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能上映,是这个时代的幸运

 汕头能率 2019-06-23

盼星星盼月亮,《千与千寻》终于在国内上映了。

飘飘前几个月写黄海的推送,最近也突然在微博被疯转两万多条。(戳蓝字回顾中国电影出过的丑,都被他挽救

一开始飘飘还很是不解,黄海怎么了?

到电影院才明白,敢情这次国内《千与千寻》海报,也是由黄海操刀。

可这张流露出蜜汁诡异感的海报,你真的看懂了吗?

表哥的老友 @罗罔极 今天就要借这张海报,聊聊那些年,我们没看懂的《千与千寻》。

文 | 罗罔极

「柳飘飘了吗」已获权转载

从二零零一,到二零一九。

这十八年,我们都发生了哪些改变?

小时候,我拥有充裕的时间,梦想能得到一台任天堂的游戏机;

长大后,我买了全机种制霸,却再难挤出两小时玩游戏的时间。

小时候,我坐在电视旁按时准点,每天坚持等待星空卫视播的动漫;

长大后,我把卧室装修成了影院,却再难静下心来追逐那些个新番。

小时候,我在CCTV6看见一部动画片,看得满头雾水但又莫名心欢;

长大后,我在微博意外刷到这个视频,不仅感慨万千甚至泪流满面——

是的。

这十八年,我们其实一直在变。

而所谓经典,就是能够抵得住岁月,抵得住你的任何改变。

你五六岁看它,会激动不已;你十几岁看它,也仍然开心。

数十年过去,当你长大成人,你会发现人生的真谛,其实就藏在这里——

《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的故事,是从一条隧道开始的。

搬家途中,少女千寻陪同父母,意外穿过一条神秘的隧道。

隧道另一侧,是一个没有人类,只有妖与神存在的异世界。

这个异世界里,有一处集古典和奢华于一体的建筑:油屋。


油屋,究竟有何意义?

它是异世界的星级酒店,为妖与神提供娱乐和保健。

另一方面,它又跟人类社会,存在某种神秘的联系。

正如千寻的父亲所说:

果然没错 这里是以前主题公园的残骸

90年代的时候到处都在筹备开发

后来金融泡沫破裂了 大家都破产了

这一定也是当年所造成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日本的泡沫经济尚未破裂。

彼时的日本,迎来空前的繁荣,人人都沉溺于享乐之中。

有多空前?

有多繁荣?

有多享乐?

早上,随便走进一条街,就能看见各色美食数不胜数。


夜晚,各路神仙揣着现金,纷纷来到豪华的油屋。

吃美食、开包间、泡温泉。

无论大厅还是套房,全都被象征奢侈的金色弥漫。

但请注意——

如此华美的环境,却总有些客人低头冥思。

他们沉默不语,精神极度萎靡,还喜欢戴面具。


什么意思?

小时候我以为,他们只是在享受而已。

长大后,我才真正明白——

宫崎骏是用抽象的画笔,去描绘人们空虚又迷茫的内心。

其中最具象征性的角色,是永远戴着面具的:无脸男。


无脸男的身体,呈现黑色半透明状,宛如一只幽灵。

即使在妖神横行的世界里,他的形象也显得十分怪异。

走在人群中,他要么毫无存在感,要么令周围人感到不适或恐惧。

与千寻的前两次相遇,他都没能引起千寻的注意。

直到第三次,在一个雨夜,千寻向他给予了温暖的关心:

“站在那里不怕淋湿吗?”

仅一句话,无脸男就穷追不舍,彻底迷上了千寻。

仅一次关心,男人就陷入疯狂,对少女死心塌地。

这,真的可能吗?

《千与千寻》的故事,真的符合逻辑吗?

我想起,最近两年,经常出现许多“会计门”事件——

不惜犯罪,偷取公款,打赏主播,而后锒铛入狱。

注意:做出此类事的,绝不仅仅只是稀有的个例。


那么到底为何,这些“傻子”非要如此做?

利用一些新闻素材,我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了如下推理——

他们都是坐班会计,终日与冰冷的数字为伍,很少体会到人间温情。

他们都是社会底层,月薪两三千学历也很低,走在街上毫无存在感。

在这个无比繁荣又极度拜金的时代,他们的生命于别人而言就像空气。

为了摆脱孤独,为了满足基础的社交需求,他们只好戴上一个面具。

这个面具,叫互联网。


戴上互联网的面具后——

他们不再受阶级约束,不再只能徘徊于公司和狭窄的出租屋。

点下鼠标,他们就能随意游逛,逛进自己喜欢的主播的家里。

听主播唱歌,看主播打游戏,了解主播的日常习惯和喜怒哀乐……

主播出于真心或者表演性质的问候,也确实能减轻他们的寂寞。

久而久之,他们不再满足于充当旁观者,想要真正融入主播的生活。

可,他们怎样做,才能真正融入主播的生活?

现实中,跟无脸男一样,他们都是没有发言权的弱者。

也因没有发言权,所以他们渐渐少言寡语,灵魂层面也干瘪而空虚。

在极度迷茫的状态下,他们唯一能想到取悦别人的方法,就是打钱。

“会计门”事件中,王某首次偷取公款,给主播打赏了一万两千元。

主播当场致谢,令王某产生了被认可的感觉,就如同恋爱般喜悦。

动画里,当千寻索取药浴却被无理拒绝时,无脸男帮千寻偷了一支。

和主播一样,千寻当场致谢,无脸男感到前所未有的欣喜。

终于得到千寻的认可,无脸男对此染上了瘾。

他又去柜台,偷了许多支药浴,想送给千寻。

可千寻却说:

“不用了,一个就够了。”

无脸男失望又伤心,随后黯然离去。


接下来,千寻解救了腐烂的河神,河神留下了一地黄金。

油屋的员工兴高采烈,纷纷跑去检黄金。

无脸男,似乎瞬间明白了什么东西。

于是,他利用隐身之便(就像会计利用职业之便),偷取了无数黄金。

出来时,他被门卫拦截,可当他掏出黄金,门卫立马就把他视为亲爹。


原来,只要撒黄金,就可以得到一切吗?”——无脸男想。

他叫来所有员工,住进最豪华的温泉包间,拼命地享受各种美食。

就像会计王某,也开了最贵的总统套房,拼命地享受主播余某某。

他们,都企图用极致的物欲,来填补自己灵魂层面的迷茫和空虚。


没错。

《千与千寻》是一部寓言。

油屋里的每个角色,都具有相当程度的象征性和现实意义。

比如,腐烂的河神,为什么要留下一地的黄金?

因为,千寻帮助河神,拔掉了河神身上的一根刺。

拔掉刺后,河神体内积存的垃圾汹涌而出。

马桶、自行车、废旧轮胎、破铜烂铁……


这个情节,使我想起前阵子,在公众号看过的一篇文章。

海岸上,一条鲸鱼痛苦死去。

人们切开鲸鱼的尸体,结果发现里面积存了八十多斤塑料垃圾。

据科学家统计,目前鲸鱼每天平均会吞食一百一十七件人类的垃圾。

如今许多水中生物,正如《美人鱼》所演,已被人类逼至灭绝边缘。


还有汤婆婆和坊宝宝。

汤婆婆,是油屋的老板娘,也是一个政治家。

她的权力极大,实际控制着油屋的所有员工。

但。

面对自己的孩子坊宝宝,她却毫无办法,只能任其胡闹,甚至殴打。


汤婆婆和坊宝宝,也同样使我想起一则新闻——

今年六月份,日本前政府高官熊泽英昭,杀死了自己唯一的儿子。

其动机,是因儿子与世隔绝,四十四岁仍无工作,并且有暴力倾向。

嫌附近的小学生运动会太吵,儿子说要杀人,于是父子产生了口角。

联想到川崎市的“无差别挥砍小学生事件”,熊泽英昭惊恐万分。

于是,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他亲手终结了自己儿子的生命。


我们知道,熊泽英昭如此做,实属无奈之举。

可是,这种“无奈”,又是谁造成的?

现实中,熊泽英昭日理万机,还曾与妻子远赴捷克担任常驻大使。

他儿子则宅在家里,不仅日夜打网络游戏,甚至还写信威胁别人:

“如果我通过父亲惊动政府,强制停止网游运营也是有可能的。”

就像动画里,汤婆婆整天除了数钱,就是想方设法去搞更多的钱。

而坊宝宝,则被独自留在家里,与一堆冰冷的玩具作伴。

当意外出现的千寻,拒绝了坊宝宝的玩耍邀请,坊宝宝就开始威胁:

你如果去的话我就哭

宝宝如果哭的话 婆婆马上就会过来 把你杀掉


怎么样?像不像?

坊宝宝和熊泽英昭的儿子,可恶吗?

其实他们更可怜。

坊宝宝威胁千寻,是因自己太缺少理解和陪伴,孤独感已达到了极限。

而熊泽英昭的儿子,在案件发生三小时前,写下了人生最后一条推特:

“《异度传说》主题曲里唱得好。无论是谁,一个人都无法生存下去。

游戏平台上,熊泽英昭的儿子挥金如土,许多玩家都对他非常羡慕。

但暗地里,他所在的公会只有五个成员,且其他四个全是他自己的小号。

可见,长久以来的孤独感,可能已经将他的精神和人格逼至分裂边缘。


比熊泽英昭的儿子更幸运一点——

坊宝宝遇到了千寻,遇到了汤婆婆的姐姐:钱婆婆。

看见坊宝宝的块头太大,钱婆婆向坊宝宝施展了魔法。

将坊宝宝从一个巨婴(巨婴一词就是从这来的),变成了一只老鼠。

这是在说,好吃懒做的坊宝宝,灵魂层面就像老鼠一样空洞而狭小。


电影最后,千寻带着坊宝宝和无脸男,启程前往钱婆婆的家乡。

途中的电车上,我们看到周围旅客,都像无脸男般呈半透明状。

他们沉默不语,精神极度萎靡,面部只有黑色的阴影。

他们,就如同油屋里戴面具泡温泉的客人一样——

孤独、疲惫、迷茫、空虚、灵魂狭小、消费主义、唯物至上。

除了金钱以外,他们不知道自己还应该去追求什么东西。

这就是抛开物质外表,泡沫经济时代最真实的众生写照。


这也是生活在现代社会,全球人民都在面临的“意义危机”。

那么,如何才能越过这些危机,找寻自己存在的真正意义?

谜底,就藏在设计大师黄海,为《千与千寻》创作的两幅海报里。

第一幅——

千寻在轨道上奔跑,身后是无脸男,也就是欲望、迷茫和空虚。

而千寻的前方,除了指引的灯塔以外,还有白龙的陪伴和叮嘱:

“不要回头,一直向前。”


千寻一直向前,越过了欲望、迷茫和空虚之后,最终找到了什么?

我们再看第二幅海报。

在这幅海报里,一共出现了两个千寻。

左边穿白色(象征纯洁)衣服的,是刚刚进入异世界的小千寻。

右边穿红色(象征欲望)衣服的,则是被汤婆婆剥夺名字之后的“小千”。

小千摸着小千寻的额头,告诉小千寻:

“别丢了自己。”


什么意思?

这幅海报公布之后,有人觉得“不好”。

有人说,白龙画得不像;有人说,字幕过于鸡汤。

事实上,黄海的这幅海报,确实承载了《千与千寻》最重要的核心。

注意看,海报上方——

无脸男的左眼偏短,右眼偏长,眉毛处的形状也不完全一样。

而白龙和小玲的眼睛,左右也并不对称,很像是虚幻的假人。


画功不精?

其实,这一次,黄海明显借鉴了浮世绘创作手法。

浮世绘,即日本的风俗画,常以情欲和感官上的享乐为主题。

浮世绘的特征之一,便是里面的人物形象,并不完全与现实相对应。

浮世绘里的人物眼睛,经常神色飘忽又迷离,一上一下左右不一。

有种说法是,这样的创作,是为了让人能够分辨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也就是说——

小千寻之上的油屋世界,到处充斥虚幻的物欲。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你的眼睛很容易会被扭曲。

你必须撇下欲望、迷茫和空虚,坚持不懈地前进。

如此,你才能够找回,这世上真正最重要的东西。

而,这世上真正最重要的东西,就是那个身穿白衣的千寻。

就是那个愿意婉拒无脸男的黄金,千里迢迢去解救白龙的少女。

就是那个未被所谓的成人世界蒙蔽,心中还保留着爱与纯真的,曾经亦或现在的,你自己。

童年的动画片,你还在看吗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