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红楼梦》关于后朝人写前朝人的事儿为论据进行驳斥

 深信不疑 2019-06-20

整子2019-6-18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问题,几百年来一直是一个揪心的问题。我说一点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所谓“红学”,追根究底,就是关于《红楼梦》的作者是到底是谁的追索。

红学是研究什么的学问?即红学就是研究《红楼梦》作者是谁的学问。

《红楼梦》的作者也就是红楼梦的主角之一---贾宝玉。贾宝玉的文学原型究竟是谁。

很多人把“红学”的概念推而广之,泛而求之,其实真正的意义都不大。因为《红楼梦》作者是谁都尚且存疑,对其他的内容退而求其次所描述的观点则必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这种现象有一个好处,就是最终的要求必定向《红楼梦》此书的文本靠拢而不假外求。原因就是其他领域的问题,除却从《红楼梦》的文本本身内容出发之外,也没有什么可以诉诸研究的意义。

然而,关于《红楼梦》的作者显然就有着一定程度的不同,因为当人们研究他的时候,完全可以剥离贾宝玉同《红楼梦》的作者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于是脱离《红楼梦》,到《红楼梦》的外面去寻找《红楼梦》的作者。

当且仅当,此种现象为常态要求,那么人们就会堕入一种同《红楼梦》不相关的内容以及各种凭着一二点要素的相似来判定《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的“单相思”的苦恼之中。

因此,除了曹雪芹之说的红学主流观点之外,其他人物胡猜乱想也就纷纷出场。这是有理由的,因为曹雪芹说的谜团很大,论证内容也是有瑕疵的,不能至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吧!

胡适本人后来自己也对了曹雪芹的立场发生了动摇:

《石头记》著者不知何人,然决非曹雪芹也。第六十九回评有云“作者无名氏,但云胡老明公而已”。今遍曰今本,仍不见此四字,可见曹雪芹之前,必另有原本作者自署“胡老明公”,后为雪芹删去。此其证一。即此书开端第一回亦云:“空空道人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此其证二。然雪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其言如此,又能费如许工夫,用如许气力,为《石头记》添毫生色,雪芹实为作者一大知音,然则虽谓此书为雪芹作也可。

上述情况是关于《红楼梦》书外求索作者的问题。显示了后人认知的困难和探索陷入困境的迹象。

因为这一探索道路本来所建立的基础和出发点同《红楼梦》文本是有冲突的,这是致命的软肋,因而永远不可能会得出一个相当可靠的结论。

那么,在《红楼梦》作者的历史角度来谈论,那是一个怎么回事呢?

我们知道《红楼梦》的书中所使用的一些名称词语都是明朝末年和清初时期的东西,这个定性是绝对无法否认的。

例如,玉带,批语中的南直召祸,玄墓山,十二个戏子买卖,时宪书,百子衣,林四娘传说,弹词,女先儿等等都是明末清初时期才有的东西。明朝,南明和康熙之后,雍正开始,大多数都没有了。

这说明《红楼梦》所产生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的精准坐标定位,同红学传统考证的曹雪芹说法的历史时间接榫不上。

如果曹雪芹出生于雍正时代,这个曹雪芹估计什么叫做“南直”也不懂。

因此,为了维护曹雪芹作者说的成立,在历史的角度,人们会抛出这个观点以说明其事:罗贯中写三国演义,难道罗贯中就是三国时期的人吗?

那么,这个弱智逻辑的特征在哪里呢?

首先,它直接否定《红楼梦》是曹雪芹写自己曹家的事儿。因为传统红学一致认为《红楼梦》就是曹雪芹写自己曹府和曾经经历的事儿,贾宝玉就是曹雪芹的化身。

这等于就是直接否定曹雪芹写自己家,而是允许写明朝的事儿。

其次,这个逻辑假定《红楼梦》的章回小说体系是原作情形,那么曹雪芹还纂出目录,分出章回干嘛呀!

其三,后朝人可以写前朝人的事儿,不代表后朝人就是前朝人,这在逻辑上是推不出必然结论的。据说刘心武也写了《红楼梦》续书,当然刘心武也不是明清时期的人。

这个观点的前提就是《红楼梦》是纯粹虚构的,那么,那么多的红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呢?而恰恰是为了维护曹雪芹说这个结论,却来自于红学研究的结果!

这难道不自相矛盾吗?

因此说,有人引用这个逻辑设体来抵挡《红楼梦》中的名词定性的袭击,显得非常苍白无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