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林徽因身上看自我克制:人有多自律,便有多自由

 蜀中龍門 2019-06-23

自律的人生最潇洒,这件事,在林徽因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1.png

一、对情感自律

建筑师林徽因,最被人树枝的,不是她的事业,也不是她的文采,而是她的感情生活。

16岁那年,她遇见了大她8岁的徐志摩。初遇爱情,便遇见了极度浪漫的诗人,那颗心自然而然被吸引。但当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出现在林徽因面前时,她的做法和一般自诩真爱的第三者截然不同。13.png

哪怕再痛苦,哪怕再难忘,她也快刀斩乱麻,逃离了这段感情。

她知道,一个有妇之夫,永远不会是对的人。

徐志摩在婚姻里,辜负了发妻,在爱情里,隐瞒真相辜负了林徽因,这个人,嘴上再说“我爱你”,心里可能也最爱着自己。2.png

那一年,林徽因也不过16岁,却能够克制感情,斩断错误的人,也难怪最终她能够遇见梁思成,并且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女子的毅力和智慧从来不输给男性,可那些败倒在成功路上的女子,绝大多数都因为在感情上不自律。

如萧红,被鲁迅誉为第一才女的女子,最终因为感情,将自己生活过得一团乱麻。

林徽因不是如此,哪怕再年轻,她也懂得孰轻孰重,懂得什么是底线,也懂得“如果自己不对自己狠,那么生活一定会对你狠”的真谛。3.png

二、对学习自律

林徽因最厉害的地方,是永远懂得自己最重要,永远懂得学习最重要。

蒋碧薇为了徐悲鸿,远走海外,却放弃了学习。林徽因和梁思成,共赴国外求学,成就一段佳话。一个女子,倘若放弃了学习,甘愿成为男人的附庸,她的生命,自此也失去了绽放光芒的可能。4.png

每个人都先是自己,其次才是妻子或者母亲。

林徽因自小跟着父亲在外游学,哪怕是和徐志摩火热的那段时间,她依然没有放下学业。后来跟随梁思成出国留学,她同样以不逊色于梁思成的成绩拿到了毕业证。5.png

她想学建筑史,可学校因为她是女性拒绝了她,但林徽因没有放弃,反而靠着极端的自律旁听完所有的课程,最终成为一代建筑大师。她的墓碑,是梁思成亲手设计的,上面没有谁的母亲谁的妻子,有的,只有六个大字“建筑师林徽因”。

“建筑师林徽因”,这是梁思成,给自己妻子最高的评价。6.png

因为对学习的自律,林徽因的一生都坚持有自己的事业。她和普通的闺阁女性不同,她能够和丈夫共进退,可以和丈夫一起打天下,可以和丈夫以为为守护中国建筑史而战。

这样的魄力,都是学习上的自律,给她铺垫的底气。7.png

三、对人格自律

很多人说林徽因“绿茶”,可他们从来不了解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那一年日军侵华,她不是没有机会出国避难,却选择坚守在最苦的国内,忍受着疾病的侵袭,只为了“共赴国难”。她知道,国内还有太多建筑等着自己去挖掘,她知道,战火会波及这些人类共同的智慧。

那一年,她的孩子问她:“日本人打过来了怎么办?”她冷静自持,说:“中国的读书人,总有最后一条路可以走,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8.png

为了国家大义,她可以置生死于度外,很难想象,这样的女子会是一个沉迷于情感的。

她和她的丈夫梁思成,花了十几年的功夫,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只为了绘制出那本《中国建筑史》。那个时候,国际上都不承认中国有建筑史,极尽嘲讽,是她和梁思成一起,甩了外国人狠狠一耳光。

上述的种种,不是躺在家里谈情说爱便能够完成的。10.png

《中国建筑史》里的一字一句,还有翻译成英文的字字句句,都是她和梁思成一起的功劳。若是完成了这么多工作的林徽因,还能拖着孱弱的身子去谈情说爱,那也真是奇迹了。

而关于林徽因同时爱上两个人的言论,来源是梁思成的后妻林洙的一本书《林徽因、梁思成和我》。这本书出版之际,林徽因已不在世,梁思成也不在世,甚至连当时所有能够说得上话的人,都已经垂垂老矣。9.png

一个后妻,甚至还会再公开场合抹黑前妻,并且以林徽因不会做家务为由对她进行嘲讽,人品到底如何,自有论断。

林徽因是自律的,所以她的人生充满了选择权。

她可以出国,却选择共赴国难;她可以成为安逸的贵妇人,却选择和丈夫一起舟车劳顿;她可以选择更轻松的生活,以此来换取长寿,却选择了奋斗的一生,还因为北京城墙被拆,绝望到绝食而亡。14.png

人有多自律,便有多自由。

如林徽因这样的女子,值得每个人尊敬。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