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流淌着一条曲折蜿蜒的河流,河水因含沙量高,水色呈赤黄,人们称它为赤水河。
赤水河下游,是贵州的最西北,因着赤水河这条“黄金水道”,这里孕育出一座美丽的小城——赤水市。由于这里是贵州通往四川、重庆的重要门户,也是贵州最大的通江港口,因此,赤水素有“川黔锁钥”、“黔北明珠”之称。

赤水市气候独特,地质奇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1280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切割雕塑成一条条峡谷,一座座绝壁,一处处岩穴,一条条瀑布,形成了门类齐全、质量上乘、品位高雅的自然风景区,被旅游专家誉为“千瀑之市”、“竹子之乡”、“桫椤王国”、“丹霞之冠”。1994年,国务院正式将这一片风水宝地以赤水行政区命名为“赤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0年8月,赤水丹霞又与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5大著名丹霞地貌景区组合成为“中国丹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成为我国第8个世界自然遗产项目。

赤水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630平方公里,占赤水市市域面积的三分之一,由18个独立景区组成。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景区是十丈洞景区。
十丈洞景区,或称赤水大瀑布景区,位于赤水市南部35公里的两河口乡,是国家4A级景区,不仅是赤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点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赤水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来到景区迎宾门,就看到左侧一处高大的丹霞崖壁。丹霞地貌地层多为紫红色砂岩,地形切割强烈,垂直高差明显。而赤水丹霞属于青年时期的丹霞,也是丹霞最美的阶段,它结合了瀑布、湿地、翠林等其它大自然的美景,被誉为“绿色丹霞”、“覆盖型丹霞”。

迎宾门竖着两座雕塑,由400块丹霞石组成,高6米,宽8米,分为两个部分,正面形象为森林老人,又名大山之神;背面形象为空谷佳人,又名瀑布仙姑。

十丈洞景区位于赤水支流——风溪河上游,以瀑布群、竹海、桫椤、丹霞地貌为主要特色,景区内环境幽静,空气清新。


顺着风溪河往南,循着轰隆隆的水声行不多远,就到了十丈洞景区的中心地带——十丈洞大瀑布。


风溪河上游,出没于深山峡谷,到沙田渡水量逐渐集中,形成较大的径流。至十丈洞时,河面变宽,水势平稳,河床在这里出现一巨大断崖,如刀削斧劈,河水飞流直下,跌入深潭,形成瀑布。

十丈洞瀑布,又名赤水大瀑布,瀑高76米,宽80米,虽比黄果树瀑布窄1米,但却比黄果树瀑布高8米,是中国丹霞地貌上最大的瀑布景观,是长江流域上最大的瀑布,也是我国最佳的瀑布奇观之一。


瀑布水从悬崖绝壁上倾泻而下,似万马奔腾,气势磅礴,数里之内声如雷鸣,数百米内水雾迷蒙。画坛泰斗刘海粟老先生题誉为“空谷佳人”,中科院专家评价为“神州丹霞瀑布奇观”。


据介绍,由于十丈洞大瀑布长期隐藏深闺,道路又非常难行,一直不为世人所知。明代永乐四年(1406年),太监谢安奉皇命来这里采集优质楠木建宫殿,成为闯入圣洁之地的第一人。谢安进入风溪河谷采木的时候,十丈洞一带环境古朴,原始森林茂密,野兽出没无常,交通极为不便。因此,谢安采伐了木材却运不出去,无法向皇帝复命,只好隐居深山野林二十多年,自耕自食。据说有人曾看见瀑布下深潭里沉没有谢安当年采伐的楠木。

清代仁怀直隶厅(今贵州仁怀市)同知陈熙晋偶进十丈洞,惊叹大瀑布的雄奇壮观,有感于太监谢安的遭遇,无意间赋诗一首,却成了最早发现十丈洞大瀑布的文字记载。诗云:洞深十丈锁云烟,谢监栖迟二五年。采木使臣归未得,山中开青已成田。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距谢安进风溪河谷采木230多年后,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雇短夫遵大道南行”,考究了黄果树瀑布,却因交通梗阻未能发现十丈洞瀑布,仅只推举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华大瀑布之最。

1986年7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发现十丈洞大瀑布的新闻,首次向世界播放了十丈洞大瀑布奇观,这才揭开了十丈洞大瀑布神秘的面纱,让十丈洞瀑布广为世人所知。

宏伟壮观的十丈洞瀑布,飞流之下,落入一半圆形碧潭。这个深不可测的碧潭叫“龙女潭”。据传,远古时代,十丈洞一带久旱成灾,龙王三公主趁龙王外出,私降甘霖拯救众生万物,玉帝一怒之下把三公主囚禁潭底,深潭由此得名“龙女潭”。三公主身居龙潭仍不改初衷,每遇久旱无雨,就会驾彩虹化雨为瀑,拯救众生。

上到瀑布上方的观景台,可以看到瀑布周围树木繁茂,景色非常宜人。瀑布上方的风溪河,水流平缓,但河水一跌下断崖,就形成了声震四野的壮美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