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巧】拍风光不能不用的渐变镜,使用终极指南(上)

 悟空wk74eo33f8 2019-06-22

在本文中

詹姆斯将向你介绍有关渐变镜一切的一切,从什么是渐变镜到如何读懂直方图来快速实现你肉眼看到的真实效果,写一篇名副其实的渐变镜使用终极指南。

詹姆斯 于震

澳籍华裔职业风光摄影师

著有《詹姆斯风光摄影笔记》I、II、III

我喜欢风光摄影,是因为我喜欢美景天成,我没有太多的远大抱负,也不指望别人能从风光摄影作品中看到我的喜怒哀乐,那些都是大师们应该考虑的事情。

我只希望能记录下来让观众看到时候发出一声惊叹!

也希望你看过这篇文章后,能够拨云见日,开始真正有效的使用渐变镜,拍出与众不同的风光摄影作品。

往期教程回顾:

拍风光不能不用的偏振镜,使用终极指南(上)

拍风光不能不用的偏振镜,使用终极指南(下)

八个步骤搞定ND灰镜的使用(上)

八个步骤搞定ND灰镜的使用(下)

瀑布摄影的终极指南上(十八个实例教你拍出同样精彩的作品)

图例壹

千层岩

拍摄参数

曝光 0.6秒、光圈 f/16、ISO64、14mm

新西兰南岛北端的千层岩,也叫做煎饼岩。

高潮位的海浪可以从涌泉洞里喷出,形成了美妙的间歇泉,当然这样的场景并不是每次去都可以看到的。

那天的日落也很漂亮,使用渐变镜让我单张照片就完成了拍摄,后期处理也非常简单。

真摄影加上简后期,是我这两年开始追求的境界。

图例贰

老人峰

苏格兰的天空岛,老人峰,英国风光摄影师的圣地,在暴雨后,我叠加使用了卡色 0.9渐变镜和0.9反向渐变镜拍摄,请注意拍摄时候我倾斜了一点滤镜支架。

拍摄参数

曝光 1/60秒、光圈 f/10、ISO64、24mm

自从相机被发明以来,我们一直试图复制我们身体最伟大的奇迹之一:人眼。 不幸的是,尽管从人类第一次拍摄光线已经超过100年了,但我们仍远未克服大自然。

为什么? 

因为在可见光谱中,你的眼睛看起来比您的相机好得多。

动态范围

DYNAMIC RANGE

动态范围(英语:dynamic range)是可变化信号(例如声音或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值。 这基本上定义了设备(如您的眼睛或相机的传感器)能够记录的亮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差异。 在现实世界中,动态范围定义了相机在非常暗的区域和非常清晰(明亮)的场景区域中查看细节的能力。

如果你想知道你的眼睛看到了多少,答案是惊人的。 你的眼睛有大约两倍于相机能够看到和捕捉的范围。

宽容度和动态范围的差别:

宽容度来自于胶片时代,数码相机更正确的说法是动态范围,不求甚解的我通常把他们理解成一样的意思。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用眼睛看着奇妙的夕阳时,你能够看到场景中的所有细节(在天空和陆地上)。 但是一旦你试图用你的相机捕捉它,你就会得到一个过度曝光的天空或曝光不足的前景。 相机的动态范围只能捕捉其中一个区域的细节,因此您必须选择。

但即使是最好的相机也只有动态范围只有人眼的一半。 那么我们怎么能希望拍摄美丽的日落或美妙的日出,捕捉所有奇妙的细节呢?

有不同的方法来克服这个问题,但我最喜欢的是使用中密度渐变灰镜(GND)。

这是一张最真实的对比图,我手持渐变镜在镜头前,遮住一半拍摄的效果。

改善局部对比度

Local contrast

尽管GND渐变镜通常会降低亮部和暗部之间的对比度,但每个区域内的对比度实际上会增加,这是因为极端色调更接近中间调,这是相机的色调曲线具有最大对比度(以及我们的眼睛对色调差异最敏感的地方)。

拍摄参数

曝光 30秒、光圈 f/8、ISO100、15mm

新西兰南岛的莫拉基圆石,使用0.9 反向渐变镜,从而改善颜色和细节的外观。 这可能是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好处,但可能会带来最大的改善。

图例叁

契约之地

米福峡湾,异形四《契约》拍摄地,《碟中谍六》取景地。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摄影师经常使用GND滤镜,即使场景的动态范围符合相机的正常功能。

因为它可能给云层提供更多的细节,给地面更多的对比,或者通过使天空变暗来使画面显得更加戏剧化。

其实对于我这样的职业风光摄影师来说,在摄影包中放入一套高质量滤镜几乎和一个好的三脚架一样重要。

什么是渐变镜?

Graduated Neutral Density Filter

GND是由两个不同部分组成的滤镜 一个完全透明的区域和一个较暗的部分。 通过将滤镜的最暗部分设置为与场景中最亮的部分相对应,可以减小画面中的曝光差异(动态范围)。

减少曝光差异是为了减少场景的动态范围,从而使您的相机能够同时捕捉场景的明亮和黑暗区域的细节。

GND曾经是成功的风景摄影师隐藏的秘密, 虽然它们已经使用了一百多年,也许现在后期处理已经变得非常流行,但是许多摄影师(包括我)仍然喜欢“在相机中正确拍摄”,也许有很多人会说渐变镜已经过时了。

渐变镜可以弥补相机CMOS原生宽容度的不足,在拍摄前期解决亮部过曝、暗部死黑的问题,渐变镜是风光摄影中使用很频繁的滤镜,也是我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开始分享渐变镜的使用方式以及最适合它的情况之前,让我们首先介绍几个基础知识。

渐变镜是最常见的风光滤镜,反向渐变镜目前也越来越多人开始使用了,中心渐变镜也是一种特殊滤镜,并没有多大的实际用途。

渐变镜的类型

Graduated Neutral Density Filter

GND通常通过滤镜的透明区域和暗区域之间存在的过渡类型来区分。因此,我们可以确定三个GND系列。

硬边渐变滤镜:

其特点是在透明区域和暗区域之间有清晰的边界(很明显,一个开始,另一个开始)。因此,当场景的明亮区域和暗区域之间的分离非常明确时(例如海上的地平线),可以使用它们。

软边渐变滤镜:

其特点是柔和的过渡(它们逐渐从亮变为暗),因此在明暗区域之间的过渡不那么清晰时使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山区拍摄。

反向渐变滤镜:

只不过是硬边缘的GND,暗区逐渐消失,从分离线移动到滤镜的上边界越多(意味着它在中间比在边缘更暗)。

基本上,它们是为了更好地拍摄日出和日落而发明的,因为光线在地平线(中间)上更加强烈。

如果你喜欢拍摄海景,RGND将永远是你最好的朋友之一!

中心渐变滤镜:

中间暗,上下亮过渡,适合太阳刚好不是在地平线上,或者明暗交界不明显的日出日落风景拍摄。

磁吸圆形滤镜

口径分类:37/40.5/43/46/49/52/55/58/62/67/72/77/82/86/95/105mm

让我们来实际感受一下尺寸的区别吧,以下分别是100mm、150mm和170mm的ND1000的实物扫描对比图。

很多人经常向我咨询应该买什么尺寸的方形滤镜来配合自己镜头,理论上方形滤镜可以通过不同的滤镜接环使用在不同的滤镜上,大多数人都希望能使用一套滤镜通用在所有的镜头上。

想法是美好的,实际并不完美。

让我们先来看看常见的方形滤镜尺寸吧:85mm、100mm、120mm、150mm和170mm。

85mm 方形适用于77mm 以下口径且焦距为大于 18mm 的镜头,85mm指的是滤镜短边的长度。85mm尺寸的滤镜最早是高坚的标准尺寸,原本都有淘汰的感觉,不过随着微单的普及,小型滤镜系统又找到了生机,不过我会推荐使用100mm 替代它。

100mm方形适用于82mm 口径以下且焦距大于等于 16mm 的所有镜头,佳能尼康的16-35mm 都可以应用100mm滤镜,是最常见普及的滤镜系统,也是入门爱好者的首选。

120mm方形只有个别厂家生产,不属于主流范围。

150mm方形适用于大口径灯泡镜头,比如尼康14-24mm 、腾龙 15-30mm、适马14mm f1.8这类主流超广角镜头。

170mm方形则是 150mm的升级版,彻底解决了150mm 在类似佳能11-24mm镜头上的暗角问题,缺点是尺寸太大不易于携带。

问题一:

为什么要有这么多尺寸的方片?

超广角💡

不同的尺寸主要为了解决超广角镜头的漏光和暗角问题。漏光很好理解,首先你的滤镜必须比镜头大才可以防止漏光,延长一点思考也能推论出小滤镜用在大广角上也会出现暗角。

再引申一点可以想到叠加更多的滤镜也容易出现暗角。

所以很容易理解100mm的滤镜无法适用于1424、1124这类超广角灯泡头上。

但是150mm和170mm这种巨型镜片是否还有差距呢?

我的实际使用体会是 在14MM端 150mm的滤镜支架上2片滤镜基本可以实现无暗角,但是上3片滤镜大多会呈现一点的暗角。

结论:尼康1424镜头 最好使用150mm的滤镜支架系统,佳能的1124就建议使用170系统了,而我目前主力镜头 Nikon 14-30镜头就可以使用100mm滤镜支架系统。

转接环

基本可以,卡色150mm转接到77mm或者82mm的接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渐变镜解决了,灰镜和偏振镜用在小口径镜头上更没有问题了。

不过实际上我是肯定不会把170mm滤镜使用到小口径镜头上,因为有种大头娃娃的感觉,不过实际操作中偶尔这样操作也是可以的。

同理100mm的滤镜也可以取代85mm滤镜,这个也是85mm滤镜很少人配的一个原因了。

大家知道镜头焦距其实意味着不同的视角,广角视角更宽,长焦视角越窄,想象一下滤镜紧贴着镜头放置,我们可以把这个图的视角比例认定为正确的比例,所以我用了三个红框来表示17mm、70mm和200mm最经典的三个焦距。

初看也觉得问题不大吧,好像渐变还算自然。想象一下画面最终是投影到同一块CMOS上,实际的像素大小是一样的,所以我把后两个图块拉伸放到到和17mm一样的色块再来看看。

可以看出 在17mm时,明暗对比是0.9 三档,那么70毫米处 明暗对比就只剩下0.3 一档了,到200毫米处几乎就明暗接近了,当然你也可以通过移动渐变镜使用更下方一些过渡,效果可能会好点,但是档位肯定是下降了很多了,而200mm几乎就变成了一块灰镜了。

新西兰 麦肯锡盆地 0.9渐变镜 曝光:1秒 光圈: f/11 感光度: ISO100 焦距: 70mm

所以我建议使用渐变镜的极限就是24-70mm镜头,超过70mm焦距其实渐变镜就没有实际价值了,灰镜和偏振镜也同理。

方的渐变镜模拟使用到图片上可以根据构图的需要把明暗带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