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福不是上天的赐予,而是内心的开悟

 千面略懂先生 2019-06-21


当我们能够凡事放得下,心也便能因不存过往、不存计较、不存各种杂念而变

得通明透亮,达到“彻悟”的状态。

心敞亮了,阳光也更容易照进来,我们的心便更温暖洁净清明。

【壹】

人要养生,更要“养心”

我们平时总听别人说“养生”,却很少有人关注“养心”。其实,养生求的是身体上的健康,而养心,求的是心灵的平和,后者显然更重要。因为心平和了,才能感受到幸福,才会从根本上心身健康。

面对相同的外部世界,心态不一样,看到的便不一样。

有人赞叹秋是收获的季节,有人则会哀怨秋是万物凋零的季节。所以,是否感到幸福,不是生活本身决定的,而是心灵决定的。

故而,要获得幸福,还得从养心入手,修炼一个“心”字。让内心开悟,幸福自来。可怎样才能“开悟”?

这个话题很广,很深,很多人静修终生,都在探寻“开悟”两字的境界。在这里,我只抛砖引玉,试着归结出九个字:想得通,看得开,放得下。

【贰】

想得通条条是路,想不通处处是墙

有首老歌《山不转水转》,我特别喜欢其中那句:“山不转路在转,路不转人在转,人不转心在转。”人心要活,要懂得“转弯”,凡事要想得通。想通了处处是路,想不通就总是撞南墙、钻牛角尖。什么事都想得通,心就容易开悟。

有两句朴实的话,可助我们凡事想通:一句是“我们赤条条来,最终也是赤条条去,我们为之计较、在意的东西,到最后一样也带不走。”想想,房子再大,最终安置我们的地方,不过一个小方盒;金钱再多,两眼一闭,我们一分都用不上;事业再辉煌,功绩再大,身后都只留给世人评说……

若能想到这些,还有什么事情想不通的呢?杨绛先生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话透着清高,更透着通达。有什么可争的呢?除了一颗心,无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

第二句话:“天不会总是阴的,再糟糕的事也终有过去的时候。”还有比天塌下来更糟糕的事吗?天不会塌,这世上就没有更糟糕的事。

塞翁尚且懂得:“祸兮福之所伏,福兮祸之所倚”的道理,聪明、智慧的我们更要记住这句话,面对不如意时要想得通,乐观坚持,总会走出泥沼,迎来坦途。

【叁】

“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古人造字很有意思,看“闷”这个字,因为“心”被关在“门”里,看不到更广阔的东西,自然会“闷”。而要想让心不“闷”,把门打开就是了。心门打开,眼界宽了,看得开了,心也就开悟了。

曾经读过一个故事:说一个画家拿了一张大白纸,用毛笔在纸正中间点了一点黑墨,然后把这张白纸装进画框里,拿给人看。看过的人无一例外,说:哎呀,这怎么有一个黑点?画家感慨说:在整个这幅画里面,更大的面积是空白,可大家只盯着这小到只占整幅画的0.01%面积的黑点。

很多人就如这看画的人,眼睛看到的不过是眼前一丁点不如意,一丁点郁闷,一丁点矛盾纷争,一丁点沟沟坎坎,却看不到这一丁点之外更广阔的世界里的美好、纯净。

有句话说:“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若眼睛里有灰尘,看什么都狭窄,都憋屈;若心里敞亮,什么都看得开,那么即便坐在床上,也会觉得这床如天地一般宽。

这就是眼界开阔,心境开阔的道理。什么事情都看得开了,心里也就无事。

【肆】

放得下名缰利锁,才会享受纯粹的快乐

还先说个故事:

有一个园丁用心栽培了一架葡萄,到丰收的时候他尝了一粒,那葡萄又大又甜,太好吃了。园丁很高兴,很希望有人能够分享这份快乐,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于是,他抱着一大串上乘的葡萄站在门口,等待有口福的人。

先是走来一位富商,园丁热情递上葡萄,说:“你尝尝我这个葡萄好不好吃。”

富商迟疑着摘了一颗放进嘴里,点点头说:“嗯,你这葡萄不错,可是,要多少钱呢?我给你钱。”

园丁说:“我不要钱,我就想让你尝尝这葡萄的味道怎么样。”

富商摇头:“你不要钱?那你凭什么把葡萄给我?我是商人,我有钱。你要了钱,我才肯吃的。”说完,塞给园丁一笔钱,捧着一串葡萄走了。园丁很失落,他最终也没看到富商尝过他的葡萄后,由衷的快乐的表情。

接着走来一位官员,园丁又捧出一串精心挑选的葡萄,请他品尝。官员愣了一下,把一粒葡萄放进嘴里,一边咀嚼一边说:“你看我穿官服了,所以有事要求我?”园丁连连摆手:“我没事求您,就是想请您尝尝我这葡萄好不好吃。”

官员一脸不耐:“你不求我办事,我不能白吃你的葡萄。”说完,放下葡萄就走了。园丁连一句“好吃”的话都没有听到。恐怕,官员也没有品出葡萄的美味来,他只顾琢磨园丁找他到底有什么事了。

园丁感到很失落,这时走过来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他试探着递过手中的葡萄:“你想尝尝我的葡萄吗?”老者接过去,吃了一颗,脸上绽放出笑容:“哎呀,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葡萄!”

他又吃了一颗,满脸陶醉的表情:“多汁又甜美,这味道和天下所有的葡萄都不一样!”园丁开心无比,这是他听到的最动听的赞美。老者也开心无比,他心无芥蒂和顾虑,只一心品味葡萄的美味,他感受到了最纯净的甘甜味道。

我们身在世俗中,若能如老者这般,放得下金钱、名利、权位等等外界附加在我们心上的种种欲念,只带着一颗纯净无杂念的心去生活,去面对这个繁杂的世界,我们便能细腻地品味到生活的美,体味到生命至真至纯的幸福和快乐。

【伍】

当你做到凡事放得下,也就达到彻悟的境界

尧、舜能把天下辞让出去,可谓“放得下”的最高境界。

苏东坡亦是用一生的豪迈、恣意诠释了“拿得起放得下”的精髓。从从政、为文的巅峰一下子被贬,窘迫到吃饭都困难,苏东坡的人生急转直下。但他放下身段,放下过往,“竹杖芒鞋轻胜马”,开荒田种茶树,“不令寸地闲”;研究如何炖肉更好吃,以至于“东坡肉”流传后世……把这人生低谷窘迫困顿的岁月过得气定神闲,真正是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当我们能够凡事放得下,心也便能因不存过往、不存计较、不存各种杂念而变得通明透亮,达到“彻悟”的状态。心敞亮了,阳光也更容易照进来,我们的心便更温暖洁净清明。

一个“悟”字,右边是“吾”,左边是“心”,合起来便是“我的心”。修好自己的心,就是“悟”。悟是一个过程,也许很漫长,漫长到需要用我们的一生去参悟。但是,一生都在修养我们的心,想必,这心,是不累的;这一生,也是不苦的。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人生真相,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