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路明摄 亲情,友情,故乡情,浓浓在这里交织。歌声,笑声,哽咽声,尽情在这里交融。回忆插队经历,品味劳动生活细节,有苦,有乐,有风有雨亦有歌。五十年前,响应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带着满腔热忱和激情投入到祖国的北方黑龙江省黑河。战天斗地,开荒建点,筑战备公路,艰苦创业,传播文明,用最美好青春年华和辛勤汗水,在黑河大地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离开黑河后知青战友们始终关注第二故乡,挂念着黑土地父老乡亲,为宣传建设新黑河献计出力,招商引资,宽广,朴实,厚重的知青情怀,黑河人民不会忘记。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些口号将是黑土地知青的一生历史记忆,久久不能忘怀! 老知青合影,新文化结晶。成长生命的江,黑龙江,创业成家的江,黄浦江。当年是拿枪杆子建设边彊保卫边疆的民兵战士,又是拿着锄杆顶着日烈与虫咬刨垄沟的劳动者。如今,是东方明珠的建设者,是新上海的主人,却又有着黑土地知青十年临时户口,双重身份的特殊知青,是国际绝有的(独生子)。这是一个旋转时代,知青的真理还在呐喊,左一下,右一下,上山下乡,病退返城,竞争上岗,要文凭不要下乡铲地的实际水平,下岗下海自谋生路。穿越那久远的时空距离,折腾这一代知青人,是一首唱不完的酸,甜,苦,辣的生命赞歌。知青的插队生活情景有永远照不完心酸镜头,面对困境勇敢迎着有拍不完的微笑美丽面容。这就是中国知青精神,这就是中国知青世界级的度量与气魄。 老知青合影,新文化结晶,宁静的兴安岭没有音乐,却演奏出最动人的知青旋律,冰天雪地没有语言,却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最能磨炼人的意志,黑土地没有笔墨,却是一幅最美的画卷,知青的历史丰碑永存。坐上当年的青年号列车,去寻找当年的感受与寻梦,寻找当年的青春与才华,是什么力量,什么精神支撑这一代知青,是中国梦与知青梦紧密相连在一起。这一青年号列车上的当年小伙姑娘,如今已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带着儿子,孙子一同来感受当年坐青年号的情景。当年一起坐青年号的知青,回家时成双成对,有厂长,国企老总,有南北结合的干部与工人,有不断求进的专家与学者,在各项岗位上发扬知青精神的所有插兄。精神境界的超越,能摆脱物质视野的虚脱,人在不同环境下生活,追求不同乐观向上其乐无穷。这就是中国知青的崇高境界。杨永生摄/文2017.26. |
|
来自: 品谋图书馆馆藏 > 《回首那些难忘的知青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