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碳水还是高碳水?这是个要命题(折花哥20190620)

 rongycd87 2019-06-22

前面转发了这个篇文章,《柳叶刀》:警惕!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死亡风险增加32%,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50%!http:///AiN6ve3C "

作为有十多年低碳水饮食经历的人,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没有特别具体的数据支持,更多的是个人感受、身体的直观变化,无图无真相,仅供参考。

我是36岁那年开始低碳水饮食的,此前只要不是特别忙,会定期运动,坚持游泳,一直保持的凑合。到了36,没办法,年龄到了,基代下降,体力精力都不如前,简单说就是人发虚了,于是开始阿特金斯式低碳水减脂。阿特金斯式饮食,就是极端的高蛋白低碳水,碳水不超20克,牛排、鸡胸、煮鸡蛋、三文鱼或其他海鱼、白水煮虾、cottage cheese、 水煮西兰花胡萝卜、生食蔬菜,就这几种天天吃、顿顿吃,不限动物油脂,禁植物油、糖、谷物、乳制品、高糖水果,肉类不限量,以吃饱为准。

看起来是不是很容易?大鱼大肉的吃饱,都是优质蛋白,简直天堂了有没有?你试试,能坚持过两周,你是条汉子!或者女汉子!

大致的感受是这样:前三天兴致勃勃,第四天开始烦躁,一周后怀疑人生,两周后,夜里睡觉发冷,要裹紧被子。第三周,不能跟别人同桌吃饭,第四周,写字楼下的星巴克和面包房,必须绕道走,只要一闻到就口舌生津全身瘫软。第五周的时候,看一眼包子饺子眼里都放光,做梦都是米饭面条。此时,你才真正体会到欲望是如何被身体驱动的。

我严格坚持了八周,体重减了二十多斤,大约第三周开始降,6周减到峰值,之后不再降了。坚持不住的时候就去外网论坛看别人的经验,大概就是如何把沙拉汁做的低卡又美味,肉怎么做更能下咽,学会了做低脂酸奶沙拉酱,这东西之后陪伴了我十几年。

这八周里,别说锻练了,整个人是颓的,正常的工作能坚持就不错了,脾气暴躁,偶尔会有一种身体不是自己的出离感,有点儿象超长时段的贤者时间,能潜心看艰涩无聊的书籍文章,写PPT或做表的效率空前的高,如同电脑低电量模式下只开一个程序那种高速度。

这样的极端模式,我最长坚持了八周,之后有几次短期调整,都没超过两周,见好就收。这八周之后,适当增加碳水比例,但也只是少量米饭、全麦面包、中式粗粮、煮玉米,肉类的范围扩大,不限制中式烹调方式,比如红烧、糖醋、爆炒、烧烤等,但油炸、高脂乳酪、高糖高脂甜品、含糖饮料、高糖水果,一直在限制名单里,只有偶尔管不住嘴或者在外就餐应酬时才破例。

这十几年我怎么过的呢?差不多就是午餐蔬菜沙拉加上肉和蛋,两片全麦面包,或者燕麦粥、稀饭、中式杂粮煎饼、中式点心、三明治,这些碳水每次只选一样,饭后是水果+咖啡。晚饭跟家里人一起吃,肉和菜随便吃,米饭偶尔少吃,遇到面食就只能控制总量,尝尝就好,饺子没超过十个,面条没超过二两,几乎没吃过蛋黄酱,寿司没超三个,常年黑咖啡不加糖和奶,以至于不清楚星巴克都卖啥,每次帮别人买的时候都要遭遇店员一脸嫌弃乡下人的表情。

这十几年在我看来的低碳水饮食,大概就是两份蛋白质+一份碳水,如果换算成热量值,其实和文章总结的这句话差不多:相比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法,那些从碳水化合物中获取50-55%能量的人死亡风险更低。换言之,就是我所谓的相对于中式饮食习惯的低碳水,其实仅仅是研究结论的适当的饮食方式。你能不能做到呢?不吹不黑,作为中国人的大家伙儿,难,太难、非常难,这不仅仅是个人毅力和习惯的问题,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经济水平,都会是可否持续的影响因素。

这样的饮食方式好不好呢?我个人的经历是,作为中国人的身体结构、有好有坏,特别是结合身体的阶段性变化,要定期调整,应该在适当阶段、适当增加碳水比例。

先说好的方面:1、低体脂比,在未坚持健身的情况下,最低12,一般15、6,内脂低,无三高,肌肉含量在6年后明显高于同龄人,体重虽然高于降脂后的低点,但长的都是骨头和肌肉。2、由于蛋白质、钙、维生素充足,身高没缩水,从骨到皮有支撑,体态直,皮肤状态良好,无明显脱发,白发量少。3、无心脑血管和其他病变,很少感冒。4、精力充沛、但情绪一直很丧,阈值高,看问题更理性,常年熬夜,很少失眠,45岁后有点花眼但不用戴眼镜,一句话总结:一条打了鸡血的丧狗。

再说不好的方面,除了丧,体温偏低,前十年没啥毛病。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整体代谢的阶段性下降,问题就来了。过了45岁,体能下降,过了48,明显的基代下降,免疫力也下降,感冒比以前频繁且加重,特别是胃反流胀气,很是难受。加上肩周、膝盖等部位的退行性病变,整个人处于僵硬淤滞的状态,脾气也暴躁。有一段时间每天快走+慢跑、拉伸,疼痛有好转,但淤堵的状态反而更严重,大量肌酸排不出去。懂中医的朋友说我这是湿寒,跟平时大量的吃生冷有关系,我这才想起来,增加碳水能不能提高整体代谢?

于是豁出去了,破功,从去年十月份开始,不限碳水,有什么吃什么,这下,各种不适反应呼拉一下来了。首先是胃已经适应了长期的少淀粉,吃粮食就胃酸过多,酸到顶嗓子眼。这里补充一下,老胃病,低碳水饮食之前有一大块溃疡,低碳水之后自愈了,这也算是低碳水的好处之一。

怎么办呢?喝茶吧,老普洱,开始喝熟普耳暖胃,作用不大,听朋友建议改喝陈年生普,每次15克以上,浓饮,很快好转,喝了一冬天,胃酸、腹胀、嗳气症状基本没了,目前只在熬夜空腹时偶有不适。

第二个不适,就是强烈的高升糖反应,啥感觉呢?就是酒足饭饱之后浑身发热出汗,哎我去,有点飘啊。这个估计也和长年低碳水有关系,想想有点后怕,亏了我还没太老,尚有调节能力,这要是再过几年,不得直接糖尿病了?

第三个负面反应,当然就是体重的报复性反弹,一夜回到解放前那种反弹,谁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胖了。胖就胖吧,健康第一。

第四个不适,就是自打成年后没穿过秋裤的我老人家,冬天在家都穿夹绒的运动裤、厚棉袜子,到HM特地买的长筒的,从上到下包的严严实实,就为了保温,再加上喝热茶、晚上睡觉后腰贴上暖宝宝,整个身体象个小锅炉,终于烧开了,体重也没再持续增加。

第五个变化,是心软的不行,看个电影电视经常鼻子发酸,开始追国产剧看综艺,脾气越来越好,慵懒随意,也不微博上骂人吵架了,柔软又结实的胖子大概就是这样式儿的。

入夏之后,身体状态好了很多,肩背、膝盖的僵硬酸痛都没了,开始逐步降碳水、同时降整体热量,碳水主要在中午吃,玉米、糙米替代部分精米精面,一个多月后,体重逐步回落,准备健身,但健身的目的不再是减脂增肌,仅仅是为了维持良好的代谢水平、身体的通畅舒适、以及不太差的运动机能。

总结起来就是,以中国人的体质和饮食习惯,别说低碳水,2份蛋白质+1份碳水这样的适当饮食、也叫平衡饮食,也是难坚持的。平衡饮食确实有很多好处,特别是一个大代谢周期下来,身体的结构变化还是相当显著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代谢的下降,也要适当增加碳水比例,降低整体热量摄入值。如果让我重来一次,我可能会每周有一天不限碳水,以保持身体对高碳水的适应性和消化能力,也会在45岁代谢下降时,马上开始适度调整比例,哪怕是体重和体脂比增加,良好、畅通的代谢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仅为自身个案,不具有广泛适用性,但网上那些健身教练、营养专家,我估计是没人有我老人家这么多年的亲测,我阿特金斯的时候他们还忙温饱呢,所以不必盲听盲信,自己身体健康舒服才是真的好。

再次声明本人坚持的低碳水饮食,是相对于中式日常饮食的低碳水,仅仅是《柳叶刀》文章里的适当饮食方式,为表述方便借用。诚意分享,喷狗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