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常识学习笔记:《绿野仙踪》《镜花缘》和讲唱文学

 黄昌易 2019-06-22

第一节 《镜花缘》和其他长篇小说

《绿野仙踪》和《镜花缘》是其中较好的两部作品。

《绿野仙踪》 作者李百川,原作100回,刻本80回,系经删改而成。小说中最富有意义而引人入胜之处,在于描摹世态人情,举凡朝政的紊乱、官场的黑暗、社会的污浊、世态的炎凉,以及权臣的骄横、投靠者的奴颜婢膝、纨裤子弟的放荡、赌棍的无赖、文人的迂酸、妓女的假情等等,或作漫画式速写,或作工笔细描,多有入木三分的揭露,相当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污浊和混乱。而缺陷也正在于小说集历史、神魔、侠义、世情于一身,人事繁多、芜杂,描写过于直露,夹有一些秽亵描写,显得境界不高。

《镜花缘》 作者李汝珍,作者原拟作200回,结果只作成100回,是一部藉学问驰骋想象,以寄托理想、讽谕现实的小说。小说以其思想的机敏,富有幽默感的游戏笔调,耐人寻味的奇思异想,在小说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1表现出了对妇女的地位、境遇的关注、思考。作者针对现实世界的“男尊女卑”,借百花仙女下凡写出了一大批超群出众的女子,并虚构“女儿国”,与现实社会相反。

2前半部书写唐敖游海外诸国的经历、闻见。主要采自《山海经》及少数六朝志怪书,作法:1就原书所记诸国人的奇形怪状,借小说人物之口加以解说,来揶揄现实社会的某种不良习性;2就其国名的含义演绎出情节故事。3还写到一些珍禽异兽奇物,有的带有几分童话之趣。

3后半部主要是铺排众多才女在两三天里的欢聚。叙写才女们作赋咏诗、抚琴画扇、弈棋斗草、行酒令、打灯迷,乃至辨古音、论韵谱、释典故,往往是辨章源流,陈述技法,游戏中充溢着学究气。

第二节 案头化的文人戏曲创作

由于昆曲雅化甚至僵化,使剧作成为纯粹的案头读物,失去了广大观众,加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专制日益强化,清中叶的戏剧创作已陷入衰退状态,传奇和杂剧的创作进入最后的阶段。该时期作家多从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中取材,宣传封建伦理道德和描写男女风情。如夏纶《新曲六种》、张坚《玉燕堂四种曲》、唐英《古柏堂传奇》17种。

蒋士铨 通过戏曲创作写民族英雄、志士仁人或社会习俗等,现存剧作以《红雪楼九种曲》最有名,而以《桂林霜》《冬青树》《临川梦》三种受人重视。剧作“吐属清婉,自是诗人本色”。人物刻画细致,语言娴雅蕴藉,以诗歌的才情写作曲辞,优美丽富有文采,有汤显祖的遗风。

黄图珌 《雷峰塔传奇》写成于乾隆初,分上、下两卷,每卷16出,凡32出。剧作以浓郁的神话色彩和强烈的悲剧性冲突,成功地塑造了多情善良的白娘子的艺术形象,其后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最优秀的经典剧目之一。

杨潮观 《吟风阁杂剧》共有32个短剧,每剧一折,每折之前有小序,说明作者意图,主题明确。在体制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力求创新,大多数剧本构思新颖,故事简洁完整,宾白流畅,曲词爽朗生动,富有诗意,有一定成绩,缺点是舞台效果不佳,案头化的文人气息太重。

桂馥 杂剧《后四声猿》包括4个短剧:《放杨枝》《投混中》《谒府帅》《题园壁》,分别以白居易、李贺、苏武、陆游四位诗人的故事抒发文人不得意的苦情和烦恼,注意人物心理刻画,曲词华丽流畅,尚有戏剧性。

第三节 地方戏的勃兴和京剧的诞生

地方戏的繁荣和京剧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戏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花部”与“雅部”之争:1技艺高超的弋阳腔与昆曲争胜,弋阳腔在北京的分支高腔取得优势,甚至压倒昆曲。2秦腔表演艺术大师魏长生进京,与昆、高二腔争胜,轰动京师,大有压倒后者的势头,占取上风。3高朗亭率徽班来京演出,以安庆花部,合京(即高腔)、秦二腔,组成三庆班,接着又有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即著名的四大徽班晋京,把二簧调带入北京,与京、秦、昆合演,形成南腔北调汇集一城的奇特景观。

京剧 道光初年,楚调演员王洪贵、李六等搭徽班在北京演出,二簧、西皮再度合流,同时吸收昆、京、秦诸腔的优点,采用北京语言,适应北京风俗,形成了京剧。此后又经过无数艺人的不断努力和发展,京剧逐渐流行到各地,成为影响全国最大的剧种。

地方戏的内容以反映古代政治、军事斗争的戏占有突出地位;其剧目绝大多数出自下层文人和民间艺人之手,靠师徒口授和艺人传抄,在戏班内流传,刊印机会极少,大都散佚。《庆顶珠》,又名《打渔杀家》,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极为出色。该剧不仅表现了对勾结官府为非作歹的恶霸豪绅的刻骨仇恨,还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封建统治势力与被压迫者之间不可调和的尖锐矛盾和斗争。

第四节 讲唱文学的盛行

讲唱文学的源流、演变和发展:唐变文→宋陶真、鼓子词→金元诸宫调、词话→明道情、宝卷→清代弹词、鼓词和子弟书。

弹词 兴盛于清中叶南方,由说、表、唱、弹四部分组成。说(说白),即说书人用书中角色的口吻以第一人称来对白;表(表述),即说书人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唱(唱句),以七言韵文为主,间或杂以三言而成十言句式;弹(弹奏),以三弦、琵琶为主来伴奏。开篇仅有唱、弹,本用以定场,后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曲艺形式。在语言上有“国音”、“土音”之分。篇幅很长,规模宏大。情节多叙写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往往是“大团圆”结局,带有传奇色彩和女性特有的浪漫情调,并含有程度不等的道德劝戒成分。《再生缘》最为优秀。

《再生缘》 全书20卷。前17卷陈端生作,后3卷为梁德绳续,道光年间侯芝修改为80回本印行,三人均为女性。作品较成功地塑造了孟丽君的艺术形象,并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热情歌颂了当时社会条件下妇女挣脱礼教束缚的思想和行为,赞美了女性的才识和胆略。

1结构庞大,情节离奇曲折,在布局安排上显示出超人的才华。

2叙事文情并茂,徐纡委婉,尤善铺排渲染。

3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细腻入微,富于女性的敏感、词气洒脱流畅,语言雅俗共赏。

4缺点:基本以七言排律铺写成长篇巨制,形式缺少变化而略显单调;情节的调度安排或留有人为痕迹而稍嫌勉强,状物写貌或堕入俗套而遗神失真;脱离生活、有违史实。

鼓词 主要流行于北方,以鼓板击节,配以三弦伴奏。说用散体,唱为韵文。其唱词一般为七言和十言句,其十言句采用三、三、四的形式。这是有说有唱的成套大书,篇幅较大。后又有与“弹词开篇”相近、只唱不说的小段,称“大鼓书”或径称“大鼓”,至今流传。

内容比较丰富,或写金戈铁马的英雄传奇,如《呼家将》;或写公案故事,如《包公案》;或写爱情婚姻题材,如《蝴蝶杯》;甚至还有滑稽讽刺性的调笑作品,更多取材于历史演义和根据以往的文学名著进行改编,前者有《梅花三国》,后者有《西厢记》《红楼梦》等。

子弟书 盛行于乾隆至光绪年间,旧说创始于满族八旗子弟,故名,代表作品有东派罗松窗的《百花亭》《庄氏降香》、西派韩小窗的《黛玉悲秋》《下河南》等。它属于鼓词的分支,只唱不说,演出时用八角鼓击节,佐以弦乐。又分东西两派:东调近弋阳腔,以激昂慷慨见长;西调近昆曲,以婉转缠绵见长。体制以七言句式为主,可添加衬字,篇幅相对短小。取材范围非常广泛,多选取一段富于戏剧性冲突的小故事或典型性场景,侧重抒发情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