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以降,天下三分”,短暂的三国时期,却为中国历史上演了一出气象万千的大戏。诸家争为著史,而唯有南充人陈寿所著的《三国志》方为『正史』,更为廿四史中的上乘之作,被后人称之为『“三国文化的源头”』。建于南充的万卷楼,铸成了这位『良史之才』的丰碑。” 儿时,我的父亲,人称“刘三国”,(有五年私塾底子,爱看书,一个学徒出身的手艺人。除了成家立业以及解放后在工厂当工人外,也许出于业余爱好,也许是使命使然,他一生都在为家人、邻居、工厂工人讲三国故事。)父亲常常用三国故事浸润我的心智。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非常历害,退休后,我梦牵情绕地去旅游,成为三国文化寻踪的独行侠。拜谒过刘备、诸葛亮、张飞、关云长、庞统、蒋琬、赵云、邓艾、周瑜等三国英雄,他们的一频一笑都储存在我的记忆频道中,老版本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是我的最爱,不仅把它全部看完,有些人物语言还做了记录,这些资料,后来成为我撰写三国题材的绝好素材。当我泪光潸然地看到蜀汉皇帝刘备在临终前『白帝托孤』的一幕,再听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时,那痛彻心霏的感受,弥漫全身……;后来我学填词一首: 蝶恋花·绵阳富乐堂(新声韵) 富乐堂前垂柳碧,遥忆三国,蜀汉西南立。刘备家贫曾贩履,桃园结义同心聚。 龙凤军师添虎翼,天不帮刘,白帝托孤戏。遥望青山山不语,杨花湖畔飞花絮。 我为什么对蜀汉皇帝刘备有这么深的感情呢?究其原因是:老父在我不惑之年时,给我看过我们家的《宗支簿》。《宗支簿》记载的第一人“中山靖王之后刘备。” 当时,我不以为然,刘备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是祖先又如何?岂知,这是一份亲情、血脉的延续和流趟!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家庭历史档案!遗憾的是,由于老父发病突然去世,我们一家手忙足乱,这《宗支簿》也不翼而飞,让我后悔不迭。我常常自责:你丢失的宝贵资料还少吗?我要感谢《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先生;还有老版本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演职员们,是他们让我重温历史,观看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场面;是他们让我欣赏了一场气势磅礴、铿锵悲壮的英雄交响曲,更要感谢西晋著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先生。蜀国本无史,但先生是蜀人,固《蜀志》亦不逊于魏吴两志。吃水不忘打井人,拜谒陈寿,寻觅三国文化的源头,是我晚年的一个梦。 陈寿万卷楼,位于南充顺庆区西郊的西山风景区,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始建于蜀汉建兴年间。由陈寿读书楼、陈寿纪念馆和藏书楼组成。它倚山而立,气势辉弘。去年二月,虽春寒料峭,可有儿子陪着我去万卷楼,心里感觉暖融融的,石梯两旁草坪里的小草嫩嫩的、绿绿的,翠柏夹道欢迎我们的到来。近古稀之年的我拄着拐杖,一步一个足印,从山脚经284级石梯直达山腰,仰望巍巍高楼,使人有高山仰止之感。楼上楼下的匾额有“万古流芳”“并迁双固”赞扬陈寿的史学成就可与司马迁班固并肩成双。在“藏书阁”匾额下有一付对联: 千秋笔写千秋史, 万卷楼藏万卷书。 万卷楼是陈寿青少年读书治学的地方。青春年华的陈寿告别父老,来到当时的蜀汉首都成都,进入最高学府太学学习。但是,陈寿早年因不愿趋附宦官黄皓,而仕途受挫。时过7年,蜀汉灭亡。忧国忧民的陈寿31岁时便返故里,深居万卷楼,在此度过了近十年寒窗生活。万卷楼与陈寿一生的学识积累,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是万卷楼铸就了陈寿,而陈寿的《三国志》,这部三国文化体系的源头,让万卷楼熠熠生辉。 陈寿青铜塑像高5米,重10吨,立于万卷楼庭院中央,手抱竹筒,形态逼真。四周广种草坪,环境幽雅。我仰望着陈寿先生之塑像,用心读着他坎坷而又光辉的一生:陈寿,字承祚,三国蜀汉后主建兴十一年(233年)生于安汉县(今南充市)。少好学,幼时师从史学家谯周。在蜀汉为观阁令史。因不愿屈事宦官黄皓屡遭谴黜。41岁入晋,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晋灭吴后,他集合三国时官私著作,著成《三国志》。三国并列,亦属创例。还撰有《古国志》、《益都耆旧传》、编有《蜀国相诸葛亮集》等书。在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陈寿之父为马谡参军,因马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读“坤”音,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照说,陈寿与诸葛亮有点仇吧?但他人品高洁,持正耻邪,他给读者推荐出来的诸葛亮是一个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君子,客观地指出他的不足“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古代议者以此少之,今又几何?他具有文人的傲骨,不附权势,虽一生坎坷;仕途不通暢父母先后丧亡;疾病缠身;遭贬议、废辱……但自强不息,勤奋撰史,终生献身文学,著述颇丰。代表作为《三国志》,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是根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以及其他书籍、传说、经综合熔炼、再创作而成。若实话实说:罗贯中可是家喻户晓,陈寿实属无名英雄。纵观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三国志》占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当我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廿四史的《晋书》——晋书卷八十二唐太宗文皇帝御撰——列傅第五十二——陈寿……历史昭示我们,有一个叫陈寿的人,是不能忘记的。 晋惠帝元康七年(297年)陈寿先生卒于洛下(今洛阳),享年65岁。 从陈寿先生坎坷而光辉的一生中,让我得到的启示是:人可以没有高官厚禄,人一生必有坎坷,在坎坷面前是选择自甘放弃?还是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去追求人生的价值;去追寻人生的目标?我宁愿选择后者。 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