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器维修 第10课 >>本课重点<< 由于影响油漆喷涂的因素众多,这节课就来为大家分享上漆出现咬底桔皮发白离油如何解决。 大家好,我是油漆 很多师傅在使用我们的时候 我们常常会产生咬底桔皮发白离油 真的不是我们调皮 来不及解释了 大家快上这节课 学会以后好好拯救我们吧 咬底(底漆脱层的一种) 问题现象 咬底主是上层涂料中的溶剂把底层漆膜软化、溶胀,导致底层漆膜的附着力变差,而引发的起皮、揭底现象。 问题原因 1 封闭底漆未完全干燥就涂底漆,底漆中的溶剂极易将封闭底漆溶解软化,引起咬底、脱层。 2 喷油漆时时间间隔过长,反复喷涂次数过多则产生咬底现象。 3 油漆不配套。如底漆用酚醛漆,面漆使用硝基漆,则硝基漆中的溶剂就会把油性酚醛漆咬起,并与原附着基层分开。 4 前一道涂层固化剂用量不够,交联不充分。 解决对策 1 应待底层涂料完全干透后,再喷涂第二层涂料。 2 喷涂溶剂性的涂料时,要技术熟练、操作准确、迅速,防止反复喷涂。 3 底层涂料和面层涂料应配套使用。 4 对于严重的咬底现象,需将涂层全部铲除干净,待基层干燥后再选用同一品种的涂料进行喷涂。 桔皮 问题现象 漆膜表面不平整,如桔子,柚子的果皮。呈现凹凸状态(轻微的桔皮是一般正常现象,不能称为缺陷)。 问题原因 1 油漆太稠,稀释剂太少。 2 喷涂压力过大或距离太近,喷涂漆量少,距离远。 3 施工场所温度太高,干燥过快,漆不能充分流平。 4 作业环境风速过大。 5 使用低沸点稀释剂,漆雾抵达涂面时,溶剂即挥发。 6 加入固化剂后,放置时间过长才施工。 解决对策 1 注意油漆配比,注意合理调漆。 2 充分熟练喷枪使用方法。 3 改善施工场所条件。 4 防止在强风处涂装。 5 使用适当的稀释剂调漆。 6 加入固化剂调漆后尽快用完。 发白 问题现象 涂膜含有水份,涂膜颜色比原来较淡白,涂膜呈现白雾状。 问题原因 1 板材含水率过高,日久水份挥发积留于漆膜中导致发白。 2 环境湿度过高。 3 施工表面、容器、喷枪、油漆中混有水分。 4 稀释剂挥发太快。 5 底层漆膜中含有的水分没有清除干净。 6 对于黑胡桃木等深色板材使用透明性较差的油漆,因为透明性问题发白。 7 油漆施工过厚。 8 固化剂配套错误,与油漆不相容而发白。 解决对策 1 板材施工前要经过干燥处理,控制板材含水率在12%以下。 2 对于深色板材要选用透明性较好的油漆施工。 3 油漆施工不要一次性厚涂。 4 不要在湿度高时施工,如必须可加入适当慢干水(防白水)。 5 施工表面要清洁干净,不要沾上水分。 6 涂料、容器中不要混入水分,每天早上放掉空压机和油房空气管道过滤器里的积水。 7 使用指定的稀释剂和固化剂。 8 底层涂膜的水要晾干,特别是用水磨时。 离油(起油窝) 问题现象 离油是涂膜表面上出现局部收缩,好象水洒在蜡纸上似的,斑斑点点露出底层的花脸状现象,又叫鱼眼、发笑、缩孔等。 ![]() 问题原因 1 被涂物表面有水分、油份或油性蜡等,在包装车间喷毕丽珠时面油就会出现油窝。 2 空气压缩机及管道带有水分油污。 3 工作环境被污染,喷涂设施及喷涂工具不洁。 4 油漆中不小心混入水、油等不洁物。 5 擅自加入消泡剂等化学物品。 6 底层油漆品质不良,或受到污染。 ![]() 解决对策 1 被涂物避免污染,且需要打磨彻底。 2 使用油水分离器,并定期排水,二小时一次。 3 作业场所、器具避免污染油污、蜡等,衣物、擦拭布被污染应清洗清洁后,才可接触作业物,施工中注意不让杂物掉入漆桶。保持设施、调漆罐、工具洁净。 4 旧涂膜在涂漆前用溶剂擦拭干净并打磨彻底后再予以施工。 5 不要擅自加入其它化学物品。 6 如在喷涂时发现有油窝现象,应立即停刷,并用溶剂将油窝部分洗净,待表面干后,重新喷涂一遍涂料。 下期预告 学了上漆以后 很多师傅遇到没有原漆的情况下 不知道怎么调色 下节课会为带来颜料的构成及特点 学好色彩学以后 相信大家都是调色高手了 图片与资料来源:网络 |
|
来自: 快乐生活utbsgt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