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毓秀谈画种交融

 摩羯天尘 2019-06-23
原创: 毓秀书画 刘毓秀书画 3月12日

我对国画山水很感兴趣,同时也喜欢看各种画,特别是油画和水彩画。看画多了,就有思考,写成一篇小文,发给大家共同探讨。

油画真是本事大。据说在照相发明之前,世上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油画留影,以供社会之需。观看作油画,常常使人感到是在施展精湛的技艺,创作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像是在雕塑,精雕细刻,一丝不苟。油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起主导作用。有人说油画是画之本义,画之本法,也就是说,油画是真正的绘画,纯粹的绘画,是画的“正业”,油画在绘画领域中的地位,有如传统乐器中之钢琴,舰队中之航母,是其他画种所不能比的。

后来有了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油画受到了挑战。据说欧洲有一位著名画家曾感慨地说,他研究了大半生并写出了一吋厚书的“透视学”,被一指按快门就解决了——绝对准确,丝毫不差。再后来,大自然一切瑰丽的色彩也可由摄影轻易得到。所以国际上很多美术院校,原来的“造型”训练课现在都取消了。

而中国画就不同了。照相技术没有对中国画形成冲击和挑战。这是因为,中国画虽然也叫“画”,但一直没有承担再现物象的任务。中国画是使用与书写汉字书法同样的毛笔和宣纸,用写意的方法,“以形写神”,“澄怀观道”,是卧游、是畅神,是在抒情、在言志,可以说是在写诗、在吟唱啊!照相越发展,越显得中国画的可贵,因为照相无论如何发达,也照不出《千里江山图》,更照不出《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啊!

毓秀原创雪景山水:江山初雪图

(尺寸:四尺整张  68x136cm)

 (画中题记:画论有云,冬山如睡。归人轻步,幸勿扰之。)

中国画这种抒情、畅神的作用,水彩画也有一定的体现。水彩画透明的色彩和水的流动性,使作画过程淋漓酣畅、自然洒脱、自由痛快,渲染中偶然性的效果,更是惊喜不断,神采飞扬,完全是情感的抒发,很少有那种功利意味了。照相的发明,没有限制水彩画的发展,近年来水彩画已从小兄弟成长为不容忽视的大画种,“在画种交融的未来,将承担起改造油画、水墨画的作用”(美术教育家于久洵语)。

现在很多人都指出已经出现了“画种交融”的现象。还有人提出“油画民族化”的主张。中国当代油画,“写意”的成分越来越多。有一位油画家邢先生,在他的油画作品中,分明看到了有近乎毛笔在宣纸上挥写的笔意,看到了色彩的流动、渗化,从印刷品图片上简直看不出是中国画,水彩画,还是油画。有一位水彩画家蒋先生,他画的水彩画,其造型的坚实有力绝不在油画之下,同时还具有水墨气韵和诗情。

当代中国画本事也大了。用线描和水墨技法画的人物画,也很传神,而且别有韵味。优秀的国画家,能创作表现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历史题材巨制,这种作品,我觉得将来很可能会成为国之重宝。

水彩画传入中国只有一百多年,而中国人对之却很有亲近感,可能是因为同样使用水的缘故吧。现在水墨画家大多学习水彩技法,使得画面更为耐看。当代“泼墨泼彩”画法,已公认为是学自水彩画,或者说是通过学习水彩画法而发展完善起来的。这些都印证了画种交融现象的存在。

当然,也有人主张画种的独立性,水彩不要搞成水粉、油画的模样,要保留“水味”;油画不要放弃“画之本义”的地位和优势;而中国画也不要偏离中华文化的根基,要发扬“国味”。这也有道理。不过我总觉得画种交融是好事。正像世界各民族相互学习对方的长处,以丰富自己的文化,使得自身更优秀一样,是让人欣慰的大好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