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剧: 无价之宝被当成废品, 只卖了4000块!

 大师兄666999 2019-06-22

正所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当国宝遇到不识货的人时则凶多吉少,比如1900年王圆箓王道士发现了甘肃敦煌藏经洞遗书,目不识丁的他将大量古籍贱卖给了外国人;再比如说,刻有甲骨文的甲骨曾被当做“龙骨”的药材被损毁,着实是暴殄天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起让人咋舌的“八千麻袋”事件。

1912年清朝灭亡,存放明清档案资料的内阁大库移交给民国政府管理,由于当时政局动荡、资金短缺,内阁大库年久失修,许多档案被日晒雨淋。1921年,为了解决资金困难问题,负责管理这批档案的人竟然将8000麻袋、共7.5万公斤的档案资料偷偷运出故宫,这些无价之宝被当做废纸卖了4000元,让人痛心!

这消息传到了著名学者罗振玉耳朵里,大为震惊的他立刻寻踪觅迹,想要将其全部赎回来。然而此时1000麻袋、1万公斤的档案资料已经被毁了,剩下的7000麻袋也岌岌可危,罗振玉不惜倾家荡产、四处借钱,用13万元将剩下的7000袋买了回来,并对其整理汇编。小编不禁感慨:罗振玉先生真的是保护历史的大功臣啊!

几年后,罗振玉没有能力支撑档案的整理工作了,无奈的他只好将3万公斤档案资料转卖给了收藏家李盛铎,另外的几万斤档案资料运到了旅顺,归满洲国所有。1929年,李盛铎将自己手中的档案卖给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而伪满洲国的那部分档案交给了奉天图书馆。至此,这批珍贵的明清档案资料全部归公。

这就是著名的“八千麻袋”事件,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曾把这8000麻袋的清宫档案与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敦煌藏经洞遗书、居延汉简并称为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可见其珍贵程度。

新中国建立后,这批资料被接收到北京,无数专家学者开始沉醉于这些饱经沧桑的故纸堆之中,2004年编纂清史全面启动,如今距离定稿本依然遥遥无期,我们期待一部流芳百世的大型《清史》的问世,期待24史变为25史,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