。简单粗暴,从来不是中医之道。

还能和鹿茸愉快地交朋友吗?

可以。

推荐一款四季皆宜、平补阴阳的汤水。

平补肝肾汤:

鹿茸3克  西洋参10克 乌鸡半只  瘦肉100克  干贝7粒 陈皮1克

瘦肉切块,汆水备用;鹿茸、西洋参、干贝、陈皮、瘦肉共入炖盅,隔水炖煮2小时,加盐调味。

平补肝肾汤配伍简单,仅仅是把那位女高管的红参换成了西洋参。西洋参性寒凉、质清润,正好缓和了鹿茸的温燥之性。

优质西洋参气味偏苦,加上鹿茸之腥,非常建议大家搭配干贝。干贝甘鲜美味,能淡化药味,提香增甜。陈皮健脾开胃,缓和汤水的滋腻。

鹿茸补火力,西洋参抗疲劳,对畏寒、腰酸、精神不济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这款汤水相当大众化,阴阳平衡,作用平和,几乎人人可服(孩童、急性病不建议服用)。

年长者常年保健,若觉煲汤繁琐,可将鹿茸、西洋参打粉储存,时常冲服,更易于坚持;畏寒怕冷者,建议将西洋参换成生晒参,乌鸡改用普通家鸡,稍稍强化汤水的温性。

关于鹿茸的选择

鹿茸有蜡片、粉片、血片三种,年轻人选择血片、粉片即可。老年人或经济条件好的人,可以酌情选用蜡片。

鹿茸是梅花鹿或者马鹿还没有骨化的幼角,骨化之前是一种角质品,类似我们的头发和指甲(真是个让人嫌弃的比方)。骨化之后也能入药,如鹿角胶、鹿角霜,温阳之效逊于鹿茸。

同一支鹿茸,蜡片处于最顶端,质地如黄蜡,功效最好;粉片居中,中间似骨质,有密密细孔;血片处于底端,为毛细血管丰富之处,呈红褐色,一般认为功效稍逊于前两者。

每年鹿茸可采两茬,头茬茸更好。所以不是同一支鹿茸,很难比较,二茬茸的粉片也许比不上头茬茸的血片。粉片和血片的价格偶尔出现贵贱倒置,就是这个道理。

蜡片

粉片

血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