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话】杨贵妃被迫佛堂自缢,三尺白绫和两足丝袜哪儿去了

 老刺猬蛋儿 2019-06-22

杨贵妃被迫佛堂自缢,三尺白绫和两足丝袜哪儿去了

文/刺猬/原发公号“历史教师王汉周”/谢绝搬运

01

天宝十五年,天下大乱。

眼神不济的小胖子,河东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亲率数十万剽悍铁骑,杀气腾腾直扑京师。短短数月,便连克洛阳、潼关等军事重镇。

这下,唐玄宗李隆基彻底乱了阵脚,携带爱妃杨玉环,急慌慌出逃。

焉料,当逃至地处兴平以西的马嵬驿时,禁军添乱,武力哗变,一个个吵吵巴火,非要老李弄死专权祸国、败坏朝纲的当朝宰相杨国忠不可。

杨国忠是谁?大舅哥啊。虽非亲的,可他和爱妃环环是祖兄妹,一个太爷的。

管他大舅子小舅子,保命要紧。唐玄宗真的是连眉头都没皱一下,便转了身,把大舅哥给卖了。

然而,事儿还没完。杨国忠这厢忽悠悠刚踏上黄泉路,还没到孟婆渡呢,禁军又剑指杨贵妃:

“红颜祸水,魅惑圣聪,也必须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见一众武士冷眼黑脸,态度决绝,不杀贵妃就把他送给安胖子,唐玄宗登时心疼肝抽筋。手一扬,赐了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环环一束白绫:

“环,三郎保不了你了。若有来世,朕再宠你。”

很快,时年38岁、风华绝代的杨贵妃自缢于驿馆佛堂的消息,便一阵风似的传遍了军营。

02

以上所述,便是史上有名、人人耳熟能详的“马嵬驿兵变”。“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羞花杨玉环,就此香消玉殒,惹人唏嘘不已。

而今儿个要讲的这个传奇故事,就发生在贵妃身死大半年后。

且说这日,在由兴平县衙通往马嵬驿的乡路上,走来了两个中年男子。

一个姓郁,是兴平县县令,于这乱世之中,尚算关心民众疾苦的清官儿。跟随其后的名唤沈五,腰挎朴刀,是县衙里的总捕头。

走着走着,沈五突然收住了脚,惊呼道:“大人快看,那是啥玩意?”

郁县令抬眼观瞧,一时间,也呆住了。

前方,数丈远处,一只个大如拳的老鼠从路旁杂草中蹿出,蹦蹦跳跳,钻进了一户农家。

按说,乡野有鼠,稀松平常,可怪异的是,那鼠辈头上,居然戴着一朵分外扎眼的素色绢花!

也就是说,那是只戴孝鼠。

03

老鼠戴孝,闻所未闻。惊诧之下,又有两只披麻戴孝、头顶方孔冥钱的耗子,蹿出草丛,钻进了那户人家。

“盯紧这帮鼠辈,看它们要作啥妖?”郁县令叮嘱沈捕头,弓身猫腰,悄悄跟上去瞧看究竟。

那三只戴孝鼠进入的院子,住着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太,街坊四邻都管她叫柳婆。郁县令和沈捕头看得分外真切,片刻光景,其中一只耗子便从柳婆家的阳沟里钻出,鼠嘴里还叼着一方白布。

耗子偷布,该不是要垫鼠窝吧?

沈捕头正犯纳闷呢,余光里,一个小和尚鬼鬼祟祟闪出,捡起白布,撒丫子就溜。

这里面,定有蹊跷。郁县令当即喝道:“沈五,快,逮住他!”

沈捕头得令,甩开大步急追。追至身后,飞起一脚,便将小和尚踹了个狗抢屎;又一脚,踩上了脖颈。

“大人饶命,脚下留情哇。”小和尚惊慌央求道,“我愿帮你们一个大忙,也请你们饶了我。行不?”

“你知道我们在忙什么?”郁县令问。

“整个兴平县,谁不知大人正为筹集军粮忧心犯愁?”

04

没错,近段日子,郁县令确实愁得头大,茶饭不思。而这愁事,正是西安府摊派下来的征收军粮的强硬任务。

不久前,小胖子安禄山僭越称帝,建立大燕,且有吞并天下之势。危难当头,朝廷接连调派重兵,予以阻击剿杀。

这行军打仗的头等大事,是吃饭。可战火绵延,百业荒废,加上去岁秋旱无雨,庄稼颗粒无收,兴平百姓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若再把填牙缝的那点粮食给抠走,那他们就只剩下等死的份儿。

“死不了,谁也死不了。”小和尚嚷嚷道,“车到山前必有路,没路必有度魂绫啊大人。”

度魂绫?郁县令听得心头一紧。

这度魂绫,说白了,就是上吊用的素纱白绫。而此前,郁县令便听坊间传言,杨贵妃被逼自缢的当夜,柳婆曾偷偷溜进驿馆佛堂,捡到了一束三尺白绫。

那白绫,由纯桑蚕丝织成,光滑柔软,轻如蝉翼,凌空一抖,宛若一缕轻烟。

也是,杨贵妃深受圣宠,别说吃的喝的穿的戴的,即便上吊用的白绫,质量自然也杠杠的,差不了。

可东西再好,也系着冤魂,浸着邪气呢。

小和尚似看破了郁县令的心思,讪讪一笑,道出几桩令人咋舌的事实来——

这第一桩,小和尚本姓常,法号常秀。既入佛门,理当六根清净,潜心向佛,他却一听木鱼声就打瞌睡,倒是对山中老鼠兴趣大发,天天绞尽脑汁,琢磨如何驯化它们。

事实是,这调教鼠辈,远比熬鹰驯兽容易得多,一来二去,常秀小和尚还真就练出了一套役鼠绝活。眼下这戴孝鼠窃绫,便是他使的法子。意在装神弄鬼,恫吓柳婆:那是可贵妃冤魂在役鼠,千万别追别打啊。

“你盗那白绫作何用?”郁县令追问。

常秀小和尚挠挠头:“不瞒大人,嘿嘿,一为收藏;二为赚钱。”

05

常秀小和尚说的这第二桩,颇有些重口味:

三年前,也便是天宝十三年,多地发生旱涝灾害。

在司马光编篡的《资治通鉴》中,如是载录:“自去岁水旱相继,关中大饥。”唐玄宗站于兴庆宫楼上,止不住长吁短叹。而杨贵妃,也非坊间所传那般,只知道吃荔枝泡华清池,尽享奢华没心没肺。为给她的三郎分忧,她想出一辙:

“妾愿与圣躬共舍衣物。”

意思是,环环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衣物,拍卖救灾。

常秀小和尚自幼便仰慕贵妃容貌,货真价实的铁杆粉丝一枚。听闻典当行要拍贵妃衣物,便翻墙出寺,风风火火赶去了京师。

好家伙,拍卖现场,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足见杨贵妃的拥趸是何其狂热。常秀小和尚使尽吃奶的劲儿,总算挤到前排,倾囊斩获贵妃丝袜一双。

不,那时还不叫丝袜,叫罗袜。说的再诗情画意些,曰“凌波罗袜”。这可是曹植在《洛神赋》中给起的名字:

“体若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回涨知识了吧?迷恋丝袜的鼻祖,是七步成诗的曹大才子。

别扯远了,话归正题。让常秀小和尚断然不会料及,其购得贵妃罗袜一事,也被唐人李肇写进了《唐国史补》:

“见舍衣物,遂倾囊钵,赎得妃袜一双,持归江南,以与亲族。”

捧着一双贵妃穿过的袜子,展示给亲朋好友看。亲友们一个个耸鼻深嗅,哇,好香。

香是吧?给钱!

06

听常秀小和尚说到这儿,郁县令不由恍然开窍:“你想以绫以袜募粮?”

“正是。”常秀道,“贵妃娘娘在世,凌波罗袜已是宝贝,嗅一下五两银。如今娘娘归天,罗袜更是价值连城。再加上柳婆的度魂绫,摸一摸,十两银。有此两件,募集个三五万石军粮,岂不是小菜一碟?”

这,绝非痴人说梦。

次日,由常秀小和尚和柳婆共同开办的展室,正式开门纳客。

让郁县令和沈捕头惊跌下巴的是,消息既出,倾慕贵妃姿容和才识的拥趸便蜂拥而至,几乎挤爆了兴平县。

尤其是那些富家子弟和文人墨客,哪怕觅得贵妃半根青丝,亦会奉若至宝。而今,能嗅到贵妃穿过的丝袜,摸摸轻薄如蝉翼的吊颈白绫,该是何其幸运,何其荣耀,真真的涕泪滂沱啊。

短短数日,军粮任务圆满完成。常秀小和尚帮郁县令解决了大问题,郁县令也言而有信,派沈捕头夜送其携带罗袜,悄然离开了兴平县。

出售、拍卖偶像之物,募捐筹款,于今虽数见不鲜,但于彼时,可谓新潮另类。及至数十年后,诗人刘禹锡也在其乐府诗《马嵬行》中津津乐道:

“履綦无复有,履组光未灭。

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

邮童爱踪迹,私手解鞶结。

传看千万眼,缕绝香不歇……”

——被千万双眼睛欣赏过,千万双手抚摸过,到最后线断了,丝没了,香味儿还缭绕未散呢。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