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剩余时间

 标准生活 2019-06-21
四本书
两个小朋友
两部电影

今天想聊聊剩余时间。
为什么会想聊这个,下午去办公室开工。隔壁机构在上课,坐在门口的家长,一直闲聊。声音有点儿大,没什么重点。
刚好此时,在看阅读课的东西。有种想要开放阅读空间的欲望。

剩余时间是什么
我把ta定义为除工作,必要生活,必要社交之外的零碎时间。
比如,上下班路上,到家后睡觉前,起床后上班前……
我喜欢去看一个人的剩余时间如何度过。是刷刷抖音和微博,是看看书,是聊聊天,是运动,是什么……

很好玩的一个现象,我们都觉得自己很忙,忙到没有时间运动,没有时间读书,甚至没有时间把工作完成。却很了解明星八卦,朋友圈点赞最快。

我们有好多看不顺眼的人和事。总嫌弃这个嫌弃那个,可怕的事,多半的嫌弃是建立在不理解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我们都不知道骂的是什么,就开始骂了。
也许是撒气,也许是显得自己厉害,具体原因也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听过一种期待,喜欢高质量的对话,聊些没营养的东西很无聊。
那么,问题来了。所谓对话,是相互的。若是只有你在期待对方的高质量,很快就约不到对方了吧。若是只有你在说,很快也会约不到对方。

那些长久的关系,多半是旗鼓相当。暗自较劲,彼此滋养。
如果向一方倾斜,彼此可以共同经营,相互包容,自然也是美好。可怕的是,一方坚持,一方已成习惯。坚持的人会累,习惯的人会对比。渐渐,也就散了。

回到主题,剩余时间有点儿像《认知盈余》的观点。近年来,娱乐业游戏业蓬勃发展,他们所占据的,就是我们的剩余时间。
打开你的手机看屏幕使用时长,看看top3都是谁。看看是迷恋聊天,游戏,购物,段子还是八卦。

据说,马化腾哥哥是看了《认知盈余》,开始做微信。这种剩余时间的争夺,从社交到短视频,做出来的APP或游戏,只想让我们上瘾。互联网人眼里定义一个用户的价值,是ta打开产品的次数,使用产品的时长。

即使从脑科学的角度看游戏,完全可以依据大脑的运作原理,设计出让人注意力增强,缓解疼痛等一批对人更有意义的游戏。

然而,市场与科学似乎还没有兼容的很好。世界上有很多人在为之努力,我们也是。
我们希望通过更加好玩的方式,让学习不那么枯燥,反而像打怪升级一样,获得技能,组队团战。

希望我们能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剩余时间,也许就是每天睡前的这半小时,一年就可以比睡前刷微博的同学多读50本书(按照平均一周一本计算)








茫茫人海
相濡以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