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午后的池塘边

 风临酒把2 2019-06-21

【类别】布面油画

【规格】63.8×76.2cm
【年代】约1908年
作者朱利安·奥尔登·威尔
收藏美国,华盛顿,菲利普斯美术馆

既然来到户外,不妨我们再走远一些,别在自家的庭院逗留,今天就一起跟随朱利安·奥尔登·威尔来到某个无名的池塘边,欣赏他的午后的池塘边》(Afternoon by the Pond)。一提到这池塘,会不会你的耳边响起罗大佑叔叔在他最调皮的时候,谱写过的一首歌,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就是这首《童年》。试问一句,现在的是你童年时盼来的么,如果不是,会不会有那么点后悔那时的盼望,甚至导致有点赖着不想再继续长大了。

现在离春分时节都还早,夏天更别急了。仔细看一下这幅午后的池塘边》,还真是夏天的景象。那么就借由这幅画中的炫烂的夏光,将当前南方绵绵雨季的天空刺破吧,期望早日洒下阳光,晴朗起来。这幅很标准的印象派的画面,有点让六月再无话可说了。似乎对于印象派的所有表现,所有技艺在之前的介绍中都已经一一的说明过了,如若再说上一番,就会显出吃炒饭的感觉。静心一想,既然在饮食中都有了炒饭这一选项,说明还是有人爱吃的,为何六月就不能对于要欣赏的绘画,如炒饭一样,将凉了的米饭,再过一下火,或通一下电,热一热,炒一炒。只是别素炒、干炒,是否可以学习一下扬州炒饭,同样是炒饭,加上一点配菜,添上一些佐料,就成了许多人爱吃的一品了。

美国印象派显然与法国印象派有着一样的血脉,仅凭六月浅陋的认识以为,如果可以类比法国印象派是一碗香喷喷的米饭,那么美国印象派就像一份有点花样的扬州炒饭。如此比喻,个中只能说明法国印象派有根可寻,有本有源,然而,美国印象派则似乎没有,只能追溯到法国印象派。这一刻,六月想到一出“庚款留学生”的事,以美国为首的竟然拿清政府的庚子赔款,不仅兴建院校来支持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实在是培养了一批留学生成为国之栋梁,比如修通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气象学家竺可桢,还有陈寅恪、钱学森等各个领域的卓越人物。“庚款留学生”是有组织的举措,而这个“十位美国画家”的团体则纯属个人的理想实现,其中的多数成员曾留学到法国等欧洲艺术院校,学成回国后即投身于教育事业,引领起当时美国的艺术风气。以至于在现实中产生的影响,美国印象派较之欧洲的同宗表现要更为长久。


印象派绘画自然会数法国取得的艺术成就最为辉煌,从印象到后印象、新印象的演化发展的过程,足以说明其中的丰富,然而美国的表现要更为灿烂,因为更有活力,更有创新的可能。不能用美国印象派一概而论,因为每一位能够代表美国印象派的画家,也都会有其个性表现。毕竟都被类似为炒饭了,自然会有点生硬的感觉,但随之时光的沉淀,画家的探索成长和创作实践,都向着更为柔软的色调,变幻的光色效果,永恒瞬间图像而去描绘。

还记得上次介绍威尔的作品时,是一幅《为士兵编织》,正好与一部影视剧中的织毛衣的举动联系起来。可是,今天似乎与池塘边的那个童年不易联系,可能是因着某种情绪的阻碍。看威尔的笔触,明显会有一种跳动感,莫非是因为威尔惠斯勒相交甚好,受其音乐指导画面的感染。六月还是情愿假想这是威尔对于绘画的尝试和探索,融入印象与新印象的综合表现。

可以说午后的池塘边》是威尔最为直观的描绘,就是这样一个午后,就是这样一个池塘边,六月以为直观是一个很微妙的词,也是一个很美妙的词,它既可以表达出客观,又能透出主观来。当下那一刻的看见,看见的是模糊还是清晰,当下那一刻的感觉,感觉的是体会还是联想,只有画家自己可以分辨,甚至也无从说起,只是绘出当下。有人说威尔的画内含一种动能,六月巴望着找寻半天,没看到一只蝉,一只鸟,一尾鱼,却发现有个什么在池塘边饮水,这个说不清是狗还是什么的描绘,或许正是生发画面极具动因的源。另外,别忘了,还有风,无风不起浪,无风不婆娑。

【作者简介】
朱利安·奥尔登·威尔(Julian Alden Weir,1852-1919)美国画家,出生于纽约西点军校,父亲在西点军校是一名绘图讲师。1869年威尔在耶鲁大学美术学院学习,1873年前往法国巴黎继续接受艺术深造,学习期间他到过荷兰和西班牙旅行学习。1875年在巴黎沙龙举办他的第一次个展。1877年威尔和惠斯勒一起在伦敦参展,同年返回纽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