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军用钢管、胶合板打造异类攻击机,日本:美版“神风特攻队”

 半梦书斋 2019-06-21

美军用钢管、胶合板打造异类攻击机,日本:美版“神风特攻队”

美国海军TDR-1“鱼雷无人机”。上方线条是天线,下方机腹挂载鱼雷。

时下,新闻上充满了关于“翼龙”、“彩虹”、“捕食者”和“收割者”等军用无人机的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美国海军在二战期间就开发和使用了军用无人机,并且在实战中对日军发动了一系列袭击。

这就是TDR-1“鱼雷无人机”——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之一,也是当时最大的军事秘密之一。


1936年8月,美国海军就试图开发可以直接投入战斗的无人机。

想当然的,既然叫“无人机”,遥控系统必不可少,但这就有点尴尬了,因为当时还没电视技术,遥控者必须目视追踪“无人机”进行控制。

美军用钢管、胶合板打造异类攻击机,日本:美版“神风特攻队”

当时无人机的控制靠眼神,追踪靠跑腿

平地还好,“车轮上的国家”嘛,开车追就是,可一旦遇到到山河沟坎就窘了。

由于需要的技术都是不存在的,所以进展相当慢。

其实,早在1934年就有一个嗅觉灵敏的发明人找到美国海军,声称他可以给“飞行鱼雷”装上“电眼”,美国海军觉得很扯,把这个“骗子”扫地出门。

美军用钢管、胶合板打造异类攻击机,日本:美版“神风特攻队”

直到1939年,美国广播公司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向公众展示了电视技术,美国海军才想起当年的“骗子”——电视发明者、现代电视奠基人——维拉蒂米尔·斯福罗金。

一个手握大量电视相关专利,一个急于为战争做准备,双方一拍即合。

幸运的是,这一时期关键的雷达高度计也出现了。

1941年,美国完成飞机改装的无人机,在电视技术加持下,遥控也不用靠跑了。

美军用钢管、胶合板打造异类攻击机,日本:美版“神风特攻队”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力量处于下风。

对于美军无人机项目来说,更“幸运”的是:日本偷袭了珍珠港。

迫切的战争需求下,电视制导的攻击无人机进度被大大提前,成为一个美国海军“秘密项目”,尽管原型机都还没做出来。

1942年4月,第一架改装电视制导无人机飞行50公里,并成功撞击靶船。

这个消息让压力山大的美国海军异常兴奋,同月就下了100架量产(TDR-1)订单、两架原型机(XTDR-1)订单。

美军用钢管、胶合板打造异类攻击机,日本:美版“神风特攻队”

美国海军TDR-1攻击无人机三面视图。

TDR-1采用了非常简单的设计,定位消耗型机型,要尽量使用非战略资源,所以框架来自Schwinn自行车公司的钢管,机体蒙皮是胶合板做的,发动机功率只有220匹马力(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左右汽车发动机),可以荷载900公斤炸弹或鱼雷(喜欢泡健身房的条友可以留意下健身脚踏车,很多Schwinn)。

固定起落架是三轮的,起飞后就自动扔掉不要了(可以把速度提高10节),制导方式是电视搭配雷达高度计。

操控母机是由TBF“复仇者”鱼雷轰炸机改装的(3座改4座),遥控距离大概在50公里左右。

美军用钢管、胶合板打造异类攻击机,日本:美版“神风特攻队”

格鲁曼TBF“复仇者”鱼雷轰炸机座舱。

由于TDR-1太前卫了,在美国海军内部也有不同声音,反对者认为不应该将宝贵的战略物资用于制造这种不太靠谱的武器,所以在美国海军工厂自己生产了114架(称为TDN-1)之后,TDR-1改由民营企业州际飞机公司生产。

州际飞机公司可能看不上这么简陋的飞机,再次转包给一家善于跟钢管、木材打交道的公司——Wurlitzer钢琴公司,与钢琴厂相邻的家具工厂被改造为装配线。

美军用钢管、胶合板打造异类攻击机,日本:美版“神风特攻队”

美国伊利诺伊州Wurlitzer钢琴公司外停放的TDR-1。

改装的格鲁曼TBF“复仇者”母机上一共有4人,“头等舱”是母机飞行员,“商务舱”是子机遥控飞行员和无线电兵,“经济舱”是炮手。

“商务舱”有一台5*3吋小电视(跟iphone6P屏幕差不多),不要小看这个迷你电视,当时能看到电视绝对“帝王级的享受”。

据还没见过电视的遥控操作员托马斯回忆,当他躲在黑罩子(遮光)内看到迷你电视的同步视频时,立马被镇住了:这特么就是电视吗?太黑了,这才是真·黑·科技!

美军用钢管、胶合板打造异类攻击机,日本:美版“神风特攻队”

两个人挤在“复仇者”轰炸机“商务舱”里遥控TDR-1无人机。

“商务舱”两人通过看片对目标进行识别,一旦确认,就下达投掷炸弹/鱼雷或撞击的攻击指令。

这么先进的无人机,遥控操作方式也很先进。座舱有一个盒子,里面放了一个类似电话拨号盘的操控台,拨打“1”就是维持50英呎高度;拨两次“1”则是100英呎。其他数字就分别对应丢轮子、发鱼雷、扔炸弹等操作。

美军用钢管、胶合板打造异类攻击机,日本:美版“神风特攻队”

中央操纵杆控制姿态,拨盘数字可以发送指令。右侧的圆形包含一个块电视屏。

1944年起约46架TDR-1被投入实战,主要用来攻击岛屿上的陆地目标或相对静态的海上目标,且大多采取直接撞击的方式攻击,号称有39%命中率。

美军用钢管、胶合板打造异类攻击机,日本:美版“神风特攻队”

运输的时候驾驶舱是有人控制飞行,战斗状态则直接封闭。机鼻就是摄像机。

同样的,实战中TDR-1也暴露了很多问题。

首先,这家伙的电子设备太娇贵而很难进行前线维护,受限当时技术限制,画面分辨率也很渣,只能在能见度良好的大晴天发挥作用。

美军用钢管、胶合板打造异类攻击机,日本:美版“神风特攻队”

TDR-1对日本舰船发起自杀攻击。第一架未能命中,第二架准确撞击,引爆日本船。

其次,一旦轴心国对TDR-1有所了解,信号传输很容易受到干扰,遥控将成为大问题。

最重要的是,1944年战况已经大为改观,仅依靠现有装备就能赢得胜利,最终这个计划被叫停,累积产量189架。

美军用钢管、胶合板打造异类攻击机,日本:美版“神风特攻队”

成也时局,败也时局。图为修复后在美国海军博物馆展出的TDR-1攻击无人机。

当时的日本“东京玫瑰”电台得知此事,还以为美军也开始玩神风特攻了,对“战死”的美国飞行员免不了一番嘲讽。

由于保密级别非常高,甚至连战后也保密很长一段时间(据某位参与者透露,战争结束25年后资料才得以解密),所以这个无人攻击机的先驱知名度非常低。

尽管项目本身并未取得太多战果,TDR-1却为美军日后的巡航导弹、精准武器和无人机(UAV)奠定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