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清 张宗苍 白云红叶图 纸本,设色,纵39cm,横417cm 天津博物馆藏 此图以淡设色的方法画湖光水色,崇山叠嶂。画的上端,平湖舒广,远山连绵;中景群峰巍峨,山势险峻,瀑布高悬,白云缭绕;点缀在其间的茂树,错落有致,叶红繁盛,好一派秋色盎然之景。 画面左下署款:“乾隆十七年中秋仿黄公望意 臣张宗仓恭绘。”钤两方印;左上方有乾隆御题诗。引首为徐世昌书题 “白云红叶图”。 张宗苍(1686年-1756 年),字默存,今江苏苏州人。师承清代娄东画派的传人黄鼎。擅画山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张宗苍进献了画册《吴中十六景》,深得乾隆皇帝的欣赏,后来进入清宫廷画院供奉,为宫廷作画,是乾隆时期一位重要的宫廷画家。 92清 张宗苍 云栖山寺图卷 纸本,设色,纵46cm,横231cm 私人收藏 乾隆南巡,曾多次游云栖寺并吟诗记之。归后,二次命宫廷画家张宗苍依诗作图。可见其对云栖古刹的难于忘怀,也可见他对张宗苍画艺的信任与喜爱。 本卷画乾隆《云栖寺六韵》诗意,重山密林,坡陀连绵,幽径屈曲通向乔松修竹环抱的云栖古寺,境界极为幽深。山不高,然云涌泉急,土石浑厚,气象沉雄。笔墨皴染周至,劲勾淡擦,层层积染,又以浓墨点苔与林木增其郁茂,益见层次丰富,色墨融洽,一片苍润。在清初四王(特别是王原祁)郁茂松秀强调书卷气的基础上,淘洗出一种明丽端庄苍浑俨重的庙堂气象。他受到乾隆的推爱是不难理解的。 本幅卷末有乾隆题七律一首,其时宗苍已去世二十余年,故诗中有『神来腕运者何在……珍其人往自为嗤』之句,表示了他对宗苍的怀念与极高评价。卷前汪由敦所录五言诗,亦乾隆所作,张宗苍画的即此诗意。 此卷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至清末始流出宫外,故保存上佳,是张宗苍画中难得的精品。中国嘉德2012秋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上,此图最终以人民币3967.5万元的价格成交。 93清 张宗苍(款)仿燕文贵江山胜览图卷 纸本,设色,纵32cm,横224cm 私人收藏 燕文贵是北宋前期画家,其画工整精细,时有“燕家景致”之称。张宗苍的这幅作品,即为仿燕之作,其在题识中云:尝见燕文贵江山胜览图。元人皆有临本。后唯白石翁写长江万里笔法精严,设色淡远。余仿此图笔墨生涩,不逮古人远矣。癸卯春三月,长洲张宗苍。 94清 董邦达 解角图 纸本,设色,纵25cm,横245cm 旅顺博物馆藏 本幅作品背景描绘了乾隆皇帝在南苑进行狩猎和阅兵,卷首有对御制麋角解说:壬午为鹿角记,既辨明鹿与麋皆解角于夏,不于冬,既有其言而未究其故,常耿耿焉。昨过冬至,陡忆南苑有所谓产者,或解角于冬,亦未可知。遣人视之,则正值其候……持其已解角以归。乃爽然自失曰:天下之理不易穷,而物不易格者,有如是乎……。 全图绘山石、屈曲丛密的松树,三只麋鹿或爬或低头进食,为人们展现了塞外冬日空寂安静的景象。构图缜密繁复,沈稳又不失灵动的笔墨,精细而无刻露、圆熟之弊,代表了董邦达在乾隆期间山水画的最高水平。 董邦达(1699-1769),清代画家。字孚存,号东山,浙江富阳人。世宗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好古力学,书画皆精。曾参加编纂《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诸书。工山水,善用枯笔,钩勒皴擦,多具逸致。取法董源、巨然、黄公望,而得力于董其昌。传世作品有《溪山深秀图》、《松崖苔磴图》、《仿黄鹤山樵山水图》、《秋山水阁图》。 95清 董邦达 庐山图卷 纸本,设色,尺寸不详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此图不仅以全景的方式展现了庐山的壮美风光,还详细地标注了庐山的每个景点。是图气势磅礴,画工精细,构图严谨,设色淡雅,境界幽静清爽,充满了浓郁的文人气息。款署:庐山图 臣董邦达敬绘。 由于董邦达既是位地位很高的官员,同时又擅长作山水画,而且皇帝还颇为欣赏其画艺,所以在他流传众多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属于“臣字款”的画幅,此幅就是专门为皇帝而画的作品。 96清 李世倬 嵩祝图 纸本,墨笔,纵35cm,横212cm 沈阳博物馆藏 此图绘坡岸曲水,泉涌溪流,丛竹苍松错杂成林。笔墨精严,皴法合度,卷尾题“嵩祝图 臣李世倬恭绘”,下钤“李世倬”印。前后钤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芨”、“石渠定鉴”、“宝芨重编”、“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重华宫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宝玺。 李世倬(?-1770),清代朝鲜族画家。别号十石居士、太平拙吏、伊祁山人、清在居士,奉天(今辽宁沈阳人),一作三韩(今内蒙喀喇沁旗西南)人,隶籍汉军正黄旗。如龙子,高其佩(一六七二至一七三四)外甥。官至副都御史。曾任太常,人称李太常。善画山水、人物、花鸟、果品,各臻其妙。少随父宦游江南,见王翚得其讲论,后与马逸游,故宗法纯正而笔亦秀隽。其人物,自言得吴道子水陆道场图而阅之,遂悟其法。其花鸟、果品各种写意,盖得诸舅氏之指墨而易以笔,故能各名一家。晚年喜用指墨作人物、花鸟小品,以焦墨细擦,颇得经重浅深之致。年逾八旬犹能作画,书小楷。 97清 杨晋 唐解元诗意图 绢本,设色,纵35cm,横195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本幅平远构图,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水的诗意画。画中农村景物写意,人物写真,花鸟草虫,夕阳芳草意境深远,远山起伏,湖光粼粼;山坡下竹篱茅舍;柳岸边微风摇曳,小舟上渔民捕鱼,乐而忘返;用笔以淡笔渴墨勾轮廓,稍作皴染;树叶以夹叶法绘制,虚实相间,自然天成。纵观全画是一幅恬静雅致、祥和安乐的江南水乡生活的再现,此为其难得佳作。 画卷左上唐寅的题画诗句:“东向柴门对碧溪,渔庄蟹舍路人迷。苍茫烟水总前景,日出三竿唤竹鸡”,此图就是以此为题材绘。 杨晋(1644-1728),江苏常熟人。字子和,一字子鹤,号西亭,自号谷林樵客、鹤道人,又署野鹤。9岁学画,清代宫廷画家,虞山派重要画家,王石谷(王翚)入室弟子,1691年随师王翚赴京为康熙画《康熙南巡图》名重京师,山水最神,又学黄公望画法。王原祁(清四王之一),称赞杨晋:子鹤兄工于写照,兼精花鸟,赋物象型,曲尽其妙,后游石谷之门,兼通山水,宋、元三味亦已登堂入室矣。 98清 杨晋 浮峦暖翠图 绢本,设色,纵39cm,横319cm 私人收藏 图绘虞山西城外谷林一带,峯峦卷翠,湖水沦涟,朝烟夕霭,变幻莫测。黄子久画浮岚暖翠,即据此为本,此卷畧彷其笔法而画之。 99清 杨晋 武陵仙源山居图 绢本,设色,纵35cm,横315cm 私人收藏 杨晋1669已酉年作此画时,起意于王维19岁时作诗,取材于陶渊明散文《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辩仙源何处寻”。杨晋此画仿元代山水画家盛子昭《武陵山居图》笔意,重游武陵创作此幅长卷《武陵仙源山居图》,题写到,画成五日师王宰(王宰-唐代山水画家)诗人杜甫赞王宰“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此画李渔鉴赏收藏。李渔,明末清初大文学家,戏剧家,南京芥子园主人,他与曹雪芹祖父曹寅忘年交,与蒲松龄接交相见恨晚。李渔鉴赏收藏杨晋《武陵仙源山居图》之必然,是他此后日日借景生情,望画浮想联篇,他赞道;“桃花来水上,鸡犬在云中”。 武陵仙源即:桃花源在武陵县,沅江千百年来以其清澈碧绿,波澜壮阔蜿蜒流淐于武陵一线,濨养世外桃源,吸引历代无数文人墨客追寻她的神秘足迹留下万言历代诗文,也留下历代名画。 款识:百里晴溪静里看,紫烟荡幕数峰寒。画成五日师王室,应作仙源第一观。乙酉春仲仿盛子昭笔意,西亭杨晋并题。钤印:杨晋、子崔。 100清 杨晋 天香书屋图卷 纸本,设色,纵30.5cm,横363cm 私人收藏 此图青绿设色,皴染工细,清气盎然,颇多赵孟頫影响而又自出机杼。整幅作品结构繁复而秀整,笔法尖峭,赋色雅丽。画面既重视色彩的对比效果,又能通过清幽的环境描绘给人以印象的联想,因而成功地渲染出作者想象中那种摆脱尘嚣缰索、陶然世外的高人雅境。此幅作品带有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心理特征,追求和标榜清高的隐居不仕的生活,从此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画家的这一特点。 题识:雍正庚戌新秋,仿赵大年天香书屋图笔意。于娄东水云精舍,西亭老人杨晋。钤印:杨晋、野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