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德义论语解读—学而篇第一(4)

 liuhuirong 2019-06-21

【原文】

1.9曾子曰:“慎终追远①,民德归厚矣。”

【注释】

① 终:父母之死。慎终:慎重对待丧礼。追远:指祭祀祖先。

【语译】

曾子说:“谨慎送终,追祭远逝的亲人,民众之德就将归于纯厚。”

【解读】

本章孔子谈“慎始善终”以及善终的作用。

“慎终”,就是慎重对待死者的后事,它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境界。《诗经?大雅?荡》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不:没有不;鲜克:很少能够。凡事开头容易,坚持到最后则很难。唐?魏征说:“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谈的也是始繁终寡。孟子在《万章篇下》中说得形象而又具体:“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所谓集大成,很重要的一条便是善始善终。善始者智者之事,能善始慎终者,乃圣人之事。

从孝道角度讲,“养生”是善始,“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是善终。善始之礼易,善终之礼难。善始而敬终,民风则归朴;慎终而追远,民德则归厚。

周天子曾经责怪负责外交的官员“数典忘祖”,春秋为谋图争霸,连先王的祭庙也不放过,也要划为军事攻伐的目标,鲁国就常发生这种事。曾子从为人子的角度出发谈“慎终追远”,又从治民风的角度谈“民德”,将个人行为,个人观念与社会国家的安定有序结合起来,发人深思。

【原文】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①:“夫子至于是邦也②,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③?”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① 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他有很强的求知欲。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生于鲁昭公22年,卒年不详,他是孔子的学生,小孔子31岁。夫子:对人的敬称,    ② 邦:指诸侯国家。   ③ 抑:表选择关系的连词,相当于“还是”、“或是”。

【语译】

子禽问子贡说:“我们的先生每到一个邦国,一定要与闻该国的政事。这是他求访得到的呢,还是人家主动提供的呢?”子贡说:“先生以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等美德得到的。即便是先生求得的,也与常人的方法完全不同。”

【解读】

本章子贡谈孔子闻政之德。

子禽在《论语》中共出现三次问话,一次问孔子的儿子,两次问子贡。问子贡的话均有些对孔子不恭,因此有人怀疑子禽不是孔子的弟子,而是子贡的弟子,证据也不充足。子贡是孔门的高足之一,先从政,后经商,他思维敏捷,言辞生动,情感充沛,极有辩才,曾以三寸不烂之舌退敌国百万大师。他善于品评人物,臧否是非,扬善不隐恶。子贡对孔子极为崇拜,孔子去世后,他竟然一人独居墓侧石屋,守孝六年!

子禽向子贡问有关孔子“闻政”的途径,子贡乘势盛赞孔子,回答了孔子闻政的“五字真经”,即五大美德:温、良、恭、俭、让。孔颖达解释说:“敦厚润泽谓之温,行不犯物谓之良,和从不逆谓之恭,去奢从约谓之俭,先人后己谓之让。”(《十三经注疏?学而第一》)

五个字,字字皆“礼”。孔子恪守礼制,他终其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便是推行仁道,践履周礼。事实上温、良、恭、俭、让不仅是孔子为礼的五大美德,更应该是当今为政者的五大美德:政策出台要平和,动机要善良,执行要谦恭,临事要节俭,遇冲突要谦让。

【原文】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①,三年无改于父之道②,可谓孝矣。”

【注释】

① 其:他的,指代儿子。没:通“殁”,死。行:行为,指所作所为。   ② 道:此指父亲在世时所奉行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矣:语气词,犹“了”。

【语译】

孔子说:“看一个人,在他父亲活着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气;当父亲去世后,要考察他的所作所为。如果三年未改变父亲的思想原则,那就可算是孝子了。”

【解读】

本章孔子谈子承父志的孝道。

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多有分歧,关键在于对“志”的理解。这个“志”可表示意志、思想、言论、事业等,“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谈的是思想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即心所想、口所言与行所为是否一致,养生送死是否一致。三年守孝期对于父亲的思念不变,孝道不改,坚持履行父亲未尽的职责,继续完成父亲未尽的事业,这就是“孝”。

另外“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有一个前提,即父亲的“道”首先应该是正确的,不正确朝死夕改可矣。孔子在《里仁篇》中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天下没有什么绝对标准,绝对的对或绝对的错,“义”是惟一的标准。所以荀子也说“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并非愚忠愚孝。孝悌为仁之根本,关于“孝”,可参看1.2的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