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里的陕西潼关,这样的潼关你见过吗?

 老照片收藏家 2019-06-21

《水经注》里记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这里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

1703年10月,清康熙皇帝,从山西乘船过黄河至风陵渡进入潼关。他仰望巍然的古城墙,惊叹不已,不禁为之倾服。在行宫住下后,即作《渡黄河潼关驻跸》诗一首,称潼关为“天下第一城”。

在古潼关门户金陡关横额上,有清乾隆皇帝手书的“第一关”三个大字。在《山海关志》中有云:“畿内之险,惟潼关与山海关为首称。在中国十大名关中仅次于山海关居第二位。

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

在古代,作为一处重要的关隘,潼关城的通行制度非常严格,进出关中,潼关是必经之处。在古代,行人要通过潼关,就必须经过关城的东、西两门。每天早上太阳出来时,城门打开。等到太阳一落山,就要关城门,禁止通行。所以,许多途经这里的人都要在潼关城里住一晚上。这便使潼关城中的商贸更加繁华起来。

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这里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

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唐代诗人杜甫游览此地后,写下了“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诗句。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抗战的前线,也提供抗战物资供应的大后方。当时军民团结万众一心,依靠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潼关摆下了打击日寇侵略者的大战场。

日寇占领山西永济以后,每天有上千发炮弹落至潼关,飞机轮流轰炸。日军向潼关发炮一万七千六百余发,这是潼关老人马万胜用“听到炮声则向碗里扔白豆”所记下的数字,居民房屋和建筑物被毁十之七八,死伤群众万余人,损失财物合计约16.37亿元。约17亿元。从1937年11月7日,第一次被轰炸到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潼关顶住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轰炸,成了日寇无法逾越的雄关!

抗日战争时期,潼关军民利用黄河天险众志成城,在潼关与日寇隔河对峙七年之久。打退了敌人无数次进攻,击沉敌船无数,死伤日寇更是不计其数,没让日寇越潼关一步。守住了潼关,守住了陕西、守住了西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