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遗产名录——欧洲篇(四十八)

 金色年华554 2019-06-22

马其顿

奥赫里德地区文化历史遗迹及其自然景观

奥赫里德镇坐落在奥赫里德湖边,是欧洲最古老的人类聚居地之一。它建于公元7世纪至19世纪,拥有最古老的古斯拉夫修道院和800多幅11世纪至14世纪末的拜占庭风格的画像。奥赫里德镇被誉为仅次于莫斯科托里托拉可夫画廊之后世界上最重要的收藏地。

世界遗产名录——欧洲篇(四十八)

奥赫里德自然历史文化区的人类居住史可以追搠到公元4世纪希腊征服该地之前,那时伊利里亚人就定居在此。紧密修建在城墙内的奥赫里德旧城,庄严的要塞占据了显要位置。其气势压倒了附近占地700平方米、绘满壁画的早期基督教大教堂。狭窄曲折的街道和林荫路组成的中世纪城市布局完好地保留下来。奥赫里德的宗教建筑在城市风景中非常突出。其中有早期的长方型教堂、修道院、中世纪教堂;充满11世纪壁画,延展400平方米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艺术的杰作。17至19世纪建成的刷成白色的房屋,每一座都沐浴在阳光下并且望得见奥赫里德湖,古城中可以发现无数史前遗迹。


保加利亚

博亚纳教堂

博亚纳教堂地处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以南约8000米处,维托沙山麓索菲亚南郊的博亚纳村,也有翻译为鲍亚纳教堂、博雅纳教堂,始建于10世纪末,整个修建过程历经几个世纪,是保加利亚13世纪以来唯一一个保存完整、体现保宫廷艺术特点的文物建筑,被誉为“索非亚王冠上的明珠”的博雅纳教堂,是保加利亚著名的东正教教堂。

博亚纳教堂由三座教堂组成。尽管其建造年代和风格各不相同,但却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建筑整体。三座教堂的平面均呈正十字形,上面建有圆屋项,外表装饰富丽,其中两个最古老的教堂还用陶瓷片进行了装饰。

世界遗产名录——欧洲篇(四十八)

东教堂的建筑设计是典型的希腊十字型风格,上面有一个圆屋顶,东侧有向外突出的半圆形后殿。后殿墙上有一个20多公分高的拱型小洞,是防御用的。

那个时代,古保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战胜拜占庭军队,联合建立自己的国家——斯拉夫保加利王国,为防御外族的入侵,他们在塞尔迪卡周围修建了坚固防御系统——35个要塞和城堡,博雅纳教堂就建在要塞内部,是中世纪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从教堂南侧可以看到这个建筑的整体效果。墙体中部有一个仅容一人出入的门,门离地面4米多高,有可拆卸的铁架楼梯通向地面。门的上端和两侧各有一米高的潜入式盲拱型门。门上方是被称为“狼牙”的同心圆型砖饰。砖饰上有一排小孔,据说这些小孔原来镶嵌着漂亮的陶瓷片,曾经非常富丽堂皇。

世界遗产名录——欧洲篇(四十八)

最古老的东教堂。曾经遭到地震的严重破坏,墙体上有明显的裂痕。教堂上的壁画破坏严重,只有一小部分保存下来。壁画有内外两层。根据研究,外层的壁画和中教堂的壁画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而且是同一画家的手笔,估计也是“博雅纳大师”的杰作。内层壁画是才被发现的,不知处于什么目的,这层壁画被一层厚厚的石膏给盖住了,所以消失了几个世纪。这层壁画应该要比外层的久远,创作年代早于13世纪的。

进入教堂内,西教堂内部空空如也,没有如何装饰,也没有任何摆设。据说这里是专供教堂工作人员和信徒们休息的地方,教堂成为游览胜地之后,这一功能自然废弃了。


马达拉骑士浮雕

马达拉骑士浮雕是保加利亚著名古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首批公布5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项目之一。

世界遗产名录——欧洲篇(四十八)

维托沙山位于索非亚以南812公里处史料记载它最早称“斯科帕尔”意为“峭山”。保加利亚独立后改名为“维托沙”总面积278平方公里。“黑峰”为最高峰2285米因终年搏击天际乌云而得名。

古代这里为橡树茂密、人迹罕见的山区十七世纪开始开发1934年被辟为公园。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巴尔干半岛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位于索非亚市中心同名广场上。它是为1877年1878年俄土战争俄军“解放”保加利亚而建。教堂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名。


卡赞勒克的色雷斯古墓

卡赞利克的色雷斯古墓发现于1944年,其历史年代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即公元前4世纪左右。古墓位于色雷斯王修瑟斯三世时期的都城修瑟波利斯附近,是色雷斯王国大片墓地中的一部分。

该古墓为圆形建筑,内有狭长的地道和圆形墓室,古墓中的绘画作品是保加利亚保存最完好的古希腊时期艺术杰作。

世界遗产名录——欧洲篇(四十八)

色雷斯古墓是保加利亚古代色雷斯墓葬。它位于保加利亚中部巴尔干山脚下的“玫瑰谷”中的卡赞利克城城边。卡赞利克城是在中世纪的克伦要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以盛产香料闻名,被誉为保加利亚的“玫瑰谷之都”。同时,这里也是古代色雷斯文化的中心,有大量的色雷斯文物出土,其中就以 1944 年发现的这座公元前 4 世纪的色雷斯古墓最为著名。

色雷斯古墓保存完好。在一座耸起的宽大坟头下,有一个长方形的前庭,从前庭向前,一个狭窄的石砌通道口后面是一条拱顶的走廊,走廊的尽头是墓室,里面安葬着色雷斯王子夫妇。墓室的直径为 2.65 米,顶高 3.25 米,室顶呈钟罩形,走廊与墓室全部用砖砌成。这是当时色雷斯建筑艺术的典型。墓壁上有精美的彩色壁画,表明希腊艺术已在当时色雷斯贵族中广泛传播。


伊万诺沃的岩洞教堂

伊万诺沃石凿教堂坐落在保加利亚鲁塞城附近,是全部开凿于山岩上的教堂。12世纪末,僧侣们在沿河岸的山岩上开凿了许多房间和教堂,并以长廊和木拱连在一起,工程一直延续到1396年,约为100年。几乎所有的教堂里都装饰有大型绚丽的壁画。伊凡诺沃岩洞教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首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名录——欧洲篇(四十八)

这一庞大建筑群修建于12 世纪初,工程最初是由僧侣若阿香倡议的,他后来成为保加利亚的第一位天主教大主教。1396 年,工程全部完工。在伊凡·亚历山大统治时期,该工程与塔尔诺沃地区的文艺繁荣交相辉映。无论是中世纪的特谢尔旺城,还是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的都城大特尔诺沃,与伊凡诺沃的联系都一直比较密切。而且,由于保加利亚历代国王的慈善与捐赠,特谢尔旺和大特尔诺沃对伊凡诺沃岩洞教堂群的建造与布置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现在,在三个岩洞教堂中还可以看到当年一些捐赠人肖像的碎片和一些题铭,题铭上记载了保加利亚国王盖奥尔吉·泰尔塔一世于14世纪初在此出家,死后就葬在悬崖上的一个石墓里。过去,这些大大小小的岩洞教堂由长廊和木拱廊连结在一起,后来由于山体滑坡和塌方,一些长廊和拱廊遭到了破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