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儒武亿曾说:“龙门不仅为石镌佛场,亦古碑林也”。龙门石窟中碑刻题记约2800多块,自古就有“伊阙碑林”之称。其中最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是从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的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魏碑书法的代表,有十九品在古阳洞,仅有一品在位于老龙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窟)。它是北魏在龙门石窟造像中以碑刻形式对其造像史实的记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研究价值。 古阳洞内景 ▼ '龙门二十品'计有: 一、《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撅造像记》 二、《步轝郎张元祖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 三、《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记》 四、《北海王元详造像记》 五、《司马解伯达造像记》 六、《北海王国太妃高为亡孙保造像记》 七、《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父等造像记》 八、《新城县功曹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 九、《邑主高树和维那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记》 十、《比丘惠感马为亡父母造像记》 十一、《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 十二、《邑主马振拜和维那张子成卅四人为皇帝造像记》(优填王造像题记) 十三、《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幼孙造像记》 十四、《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记》 十五、《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 十六、《安定王元燮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记》 十七、《齐郡王元佑造像记》 十八、《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记》 十九、《比丘道匠为师僧父母造像记》 二十、《陆浑县功曹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 “龙门二十品”的称呼最早见于清代康有为所著的《广艺舟双楫》。他曾盛赞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异,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康有为还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应用“龙门体”,指的就是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体。 龙门西山南门处“龙门二十品展示墙”所展示的龙门二十品,是按照龙门二十品真迹的拓本1:1复刻进行展示的。▼ 魏碑是从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种中间书体,因在“过渡”,故形无常态,面貌多样,融合了南北书体的优点,经书法家和刻工不断探索、实践,使之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具有独特风韵的书法艺术美的境界,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它为日趋完美的隋唐楷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初唐书法大家欧阳询、褚遂良等都曾受益于魏碑。“龙门二十品”历来是中国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临摹的精品,更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代表。 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记▼ 《始平公造像记》,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题记》,由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刻石位于洛阳市南郊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作为魏碑书法艺术的典范被列入“龙门二十品”中,它一反南朝靡弱的书风,开创北碑方笔的典型,用阳刻法,为历代石刻所仅见,以阳刚之美流传后世。 陆浑县功曹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 《陆浑县功曹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全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题记楷书十行,行二十三字。有额,楷书三行九字,额中间竖题'释迦像',字略大于两侧,额左题'薛法绍',右题'魏灵藏'。北魏造像习惯用别体字,此题记尤多。虽刻造时间无明确记载,但书法风格酷似同窟的'杨大眼题记',或疑同出于一人之手,当属北魏刻石无疑。原石身高75厘米、宽40厘米、额高15厘米、宽15.5厘米,是龙门造像题记中碑刻和书法艺术的精品,也是龙门四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清乾隆年间钱塘著名学者黄易访拓后始公布于世。 除了书法艺术价值之外,龙门二十品还记载了造像功德主的姓名、籍贯、官职、造像原因、造像题材、造像目的、造像年月等重要的历史信息,是石窟寺造像窟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例如《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就记录了当时北魏孝文帝南伐迁都至洛阳的历史实录。 北海王元详造像记▼ 龙门二十品之《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全称《北海王元详为母子平安造弥勒像记》。造像记高88厘米,宽42厘米,造像龛位于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长乐王丘穆灵亮夫人尉迟造像龛上方。龛高138厘米,宽102厘米,深17厘米,在古阳洞中属于中型洞窟。龛内主佛为交脚弥勒。两侧胁侍菩萨皆双手合十侍立。圆拱形龛楣内刻十五天人持花绳。 作为书法珍品,龙门二十品富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拥有专属自己,具有高超艺术价值的魏碑书法,可不是天方夜谭,现在通过手机就可以生成属于自己的祈福魏碑哦!▼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