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泌是唐末的诗人,大概是河南南阳郡泌阳县人(今天属于驻马店),他的名字'泌'可能也与此有关系。他应该是考中过进士的,也应该做过一些小官,这些都泛泛可陈。总的来说,唐末诸位诗人中,他比不上郑谷,也比不上韦庄,应该算是不出名的。但他有一首诗写的非常出名,窃以为诗中的月亮在整个唐诗中都是最为多情的。 这诗是张泌写给情人的,说昔日恋人或者更合适。诗的名字就叫《寄人》。这一点儿倒是干脆的很,不像李商隐,故弄玄虚的写作《无题》,徒费后人纸笔和心思。 别梦依稀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中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别梦依稀到谢家 唐诗中有很多写道月亮的地方。李白的月亮是可以做朋友喝酒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的月亮是可以传递对妻子的思念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王维的月亮甚是清静,月明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居易的月亮是可爱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张若虚的月亮更是具有灵性,江畔何时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诗人对于月亮的情感是永恒的主题,或许看见月亮,诗人就不孤单了。或许看见月亮,诗人就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人。 张泌就是如此,在月色中他宛若牵着恋人的手,散步。需要说明的是,诗中的'谢家'并不一定说明他的恋人就是姓谢的姑娘,大概是虚晃一枪。这也不奇怪,苏轼还没有去过赤壁呢,范仲淹也没有到过岳阳楼,都是文人的伎俩。 午夜梦回,别来依依,我又来到了她的家里。只见小巧的走廊环绕着,曲折的栏杆横斜着。 春天庭院中的月色是如此的温柔多情,还在为我这个伤心的离人映照着寂寞的落花。 多情只有中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这首诗比较难懂得地方是他应该有两个层次。一是梦境,诗人多年后梦回到与恋人的家中。这一点儿,南唐后主李煜也曾写道'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幻境,不是实景。二是实境,就是诗人醒来之后的景色。眼前的月色和落花就是实景,虚实之间,一种世事无常或者物是人非的伤感油然而生。这样虚实相间的写法在诗中比较常见,著名的《夜雨寄北》即是如此。 只是在诗中,我们分不清虚实,其实也没有必要刻意区分,毕竟诗人的感情是统一的。他的伤感与对昔日恋人的思念,都是淡淡的,绵绵的,而不是撕心裂肺的哀嚎。但就是这种淡淡的忧伤才最容易打动读者。为什么呢?谁人没有昔日?谁人没有恋爱?曾经的种种,已成过往,留在心底,慢慢的变成最美的回忆。偶尔想起来,或许会有一丝遗憾,一丝感叹,但并不是后悔,并不是要去挽回。更多的是什么呢?是祝福,希望他或者她过的好一些。 情到深处情转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可真正的多情的又怎么会是天上的月亮?真正的多情正是诗人自己啊。他念念不忘,他午夜梦回,他一往情深。诗人不过是借月亮的口说出了自己的心底话,也更衬托出自己此刻的心情,所谓'兴'正在于此。 '多情'这一句被柳永直接用到了词中,在著名的《雨霖铃》一曲中,柳永曾叹道'多情自古伤离别',也似乎有此而来。'落花'一句,更是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晏几道有词云'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也是充满寂寥的味道。这也是这首《寄人》中暗含的味道。 落花 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故事。清人曾记载,说是张泌为南唐内史舍人,年轻时与邻近女孩相爱,后来分开。有一天张泌梦到了这个女孩子,就做了首《江城子》,也就是这首《寄人》。这种几百年后的风流韵事多是靠不住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南唐是有过一个同名字的人,但那是'张佖'不是'张泌'。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丝毫不影响我们后人对诗的欣赏。 别梦依稀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中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每当我们想起昔日的恋人或许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这首诗,想起这首诗中的月亮。 一首小诗,却成就了唐诗中最为多情的月亮,成为后世离人的心系之处,这就是唐诗之美。 老庄君 2019年6月2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