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孩错过高考原因令人惊愕,儿女变成“巨婴”,成绩再好有啥用?

 心梦2016 2019-06-20

1

一个人成年了,但是还没能真正独立起来,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他被“照顾的太好”了。

高考,被誉为是这世界上改变命运最公平的竞争机会之一。

同每一年一样,2019年的高考,如约而至,也倏然而终。

这其中有欢笑、有遗憾、有兴奋、有泪水。

数学题奇葩、作文题刁钻、英语题几十年不变的主人公“李华”......

这些关键词无一例外地又轮番上了一遍热搜。

任何与高考相关的事情都可以在这个炎热的6月天里成为热点。

让人印象深刻的,

还是那些因为迟到、堵车、丢准考证、跑错考点而错过高考的“糊涂蛋”们。

就说今年吧,最最让人惊愕和惋惜的,是他。

这个考生九点之前已经到达考场,但因为到达时间比较晚,其他考生已经进入考场,外面没有人,以为还没开考

该考生自己没有戴表,无法参照时间,因此误以为开考时间还没有到。

一直等了很久,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等到反应过来,问其他陪考家长时间的时候,已经9点50分,根据考试规定,该考生无法进入考场参加本场考生。

但高考规定非常严格,一旦错过考试时间,就无法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因为出门有点晚、因为没有戴手表、因为没看到校门口有别的学生。

于是,明明准点到了考场,他却傻站在考点门外,误认为考试还没开始。

在足足45分钟后才被路人提醒考试早已开始。

那时他已经失去了进门的资格。生生错过了考试!

一墙之隔,门里学生奋笔疾书,门外的他却浑然不知。

十年寒窗,他就这样跨进了不同的命运轨迹。

2

小编第一次听到这个新闻,是在服装店试衣服的时候。

几个阿姨在一旁愤愤不平地谈起。

她们说:

“可怜的孩子,这都是家长的责任!”

“你的孩子高考,你是干什么用的?”

“你就不能去送一送吗?你多上点心他能迟到吗?”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我却越听越别扭。

出了这样的憾事,家长率先把过错揽到了自己身上。

他们爱你,所以自责,他们爱你,所以过分关心。

但他们从没想过蜜糖是怎么样在潜移默化中被变成了砒霜!

出这件事情的主要原因难道不是孩子自己吗?

这种荒诞的失误,为什么会发生?

高三,18岁。

意味着每一个高考考生都跨进了成年人的世界。

在12年的学生生涯里,他们无数次参加过大小各种考试。

那么,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成年学生——

为什么不懂得重要的考试要前提前出门?

为什么不记得自己戴手表路上看时间?

为什么从家到考点需要耗时多久他丝毫没有概念?

为什么明知自己出门晚,明知自己出门是几点,到达考点后却没有估算时间?

为什么考点无人,想不到是自己已经晚了,反而误以为大家还没来?

考场门口鸦雀无声如此之久,为什么他竟然没感觉到异常?

或者说他感觉到异常了,为什么不懂得向周围的家长打听一下情况?

哪怕问一问校门口的保安!

这7个为什么在小编脑海里挥之不去,化成一道道黑线。

从头到尾,他有几次机会可以避免这样的失误,

可他都没有抓住。

这难道不是常识吗?

孩子你怎么了?

我不禁想,他的身体成熟了,可他的心智还在戒奶期。

这样没有基本生活技能的考生,

即便成绩很好,即便考上了大学,

他日后的漫漫人生就能保证不再发生这种错误吗?

当然,他的心里一定不好受,除了安慰他,也不能苛责。

我们不针对这个考生的具体情况,只针对这个现象。

看到许多家长一味自责的思想,

小编想说,你是该自责,

只不过不该自责“我没有帮孩子做好”,

而是该自责“我是不是平时帮他做的太好了”。

3

中国式家庭教育,

在经年累月中,夺走了“天之骄子”的自理能力。

培养出了中国式成年“巨婴”,

这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式家庭教育,就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

直到孩子已经长大了,父母仍然改不了这个惯性。

怕摔着,怕碰着,怕衣服穿少了,怕吃饭不可口,怕在外受人欺负……

怕孩子这个不会,怕孩子那个不会......

父母往往不懂得传授技能,而是用“我替你做”来帮助孩子。

各种怕、怕、怕叠加在一起,便恨不得把一切都为孩子包办起来,

导致孩子渐渐失去了自己去处理问题、判断事物的生物本能。

父母强调: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好了。

这是保护,也是控制,是蜜糖,也是砒霜。

在父母的强烈保护欲控制下成长的孩子,

他们遇见事,只剩一个念头:找爸妈!

当爸妈不在身边,就可能发生以上荒诞的事。

4

从前我经常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总能这么理直气壮地,要求父母为自己做所有的事。

现在想想,源头原来就是父母的自愿。

我妈一位同事家的孩子,上了大学技能考试还不会自己报名,

遇到一点困难,打长途电话让她不懂电脑又要上班的妈妈帮忙做。

她妈妈火急火燎找到我妈帮忙,我妈又找到我头上。

其实有些事原本自己稍微费点劲就可以解决,

但是部分孩子总是第一时间说:妈,你给我弄。

关键是她的妈妈对于有些事做起来明明还不如她。

还有下面这则新闻:

小丽是个聪明伶俐的姑娘,16岁的年纪就跳级完成了高考,并且以不错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原本前途光明雪亮,无奈只上了短短几天,便选择了退学。

一样的道理。

小丽家人称,他们一向视小丽为掌上明珠,疼爱万分,

几乎什么事都不用她做。

知情人透露:“就是上学,她的父母也都陪在身边照顾。

听她的妈妈说,几乎小丽到哪上学,她们一家人就把家迁到哪儿。”

小丽进入大学之后,她的母亲也没有离开,

而是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宾馆住下来,准备照顾小丽。

陈老师回忆说,小丽由于在校自理能力差,妈妈不可能任何场合跟在身边,

她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经常自己躲在一边哭泣,

她的父母经过商量后无奈决定把小丽带回家复读。

5

近年来,国内屡屡有类似的新闻曝出。其中还有更毁三观的。

70岁老太街头奔走,只为给儿子找工作

山东这位70多岁的奶奶,每天顶着酷暑奔走于街头,只为帮儿子找工作。

她不会上网、没有人脉,她只能用最笨的方式:在街上找人搭话。

她奢望着碰到好心人,帮儿子走上社会。

老人的老伴早已不在世上,唯一的儿子在家啃老20多年。

每月心安理得地花着她3000元的退休金。

老人说,儿子之前也干过保安,但一段时间后就不想干了,

接着就在家足足待了20多年!

一个身强力壮的成年男人,每天窝在家里当寄生虫,吸老母亲的血度日,于心何忍?

这样的人,是在怎样的溺爱中长大的?

这样毫无责任心的废物,又有哪个“好心人”敢录用呢?

6

也许你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好好读书,文化水平太低的缘故。

然而事实上,这与学历真的没有直接关联。

成年巨婴,学习再好也没用,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48岁“啃老海归”宅家7年,80岁老母患尿毒症身心俱疲状告儿子

上海市82岁高龄的丁阿婆,老伴也是已经离世。

本是颐享天年的年纪,她同样整日为儿子忧心忡忡。

而她48岁的大儿子,是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毕业的工程硕士!是世俗眼里的“高材生”。

原本他从小就是丁阿婆的骄傲,但自打他2012年毕业回国后,离开了校园却发现无法适应社会,就没有再工作过。

儿子整日浑浑噩噩在家混吃混喝,患有尿毒症的丁阿婆屡次劝说无果。

于是心灰意冷的她艰难地决定上法院状告儿子不承担赡养义务。

直到法院通知儿子参与诉前调解,他都仍然拒绝跨出家门半步。

他出人意料地将矛头直指自己的老母亲:

“都怪你,在我小时候事事都给我弄现成的,让我对你们太依赖,没有像别人一样适应社会节奏的能力,是你的溺爱毁了我!”

他的内心充满了对母亲的怨恨。

丁阿婆在采访中也承认,是自己过分的溺爱,导致了儿子不愿意外出工作:

我教育不对,样样事都我管,他就样样都捡现成的,依赖惯了。

这就是中国式家长造就的中国式成年巨婴。

家长总自持为孩子好的借口,包办一切,毁掉孩子一生。

美国一位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过: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一个人成年了,但是还没能真正独立起来,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被“照顾的太好”。

作家刘墉也曾感叹说:“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国的自由,又要中国的宠爱,没有美国孩子的主动,又失去了中国孩子的孝道。”

7

综上,你还会在岁数不小的孩子连基本生活技能都做不好的时候,第一时间埋怨自己没有帮他做好吗?

真正的爱,不是万事包办,而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是对其感受的倾听,对其梦想的尊重和支持,而并非自以为是的付出和控制。

在适当的年龄、时机,跟孩子解绑,走出“共生期”,让他们尽快形成“真正的自我”,这样,任何外界环境都将不会再动摇他的根基。

真正成熟的亲情,就应该是一场目送。你站在小路上,慢慢看着他往前走,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跌倒时扶我一把就好,但不要背着我走。

从此万里河川、山高路远,你要做的就是放手,并加以教导,而不是遇到任何事情都替他们去做。一切的风景,让他自己去经历、自己去品尝、自己去创造。

这才是,最好的爱。

内容来自:你是主公或公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