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两次导致灭国的相似决定,会同时发生在宋朝?

 黄元章 2019-06-22

提到宋朝多数人印象中是觉得面积最小的“统一的中原王朝”,对外战争多数一直都是“输”的一方,每年还不停的向其他国家送钱,送物。其中就有两次改变国运最终导致山河破灭的对外战略:一次是联金灭辽,一次是联蒙灭金。

为何两次导致灭国的相似决定,会同时发生在宋朝?

为收复燕云故地,联金灭辽,却被亡了国

宋与辽在建国之初就像老大和老二争家产一样,谁都不服谁,相互一直进行战争,宋想要恢复汉家故地,双方多次发动战争打了几十年,互有胜败,最后发现谁有赢不了谁,打累了,打不动了,就相互友好“和解”,北宋挟胜议和,承若每年送岁币给辽,换取双方百年的和平相处。但是收复故地燕云十六州,却是北宋历代皇帝的心愿。

为何两次导致灭国的相似决定,会同时发生在宋朝?

直到新兴崛起于辽政权下的女真族逐渐强大起来,希望与宋结为同盟,共同灭辽。当时的宋朝表面上国力兴盛,经济繁荣,北宋统治者也想早点夺回燕云十六州,重建汉人北方的国防生命线,能够青史留名。想法是好的,结果却很残酷,忽视自己内部百年积累下的腐朽,盲目的自信,不顾朝野的反对,接受金的联和一起灭辽的计划。

为何两次导致灭国的相似决定,会同时发生在宋朝?

在灭辽的过程中,让金人看到了宋军的无能和败坏,辽灭亡后,北宋的国境完全暴露在金的侵略威胁之下。最终被金挥师南下,攻占汴京,虏微、钦二帝和千余宗室而去,强盛一时的北宋宣告灭亡。

为何两次导致灭国的相似决定,会同时发生在宋朝?

南宋联蒙灭金,难道忘了前车之鉴?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面对的环境与北宋如出一辙,只不过是攻守对方换了,金变成了辽,蒙古变成了金。金在和南宋政权攻守对峙中,加上内部的奢靡腐败和当权者的昏庸政权夺利,国力江河日下,大不如前,还要集中主要精力对付北方崛起的蒙古人,对南宋政权也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

为何两次导致灭国的相似决定,会同时发生在宋朝?

面对北方蒙古的强势以及金的衰败,南宋朝廷也这根据双方势力的变化,不时地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

众多意外事件中形成的联蒙灭金决策

当时的南宋对蒙古提成合作灭金是持不同意见的,有赞同,也有反对,赞同的为报靖康耻,也有了“联辽灭金”的前车之鉴,部分有识之士持反对意见,双方一致争论不休。

为何两次导致灭国的相似决定,会同时发生在宋朝?

金面对蒙古的崛起,数次战败,野狐岭大战后,军队主力尽失,国力大损,只得向蒙古议和,同时为了躲避蒙古的势力,公元1214年将都城迁到汴梁,这却揭开了南宋臣民的伤疤,引起了朝廷上下极大愤怒,立即停止了向金朝输岁币的行为,昏庸的金朝面对这种情况,同时为了弥补抵抗蒙古失败的损失,忘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不思进取,修养生息,还实施南掠政策,发动了长达七年的“取偿于宋”的南侵战争。

为何两次导致灭国的相似决定,会同时发生在宋朝?

也正是由于金的南掠政策,打破了宋、金和解及联合抗蒙的可能,使得是否联蒙灭金的争论停止下来。为了自身的存亡,南宋抛弃了蒙古大举攻金以后闭守观望政策,坚决抗击金军南下,并公开招纳有实力的民间义军,共同抗金,以报靖康之耻。

为何两次导致灭国的相似决定,会同时发生在宋朝?

公元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下灭亡,金灭亡后,在少了北方的屏障和战略缓冲,南宋重蹈了北宋的覆辙,被蒙古所灭,只不过这次再也没有长江给南渡了。

为何两次导致灭国的相似决定,会同时发生在宋朝?

正如英国政治家帕麦斯顿说过“国家之间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