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常识学习笔记:南宋散文和南宋的四六作家

 昵称32901809 2019-06-21

第一节 南宋的政论文和笔记小品

南宋的政论文:

文章内容多为吁请抗敌、谋划复国大计,政治功利目的十分明确,大都秉笔直书,义正词严;不很注重文学技巧,然而气势磅礴,言辞恳切,开辟了古文的新境界。

1南宋初期,抗金将领和爱国志士或誓师传檄,或伏阙上书,留下了许多彪炳史册的政论文,最著名的是名将岳飞的《五岳盟祠记》和诤臣胡铨的《戊午上高宗封事》:前者慷慨激昂,气壮山河;后者措辞尖锐,气势凌厉。

2南宋中叶的政论文以替朝廷出谋划策为主要内容,陈亮和辛弃疾为代表作家。辛弃疾的《美芹十论》和《九议》,全面、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提出了进取的方略,文笔酣畅,虎虎有生气。陈亮在《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中力主恢复中原,告诫孝宗不可苟安而痛失良机,见解深刻,笔锋犀利,一针见血。

南宋的笔记散文成就很高,许多人撰有笔记专集,具有丰富复杂的综合性内容,举凡史事杂录、考据辨证、诗文评论、小说故事等,应有尽有。这些笔记集中多数文章属于学术论著的性质,但也有不少是生动有趣的散文,诸如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洪迈的《容斋随笔》、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周密的《武林旧事》等,文学性很,其中的小品文堪称晚明小品的先驱。

第二节 南宋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

朱熹的文道观:1强调道的重要性,文不过是辅助手段而已;2认为文道一体,承认文学的价值。影响:1散文被置于理学的规范下,文成为从属于道的表现工具,妨碍了作家对艺术作深入的研究,并导致一些粗糙鄙俚的语录体散文的产生;2朱熹仍为文学在理学思想的支配下保留了一席之地。

《宋文鉴》 由南宋著名古文家吕祖谦编选,共150卷,是南宋前期最重要的文选。它专选北宋的文学作品,散文达一千四百馀篇。由于编者意在补治道,因此收入许多奏议,间有平庸之作。但总的说来,《宋文鉴》所选的北宋散文很有代表性,体现了南宋作家对北宋散文传统的重视。稍后,魏齐贤和叶棻编选了《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110卷,选录范围自北宋扩展到南宋前期的陆游、杨万里、辛弃疾等人的散文,可视为《宋文鉴》的续编。

《文章正宗》 南宋后期,真德秀编《文章正宗》和《续文章正宗》各20卷。它是理学思想为了全面控制文坛而提供的范本,完全抹煞了文学的审美功能,对于南宋后期的散文创作起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南宋理学家能文的现象既体现了理学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日益加深,也反映了理学家对文学的容纳和重视。

第三节 南宋的四六

南宋的四六作家在运散入骈、多用长句等方面继承了欧、苏的传统,使四六成为灵活多姿、便于议论的应用文体。

1前期的四六名家有汪藻、孙觌、洪适、周必大等人。

汪藻所拟的诏令既明畅洞达,曲尽情事,又具有激动人心的情感内蕴,最著名的是《皇太后告天下手书》,天下传诵,人心感奋。

陆游的《祭雷池神文》语言浅切而气势雄放,与其诗风颇相近。杨万里的四六则工于偶对,清新自然,如其名作《除吏部郎官谢宰相启》。

2中期的四六代表作家有李刘、李廷忠等,在艺术技巧上追求细密工巧,风格趋于流丽;浑厚奔放之风渐趋泯灭,在总体上呈轻靡卑弱之势。

3后期的作家中,真德秀遣词造句虽比较拘谨,但未染当时的浮靡之风,高华典重,卓然名家。刘克庄的四六趋向雅淡清新,笔致流畅。文天祥的《贺赵郎月山启》、陆秀夫的《景炎皇帝遗诏》,词伟气壮,慷慨激越,一扫晚宋四六的衰弊之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