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一带本土用于盆景造型的植物常见为榔树、三角枫、金雀、雪松、相思树、七子花、茶花、黄杨、腊梅、石榴、枸骨……等等。 静听松涛 登高望远 但近几年,杜鹃逐渐成为盆景的新宠。 其实,杜鹃花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杜鹃花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到唐代,出现了观赏的杜鹃花,此时杜鹃花就已移栽入庭园栽培。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年)对杜鹃花情有独钟,不但写下了许多赞美杜鹃花的诗句,而且还亲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写下了“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820年终于移植成活,诗曰:“忠州洲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据记载,唐贞观元年(785年)已有人收集杜鹃品种栽培,最有名的是镇江鹤林寺所栽培的杜鹃花。 宋代对杜鹃花的栽培又有新的发展,诗人王十朋曾移植杜鹃花于庭院:“造物私我小园林,此花大胜金腰带。”南宋《咸淳临安志》:“杜鹃,钱塘门处菩提寺有此花,甚盛,苏东坡有南漪堂杜鹃诗,今堂基存,此花所在山多有之。”说明杜鹃花在杭州庭院已多见。 明代,对杜鹃花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如志凉《水昌二芳记》,1563年《大理府志》、1587年李时珍《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等刻本中都有不同程度关于杜鹃花的品种、习性、分布、应用、育种、盆栽等记载。如1563年《大理府记》中,记载杜鹃花谱有47个品种,大理的崇圣寺、感通寺等寺院已栽种杜鹃,并育成五色复瓣品种,《草花谱》记有“杜鹃花出蜀中者佳,谓之川鹃,花内十数层,色红甚;出四明(今浙江四明山)者,花可二、三层,色淡”。 清代,已经有了杜鹃花的盆景造型,朱国桢《涌幢小品》记有“杜鹃花以二、三月杜鹃鸟鸣时开,有两种,其一先敷叶后著花(先叶后花)色丹如血;其二先著花后敷叶(先花后叶)色淡,人多结缚力盘盂翔凤之状”之名。而且,对杜鹃花的栽培已有一整套的经验,记载也多,如《花镜》《广群芳谱》《滇南新语》《盆玩偶录》等。嘉庆年间(1796-1820)《苏灵录》将杜鹃花盆栽列为“十八学士”第六位。道光年间(1821-1850)《桐桥倚棹》中提到“洋茶、洋鹃、山茶、山鹃”的记载,说明此时中国内已引入国外杜鹃栽培了。 浙江省诸暨市杜鹃花协会于今年4月13日在紫阆村举办首届杜鹃花节,盛况空前。 紫阆村位于浙江省诸暨市西北部,历史悠久,村落的形成已有上千年,文化昌盛,人杰地灵。 ![]() 紫阆村留余堂 ![]() 留余堂的对联:留一点善念心田使儿孙永耕,做几件学习吃亏事以百世使用。 紫阆村一共有约1300户人家,其中50%的人家房前屋后会种一些杜鹃。 ![]() 紫阆村专业种杜鹃的有20多户人家。如徐建波,蒋生新等。徐建波,原本从事轻纺产业。儿子接班后,他潜心研究杜鹃盆景。在他家的厂区和住宅周围,种的都是杜鹃,面积多达20亩。 ![]() 六米多高的杜鹃之王 《寒食日题杜鹃花》 唐·曹松 一朵又一朵, 并开寒食时。 谁家不禁火, 总在此花枝。 诸暨市紫阆村首届“杜鹃花节”部分作品欣赏: ![]() ![]() ![]() ![]() ![]() ![]() ![]() ![]() ![]() ![]() ![]() ![]() ![]() ![]() ![]() ![]() ![]() ![]() 万马奔腾 ![]() |
|
来自: 华民 > 《盆景欣赏及养护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