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苗木人是怎样经营苗圃的?看了就知道

 乐康居 2019-06-22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嫂子夏金桂家就是苗木大户,主要种的是桂花,名字“夏金桂”就由此而来。《红楼梦》中第72回有一段贾宝玉和香菱对话,是这样描述夏家的:

合长安城中,上至王侯,下至买卖人,都称他家是‘桂花夏家。’宝玉笑问道:“如何又称为‘桂花夏家’?”香菱道:“他家本姓夏,非常的富贵。其余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因此才有这个浑号。

由此可知夏金桂家是苗商大户,垄断了长安城里城外的桂花生意不说,还是宫里盆景花卉专供商,完全可以与现在的国企相提并论。


古代的第一代苗商,可以说就是是从供应皇家园林需求开始的,可别小看皇宫别苑对园林的需求,看看《上林赋》,就知道上林苑规模之宏大已经不能用奢华来形容,周长340里,离宫70所,包罗了泾、渭、产、灞、沣、涝八条河流,面积堪比如今的几个大型森林风景区。皇帝要修园林,圣旨一下,文武百官、天下群臣,都争先恐后地巴结奉承,据说仅花草树木一项,就有3000多种。如果让你穿越到那个时候,说不定能狠赚一笔。

因此,如果能够和皇宫或者说是负责皇家园林的总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就可以发展成为皇商,像夏家一样,成为苗木大户,垄断市场。


除皇家园林外,私家园林的兴起,也驱动了苗木和盆栽花卉行业的发展,可以说古代私家园林成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于隋唐时期,两宋时期时达到了顶峰。

唐朝时出现了花市,据悉长安花市十分繁华,买花种花已不分阶级,已成为了一种时尚。有《卖花谣》曰:

紫艳红苞价不同,匝街罗列起香风。无言无语呈颜色,知落谁家池馆中。

花市之盛可见一斑。

那时,把种花为业的百姓叫花农,花农可以自己上街叫卖,不过通常是把花卖给花贩子,由花贩子放到街市上去卖,而花农挣得钱非常之少,地位也非常低。


宋朝,是花木行业发展的鼎盛时期,皇家国戚和士大夫阶层都以赏花为一大风雅之事,经常以赏花的名义举行各种party,什么桃花宴、梅花宴、海棠宴等等,赏花品酒,作诗吟词。还有土豪、文人举办各类以花会友的私宴,寻常百姓亦会组织各种花会活动。于是出现了花团、花局、花行等场所,以花会酒,以文品花,再邀上几个美女,香花美人,香艳至极。

那时,把专门从事花木种植的民户叫做园户或花户,他们掌握专业的栽培养护技术,梅兰竹菊等都有种植专业户,除卖花之外,还致力于新品种的研发,为市场推送一些新奇的花木或盆景,此时,这些园户和花户的地位俨然上升到了商人阶层。


总的来说,由于古代爱花赏花的社会风气,促就了花木产业繁荣发展,造就了传统花木灿烂的文化美,苗圃的经营逐步花农经济逐步发展为专业苗商经济,从社会的层面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萌芽,从苗业发展的角度说是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进步。

然而,这是古代人的花木产业,有着封建社会背景的深深烙印,如今,在这个信息飞跃发展的时代,你又是如何看待苗圃的经营与发展的呢?不容置疑,信息是这个时代的利器,亦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你是选择故步自封、继续观望?还是抢先一步,掌握信息,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做行业发展的领班人?


不想落后,就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多学习,多思考。为什么苗木通能拥有超10万苗木人用户,因为我们致力于打造最真实可靠的苗木供求信息平台,只为苗木行业的发展搬砖添瓦,只为花木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只为推进“苗木信息互联网化”这一历史必然趋势快速前进的步伐。行业的进步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